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体现出生物科学史的育人作用

2020-11-26徐巧振

成才之路 2020年30期
关键词:科学态度科学史史实

徐巧振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山观高级中学,江苏 无锡 214437)

在传统的教育观中,教师普遍认为育人是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任务,而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各学科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育人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任务。教师应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物科学史,挖掘生物科学史的育人价值,促进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教书、育人作用共同实现。本文对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体现生物科学史育人作用进行论述。

一、生物科学史的育人作用

(1)生命价值观教育。生物课程是揭示生命本质规律的课程,通过种种生命现象让学生感受生命的进化、发展规律,关注生命的“变”与“恒”,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例如,“稳态与环境”一课中人体的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种群和部落以及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都是生命观念的体现,能让学生认识到自我生存与环境、种族之间的关系,了解如何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发展,促进学生正确、积极生命价值观的形成。

(2)科学态度教育。科学态度是对于未知世界探索的渴望与好奇心,也是一种敢于质疑、敢于挑战的学习品质。只有在坚定科学态度的支持下,科学家才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挫折之后站起来。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生物科学史,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科学成果的来之不易,发现生物科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树立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自觉担当社会责任。

(3)团结合作教育。自新课改以来,以团结合作促进学习成果的最大化已经逐渐成为当前课堂教学中的常用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物科学史,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很多科研成果都并非一人之功,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合作学习过程中应不计个人得失,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4)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高中生物课程中包含了生物思想、生物方法、以生物为载体的知识体系,在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渗透,能够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生命现象,从生命现象中看透生命本质,对物质世界中的辩证与统一产生认同感,引领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凸显生物科学史的育人作用。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体现生物科学史育人作用的有效措施

(1)整理教材中的生物科学史史实。想要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有效发挥生物科学史的育人作用,需要以充分了解教材中的生物科学史史实与育人作用之间的关系为前提。例如,“分子与细胞”一课涉及细胞学说建立过程、蛋白质探索历程、细胞结构的探索历程、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酶的发现史、光合作用发现史等生物科学史史实,充分体现了生命价值观教育、科学态度、团结合作精神、科学精神、辩证唯物主义观、爱国主义精神等育人内涵。教师应充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生物科学史史实,让学生从史实中吸收积极因素,促进生物教学育人作用的发挥。

(2)丰富生物科学史的利用形式。教材中涉及的生物科学史史实内容较多,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采用阅读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生物科学史史实,这种单一化的生物科学史史实利用形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育人作用,但长此以往必然会让学生对生物科学史史实产生倦怠感,打消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丰富生物科学史史实的利用形式,以多样化的史实展现形式,体现生物科学史的育人作用。例如,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验活动的方式还原达尔文、詹森、拜尔的生物科学史探索过程,给学生创造重新发现生物科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与实践探究活动的参与中深度感悟科学史。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资源查找与课堂内容学习写一篇以“细胞膜发现历程”为主题的文章,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进学生对科学发现的了解。

(3)注重科学品质的培养。科学品质的培养包含严谨的科学态度、积极思考的科学习惯以及正确的科学思想观念等。科学品质的渗透若是脱离了实际的理论讲述将会变得毫无意义,因此生物教师可以借助科学家的生物探索过程,引领学生设身处地思考,受到科学家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优秀的科学品质,养成凡事都问一个为什么的习惯,树立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敢于探索的科研精神。例如,在“分子与细胞”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到克劳德、德迪夫、帕拉德等科学家在细胞学研究中的探索历程,让学生知道科学家在细胞学的研究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假设、推理、验证,以此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同时,教师应培养学生在追求科学真理之路上的坚定意志,可以通过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事例,让学生学习袁隆平在逆境中坚持科学研究的意志,促进学生科学品质的提升。

(4)完善生物评价体系。在传统生物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评价更加侧重于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评价内容主要包含学生的知识吸收情况以及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中必备的道德品质、科学观念等内容。此外,教师采用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多采用教师评价的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排斥、反感心理,不利于生物科学史育人作用的体现。因此,教师应进一步完善生物教学评价体系,丰富评价形式,发挥教学评价的鼓励作用,体现生物科学史的育人作用。在评价内容上,教师应将学生的生命价值观、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团结合作精神、辩证唯物主义观是否形成纳入到教学评价内容中,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统一,凸显生物科学史的育人作用。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可采用自评、同伴评价、小组评价、师评生、生评师等多种评价形式,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建议积极采纳,以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综上所述,生物科学史的渗透让学生了解到生物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不仅降低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难度,而且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生物学观念,使学生形成了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以及团结合作的学习品质,促进了高中生物教学中“教书”与“育人”作用的共同发挥,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科学态度科学史史实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八省适应性物理考试中的体现
科学史上十大革命性理论
——博弈论
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
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冷与热、科学态度与献身精神的结合
对八路军留守兵团几则史实的考证
中国工农红军第17军史实考
关于朝鲜战争的若干史实考察
关于若干史实的考证
学习恩格斯研究军事历史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