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奋力谱写天津港蓬勃兴盛的时代篇章
2020-11-26◎文/褚斌
◎文/褚 斌
2019 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对京津冀三省市进行考察, 在天津港视察时强调, 经济要发展, 国家要强大, 交通特别是海运首先要强起来。要志在万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 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 “一带一路”。这为天津港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注入强大动力。 2020 年新年前夕, 习近平总书记又在新年贺词中点赞 “天津港蓬勃兴盛”,充分肯定了天津港欣欣向荣的景象。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六周年, 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第二个五年的开局之年。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港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新年贺词重要要求为元为纲,牢记服务国家战略的重大使命,处理好“大我”和“小我”的关系, 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中, 加快世界一流港口建设, 以更大决心、 更大力度,展现津港作为、体现津港担当、作出津港贡献。
一、切实增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时代担当感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 亲自决策、 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作为京津冀“海上门户”、雄安新区的主要出海口,天津港参与其中、服务其中、受益其中。我们要心系“国之大者”,进一步深刻认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强化港口功能、发挥港口优势,着眼大格局、融入大战略,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一)坚决把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港的重要指示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思想的“港口篇”。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经常对标对表,常学常新、常思常新、常用常新,把学习成果落实到推动港口发展、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际工作中。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交给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全局观念,主动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把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际成效,彰显政治担当。
(二)坚决把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历史使命,勇于担当时代责任
回顾68年的发展历程,天津港始终坚持与祖国共命运、共发展,经受时代洗礼坚实成长, 成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 为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引领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 旨在把京津冀地区打造成为继珠三角、 长三角之后的新的增长极。 我们要立足港口优势、 发挥港口作用、放大港口潜能,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使命, 在协同发展中扮演好角色和肩负起责任, 打造京津冀双向开放的“海上门户”,为促进京津冀资源要素一体化、 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 发挥核心引擎作用, 助力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一轮高水平开放。
(三)坚决把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发展机遇,全力抢抓用足用好
天津港是国家的核心战略资源、天津“一基地三区”的重要载体, 也是京津冀及“三北”地区的“海上门户”、雄安新区的主要出海口,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 战略地位特殊、作用重要。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天津港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窗口期,这是天津港发展的最大机遇, 有利于凸显天津港的比较优势, 强化天津港集装箱枢纽港建设, 完善集装箱干支网络, 促进区域性港口群融合发展、共同发展;有利于增强天津港海陆双向开放功能, 提升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广度和深度, 引领和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高水平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 促进航运要素聚集,提升国际航运枢纽功能。我们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加快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二、加快世界一流绿色智慧枢纽港口建设,全面提升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能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六年来, 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港一年多来,天津港集团立足服务国家战略, 以建设世界一流绿色智慧枢纽港口为主线, 走出一条“人为本、质为先、客为尊”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能力全面提升。
