APP下载

从学情视角谈高中语文小说教学

2020-11-26

成才之路 2020年30期
关键词:学情教学方式小说

王 鑫

(山东省日照海曲高级中学,山东 日照 276800)

基于学情视角的高中语文小说教学需要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认真观察课堂氛围,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发言状态、肢体动作、面部表情、情绪变化等,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步骤和方法,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分析学生学习起点,激发学习兴趣

所谓起点分析即教师在正式授课前要综合评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储备、情感体验、生活阅历、学习能力等,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为高效教学做好准备。如在具体篇目的教学中,学生是否能读懂文本内容?能读懂哪些内容?无法理解哪些内容?上述问题也是学生在自主阅读时的重难点。

教师要充分了解教材收录的小说篇目内容,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挖掘学生潜在的探究语文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自身要对所教学的学科充满探究和学习兴趣,愿意持续挖掘该学科知识。同时,要具备分析能力,即通过分析教材内容,掌握每个章节的重难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案,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均存在差异,如果采取统一的教学方式必然会导致班级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所以,教师应合理分析学生学情并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均有所收获。

二、分析学生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教师在小说教学中如果没有结合学生学情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就容易出现脱离学情选择自身倾向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认真关注学生并耐心聆听学生表达,之后结合学生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第一,课堂观察凸显学情。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均在课前无法预测,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处理问题,认真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如学生的情绪变化、肢体动作、回答问题和主动发言次数等,必要时可重点关注部分学生。第二,注重课堂倾听。所谓课堂倾听即师生认真且耐心聆听对方话语。教师在小说教学过程中认真聆听学生回答部分开放式问题,可以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方向。教学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双边对话,教师的倾听和回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教师的课堂倾听要讲究技巧,即聆听学生在回答时的关键点或在此基础上将不同学生发言放在一起展开比较和讨论,以此作为调整教学方式的基础。教师在小说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分析文本,展开文本沟通交流,只有深入文本才能充分理解小说人物特征以及部分情节的巧妙之处,从而深刻理解小说传递的思想感情或人生哲理。有的教师在小说教学中只单纯为学生讲解含义,很少从整体角度展开讲解,导致学生对某个人物形成认知偏差,不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小说的部分对话内容以及情节发展。第三,课堂对话呈现学情。一般课堂对话可分为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上述对话形式均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其中师生对话在小说教学课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学情。教师在教学中要凸显提问优势,实现真正意义的高效师生对话。

以《套中人》一课为例,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套中人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套中人这个比喻手法?套中人具体指的是哪一种人?套中人是在隐喻什么?”学生纷纷踊跃回答:“套中人是习惯将自己藏在表层的衣着等特征下的人,作者利用‘装在套子中的人’的比喻手法将套中人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的面前,但我认为套中人不仅是一种生动的比喻,更是以讽刺的手法表现一些人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给人留下刻板繁复、不近人情的形象。”教师:“是什么造成了人变成套中人的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套中人的形成可能是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可能是他本身的原因造成的,为什么别人都很正常而他就变成了套中人?”教师对学生的分析、想象和进一步提出的问题表示肯定,并做出总结:从《套中人》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的发展与外界环境、与自身的思想观念有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具备坚强的内心,保持乐观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三、分析学生学习结果,提高教学效率

课后学情分析在整个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教师在小说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课后学习情况,一方面能帮助教师回顾自身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能从学生课后反馈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和课堂教学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案,提升教学水平。事实上,课前、课中、课后的学生学情分析在小说教学中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在具体教学中,有的教师会忽视课后学情分析,认为学生只要在课堂教学中高效理解和掌握知识即可。一般小说教学后的学情分析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第一,教学反思重现学情。教师课后反思是关注学生学情的主要途径。有的教育学者认为,决定教师职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为教学反思,通过反思和总结能明确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第二,借助课外阅读了解学习结果。高中语文教材受篇幅限制,收录的小说均为节选,学生在学习中只能了解节选人物特征和故事情节,不可避免在理解方面产生偏颇。如在教学《祝福》时,教师不能局限于节选课文,还要调动学生阅读整本书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抒情方式,更好地了解作者,解读文章的隐含意义。小说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引领学生从节选走向整本书,帮助学生积累阅读技巧和经验,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第三,课后作业检验学情。作业在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也是考查学生学情和教师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学习不是短暂性活动,而是一项不断练习和实践的活动。虽然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减轻学生负担,但也不能因噎废食,教师应注重课后作业方式,尤其在小说教学中可借助作业检验、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程度,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听课认真程度,明确教学存在的不足以及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教材收录的小说文本课后均有研讨和学习环节,教师可针对小说内容设计相关问题检验学生学情。

以《最后的常春藤叶》为例,教师提出如下问题:“小说文字精练,文章开头大篇幅闲笔描写华盛顿广场的‘艺术区’有何作用?”这个问题只有当学生阅读整篇课本之后才能发现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艺术区”中人物描写的铺垫对于定义整个故事的方向,清楚交代人物的出身背景,以及文章后续的发展起到缓慢铺垫的作用,可以让文章情节更加自然合理。

四、结语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教学也从学科、知识本位转为学生本位,围绕“学”贯彻以学论教和以学定教理念。小说作为语文教学重要内容,教师基于学情分析展开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探究知识热情,有利于提高语文小说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学情教学方式小说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