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下的宏观调控选择

2020-11-26马俊炯编辑孙艳芳

中国外汇 2020年5期
关键词:宏观经济防控政策

文/马俊炯 编辑/孙艳芳

随着疫情趋于缓解,宏观经济政策转向防疫和稳增长并重。下一步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在总量层面适度宽松的同时,更需注重结构性精准施策。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党中央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各项宏观经济政策协同发力,在支持疫情防控保障的同时,也着力保民生、稳预期、稳增长。下一步,宏观调控的逆周期调节力度将进一步加强。

疫情爆发:各项宏观经济政策协同发力

2020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部署和动员。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国疫情防控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部署之下,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积极应对、快速反应。

资金保障方面,财政部门迅速安排疫情专项资金,以“确保人民群众不因担心费用问题而不敢就诊,确保各地不因资金问题而影响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央行向主要全国性银行和湖北等重点地区的部分地方法人银行提供总计3000亿元的低成本专项再贷款资金,向重点医用物品和生活物资生产、运输和销售重点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且由财政部按照贷款利率的50%进行贴息,以确保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低于1.6%。

物资保障方面,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设立了多部门组成的生活物资保障组,多措并举加强医疗物资的生产、调度、进口,协调落实食品、蔬菜、医疗物资等必需品的绿色通道,全力保障武汉等重点地区的生活及防疫物资供应。

从后续应对看,鉴于疫情属于一次性外部冲击,同时我国宏观环境面临诸多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难题,宏观经济政策仍需避免“大水漫灌”的强刺激。

与此同时,宏观经济政策亦注重减轻疫情的中期冲击,针对受疫情影响损失严重的行业、中小企业持续出台纾困措施,减轻企业的后顾之忧、稳定市场预期。如财政部出台一系列财税支持政策,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税收优惠;央行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和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外汇局加快深入推进国务院常务会通过的12项便利化措施落地见效,并将重点放在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

疫情缓解:宏观政策转向防疫和稳增长并重

随着疫情趋于缓解,宏观经济政策逐步转向防疫和稳增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预计逆周期调控力度将进一步增强,以确保实现今年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由于疫情防控对春节消费市场形成重创,“封城”、延迟复工等极端措施使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处于“停滞”状态,疫情实际已对宏观经济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短期冲击。目前国内投资机构普遍预计,一季度GDP增速将至少回调1—2个百分点,增大了完成2020年GDP翻番目标(全年GDP增速需达到5.6%以上)的难度。不过面对疫情的外生冲击,决策层要确保完成今年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的态度坚决。从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的讲话,到2月1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再到2月2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均明确要求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坚决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整体而言,随着防疫形势出现积极变化,“稳增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相应上升,宏观经济政策已转向防疫和稳增长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当前,多地政府陆续出台了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内容包括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加强金融支持等方面。政策的积极效应正在逐渐显现,全国复工复产在稳步推进。

后续应对:更需注重结构性精准施策

从后续应对看,鉴于疫情属于一次性外部冲击,同时我国宏观环境面临诸多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难题,宏观经济政策仍需避免“大水漫灌”的强刺激,而应是在总量层面适度宽松的同时更注重结构性精准施策。历史经验表明,疫情这一外生变量对经济的冲击是阶段性的,加上我国经济增长的韧性强,故没有必要使用大幅宽松的经济政策进行强刺激;另一方面,我国当前仍处在债务周期顶部区域,特别是今年上半年仍将面临不小的通胀压力,也会制约总量经济政策的操作空间。为了对冲疫情的负面影响,“稳增长”政策需要加快节奏、增强力度;同时,在总量层面适度宽松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结构性调整,聚焦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货币政策要在稳健的基础上更加灵活适度。短期重在舒缓企业现金流压力,避免信用风险的集中爆发;中期应继续着力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这次疫情阻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导致企业面临因营收下降而固定支出不减所带来的资金周转压力,使得本就紧绷的资金链条变得更加脆弱。货币金融机构当务之急就是要充分利用再贴现、再贷款等货币政策操作,以及加大授信额度、利息减免等措施手段,为企业恢复生产提供资金保障。中期角度看,还需把握好“稳增长”与“稳杠杆”间的平衡,借助利率市场化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通过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大低成本资金供给、优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体系等多条途径,引导融资成本下降。初步判断,年内可能仍有1—2次全面或定向降准;以MLF为代表的政策利率在2月17日下调10BP之后仍有20BP左右的下调空间,以有效引导LPR报价下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特别是要力争实现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下降的目标任务。

财政政策要在积极的基础上更加有为。鉴于疫情防控导致短期内企业盈利下滑,财政增收困难、支出加大,预算内财政收支矛盾会进一步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可适当上调今年预算赤字率至3%(2018年和2019年分别是2.6%和2.8%),以保障重点领域支出,并为“稳增长”拓宽政策空间;同时,可充分发挥减税降费政策的结构性调整功效,为受疫情影响较重的行业及小微企业减负,对重点发展行业增大支持力度。此外,在预算内财政资金“紧平衡”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专项债、PSL、PPP等广义财政工具可发挥更大的作用,为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提供支撑。2月11日,财政部再下达2900亿专项债务限额,加上此前提前下达的专项债务1万亿元,共已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8480亿元,发行节奏明显加快。正常情况下,预计2020年新增专项债额度或将提高至3万亿元左右;如果考虑到疫情的影响下,预计在此基础上还会进一步扩张,以稳定投资。

产业政策要多处发力,助力恢复经济。综合考虑疫情影响并结合习总书记有关“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满足居民健康生活消费需求以及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的指示方向看,未来产业政策或在以下几方面发力:第一,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交通运输、零售餐饮、休闲娱乐等行业的影响十分严重,各地政府或将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救市”措施,保证线下服务业尽快复产以降低损失。第二,继续加大对数字经济的支持力度,积极丰富5G技术的应用场景,从优化升级供给端产品来刺激新兴消费潜力的释放。第三,保持新能源汽车补贴力度暂不退坡,汽车限购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此外,在稳定汽车消费的同时,继续鼓励企业加大产品研发,推动汽车行业的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第四,今年房地产领域仍要以“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为目标。为了助力房地产企业渡过难关,目前已有超过20个省市出台了房地产“定向放松”政策,内容涉及土地出让、预售条件、开竣工、公积金及地产融资等。预计后期各地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基础上会继续出台相关政策,增强调控的灵活性,以稳定房地产的投资和销售。

从当前的形势看,疫情已经得到初步控制,预计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将局限在一季度。随着二季度生产经营活动趋于正常化,加上各项积极政策的支持,经济增速有望反弹,并最终实现今年预期的增长目标。不过更值得深思的是,这次疫情作为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也暴露出了短板和不足,包括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城市公共环境治理方面还存在短板死角”“重点卫生防疫物资储备严重不足”等问题。鉴此,未来仍需加快完善应对传染性疾病等突发事件的全国性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夯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猜你喜欢

宏观经济防控政策
政策
政策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即时经济:一场实时革命将颠覆宏观经济实践 精读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助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