(一)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港口, 为改善京津冀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安全第一、 绿色发展, 把安全、绿色、 发展贯穿于港口规划、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努力建设以人为本、 安全健康、环境友好的绿色港口。 一是大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建立安全生产精细化管控体系,深入推行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推行安全生产网格化、 目视化管理,强化科技兴安,为经济社会发展筑牢安全生产屏障。 二是大力构建绿色运输模式。 深入推进京津冀运输结构调整,2017 年在全国沿海港口中,率先实现在汽运煤停运基础上,升级打造“公转铁+散改集”双示范港口,煤焦实现100%铁路运输, 铁矿石铁路运输占比提升至2019 年的50%,每年减少汽运柴油车超过300 万辆次,为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做出更大贡献。 三是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应用。 推广绿色岸电, 自有港作船舶靠泊,实现100%使用岸电,26 个码头泊位实现岸电全覆盖。 加大淘汰处置老旧设备力度,提高排放标准,推广使用无人电动集卡和LNG 牵引车,不断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四是大力提升港区新形象。 落实渤海综合治理任务,强化海岸线周边环境治理; 深化港区环境治理,加快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加强作业扬尘污染防治,大力推进防风网、喷淋等防风抑尘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邮轮旅游、 工业游等城市功能,为京津冀广大市民提供亲水岸线及高端邮轮旅游服务。
(二)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 提升京津冀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牢固树立“效率为产品”理念,加强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港口生产管理运营的深度融合, 努力建设以质为先、效率至上、创新引领的智慧港口。 一是加快打造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新标杆。 北疆港区C 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开工建设, 将实现多项全球首创, 打造智能化集装箱码头2.0 版。 2020 年底将调试一个泊位, 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智能化程度最高、建设成本最低、营运效率最优的集装箱码头。 二是加快运营管理智能化。 全球首个在传统人工码头基础上通过智能技术改造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建成运营,利用率提高11.6%, 平均生产效率达到每小时30 箱;全球首次实现25 台无人驾驶电动集卡成组整船作业; 智能理货系统在集装箱码头实现全覆盖, 一次识别准确率超过95%。 三是加快物流服务便利化。 建成京津冀港口智慧物流协同平台, 推动集装箱单证电子化比例、 无水港集港直通比例达到100%,持续升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打造港口服务“单一窗口”,为客户提供24 小时线上服务, 线上办理业务量占比超过80%。 四是加快港航数据融合化。 面向口岸服务的港口云数据中心投入运行,推进港口EDI 系统升级, 建成国际先进的港口智能管控中心, 打造港口运营 “智慧大脑”。
(三)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枢纽港口, 高水平建设京津冀“海上门户”
面向东北亚、 辐射中西亚、服务京津冀及“三北”地区,打造立体式国际枢纽港,努力建设以客为尊、 服务兴企、互利共赢的枢纽港口。一是全面提升京津冀通达全球能力。 主动“走出去”,扩大“朋友圈”,世界最大、最先进的集装箱船舶在天津港首航, 集装箱航线总数达到130 条, 辐射世界上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 多个港口, 巩固提升国际枢纽港地位, 助力京津冀外向型经济发展。 二是全面深化津冀港口合作。坚持共商共建,主动上门对接,整合优势资源,共同成立津冀港口投资平台及津冀、 津唐2 家集装箱码头公司, 今年4 月8 日与河北港口集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合作全面升级。开通至秦皇岛、京唐、曹妃甸、黄骅等多条港口环渤海内支线,环渤海中转运力达到17条,月均航班密度近100 班,构建形成覆盖河北各主要港口的支线运输网络。 三是全面提升服务京津冀物流能力。 在京津冀和“三北”地区布局百余家直营店、加盟店,其中在京津冀地区设立30余家, 成立雄安新区服务中心, 开通绿色通道, 拓展冷链、汽车等服务功能,与北京铁路部门合作建设运营京津冀最大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 开通至河北高邑等海铁联运班列, 把港口服务送到千家万户。 四是全面优化京津冀口岸营商环境。实施“一站式阳光价格”,持续优化升级, 外贸装卸费率保持沿海港口最低水平。 在海关支持下, 实施 “跨境贸易绿色通道”“船边直提”等新模式,京津口岸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明显提升。 集装箱船舶直靠率平均为90%, 平均桥吊台时效率提升超过20%, 在泊船时最高效率达到每小时312 自然箱, 跻身世界领先水平。 五是全面提升天津港综合竞争力。 坚持“一盘棋”发展,有力推进“一港六区”整合, 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实现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调度,切实增强港口综合竞争力。
(四)全力服务全球产业链复工复产,勇当“先行官”“主力军”
当前, 面对疫情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 挑战和考验,我们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港口生产, 充分发挥港口枢纽“先行官”作用,着力服务“六稳”,落实“六保”任务, 做到疫情防控和港口生产 “两战并重”“双战双胜”。一是坚决扛起首都“护城河”之责。 针对境外疫情蔓延态势,精准实施船舶“五色图”管控, 分类精准制定船舶风险管控分档、分区、分色识别“一张图”, 加强预警和针对防控, 坚决守住国门、 守住“阵地”,筑牢首都“东大门”和“三北”地区“海上门户”防线。 二是坚决服务疫情防控大局。 始终开通防疫物资绿色通道,实行航道优先、泊位优先、作业优先、疏运优先的“四优先”措施,保障防疫物资快速装卸运输。截至今年6月底, 连续抢卸发运石家庄四药、 唐山三友等企业共19批次、719个集装箱、 约2.05万吨防疫救援物资。 三是助力全球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 及时推出支持稳外贸的三类八项降费举措,以“真金白银” 助力复工复产。 累计“零缺陷” 接卸500余架次空客大部件, 维护全球供应链中龙头企业物流运输稳定。面对冷藏箱滞港积压, 立即投入1300余万元, 实施冷藏箱堆场扩容改造, 整体通过能力提升80%, 为京津冀冷链消费需求提供有力保障。面向京津冀复工复产企业,开通免费 “海上穿梭巴士”“天天班”服务,切实降低物流成本, 更好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三、发挥京津冀“海上门户”作用,争当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排头兵、先锋队
作为京津冀 “海上门户”、 雄安新区的主要出海口, 天津港80%以上的外贸箱来自京津冀地区。 天津港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应有之义, 是天津港蓬勃兴盛的时代要求, 也是天津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 我们坚决把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政治之责、发展之要,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增强港口服务辐射能力,以“港口之为”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聚焦海陆双向开放,着力提升服务京津冀城市群开放水平
京津冀地域面积为21.6万平方公里,人口为1.1 亿,全国有25%的外商直接投资落地这一区域, 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 吸纳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 天津港是促进京津冀城市群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开放窗口, 是联通世界的重要国际枢纽。 我们坚持海陆拓展、枢纽升级,优先发展集装箱运输, 大力拓展外贸干线,强化内贸枢纽地位,做优做强中转功能, 打造世界一流国际枢纽港; 积极争取打通直达京津冀及“三北”地区的“大动脉”,畅通港口集疏运体系“微循环”,大力发展以港口为枢纽的多式联运, 打通京津冀与全球资源要素的通道, 服务京津冀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二)聚焦津冀港口协同,着力构建现代化世界级港口群
优化区域港口布局、推进津冀港口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之举。 我们要牢固树立 “一盘棋”思想,认识同向、行动同步,站在津冀港口资源科学、有序、合理开发的高度, 立足服务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走出一条区域港口优化发展的新路。 要强化天津港枢纽港的引领作用, 深化津冀港口干支联动, 做精做优环渤海内支线“天天班”服务,高品质打造“海上穿梭巴士”品牌。优化津冀港口布局,强化优势互补、联动协作,探索资本、业务等多种合作模式,健全一体化发展机制, 加快建成以天津港为核心、 以河北港口为两翼,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安全绿色、畅通高效的京津冀世界级港口群。 借鉴长三角港口群等机制做法, 建议组建津冀组合港管委会, 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 形成强大发展合力。
(三)聚焦降费提效升级,着力提升京津冀口岸营商环境
口岸营商环境高效便捷是提升京津冀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的重要保障。 随着降费提效优化环境专项行动的深入实施, 改革攻坚的难度不断提升, 但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始终秉持“以客为尊”理念,升级推出“阳光价格”3.0 版,全力向京津冀及腹地客户推介, 港口综合费用在国际上具有明显竞争力,打响“阳光价格”品牌。以实施“效率年”攻坚行动为抓手, 优化业务流程, 全面提升航陆运核心指标效率,在海关支持下,协同推进 “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新模式,推动作业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打响“津港效率”品牌。 以实施“四千行动”为抓手,完善京津冀物流服务体系, 推动港口功能向京津冀等内陆腹地延伸,推动港口与内陆物流服务一体化,打造效率更高、水平更优、 功能更强的综合物流体系, 让津港服务深入千家万户。
(四)聚焦服务雄安新区建设, 着力打造雄安新区高效便捷的出海通道
自雄安新区设立以来,天津港集团充分发挥通达全球优势, 着力搭建物流服务平台,开通绿色通道,构建形成以雄安服务中心为中心,保定、胜芳、白沟等物流服务节点协同联动的 “一中心三节点”前端服务平台,在港口设立专用通道和专门窗口,为雄安新区进出口货物提供绿色服务保障。 天津港全力支持雄安、服务雄安,以满足雄安新区物流需求为导向,构建“内陆+通道+港口”一体化模式,提高大通关效率,积极探索打通北方内河 “黄金水道”, 着力打造雄安新区“海上门户”。
(五)聚焦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着力提升精准承接能力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问题就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天津港把承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为责无旁贷的责任和高质量发展的机遇, 主动对接产业,主动承接项目,精心打造首农冷链物流基地、京津物流产业园等重点承接项目,建设京津冀冷链物流基地,努力为服务首都经济圈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加强与中远海运、国家能源集团、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等单位的合作,在海运、铁路、物流、贸易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为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出港口贡献。
(六)聚焦绿色港口建设,着力为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作出贡献
绿色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底色。 我们始终守住生态底线, 以更大决心加强港口生态环境保护, 推动港口经济向绿色转型, 助力打好京津冀污染防治攻坚战。 加快业务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集装箱、汽车等环保货类,大力度推进“散改集”,推动集装箱跨越式发展。 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积极推广LNG 等新能源,在油改电、油改气、船舶岸电、低硫油应用、港作机械清洁化改造等领域全面发力, 实施LNG 码头增产扩能, 更好地保障京津冀清洁能源供应。 加快运输结构调整,打造“公转铁+散改集”双示范港口,引导“公转水”,构建绿色全新物流模式。 加快空间布局结构调整, 推动资源集约利用, 统筹港产城发展,发展邮轮旅游,强化渤海湾协同治理, 着力构建绿色空间格局。
(七)聚焦智慧港口建设,着力提升京津冀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智慧港口建设是提升京津冀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关键抓手。我们全力抢抓“新基建”机遇,坚持以创新促创效, 加力推动智慧港口建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进一步提升5G 在港区的覆盖面和传输能力, 重点实施大型装卸设备自动化改造, 推进口岸快速通关、无人驾驶集卡、自动操控、 智能理货和全场动态调度等系统集成, 把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打造成为全球首个实现5G 技术全场景应用的标杆工程, 优化京津冀港口智慧物流协同平台功能,推进港口“单一窗口”平台建设,强化大数据治港,打造港口数据信息枢纽, 全面提升港口运营管理智能化、贸易物流便利化、 创新共享生态化水平, 全天候、 全过程、全方位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打造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智慧港口服务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