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学习在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研

2020-11-26王秀凤

成才之路 2020年30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微课中职

王秀凤

(江苏省徐州市张集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徐州 221114)

“机械基础”是中职机电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涵盖大量的概念、原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学生在理解与运用上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线上学习已成为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越来越多的教师倡导开展“线上”+“线下”的学习模式,这种新型学习模式就是混合式学习。该学习模式主要是将学习理论、教学手段、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及学习资源进行混合,并通过结合传统教学与线上教学的优势,实现“线上有资源、线下有活动、过程有评估”。在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采用混合式学习,通过充分利用线上与线上的学习资源,能使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进而打造高效课堂。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如何开展混合式学习进行分析,从而提升中职机械基础教学质量。

一、依托微课资源,开展课前学习活动

课前预习是确保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在传统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开展自主预习,而学生的预习方式多为提前预习学习内容、自行查阅资料等。但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自主性不够,对课前预习并不重视,导致自主预习效率低,进而影响了课堂学习效果。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依托微课资源,给学生打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预习环境。微课是一种新型数字化资源,它将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控制在5 分钟~10 分钟,包含丰富的视频、动画及课件资料,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预习内容。教师可以把精心设计的微课资源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手机观看学习内容,让手机变成学习的用具,调动学生的课前预习积极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性观看微视频,弥补学习中的不足,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微课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多种元素,将导学案、视频、动画等融合到微课中,使预习内容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微课设计完成后,教师可将微课资源打包上传至超星泛雅教学平台、班级微信群等,方便学生预习。随后,教师可要求学生观看微课进行课前预习,并在微课结束后设置预习闯关测试题,以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也便于学生自查预习成效,汇总反馈预习问题。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结果,教师能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进而开展针对性的课堂教学。

二、借助线上平台,进行课堂答疑解惑

通过课前微课预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课堂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侧重于知识的内化与运用。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导致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逐渐淡化,难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积极借助线上平台,开展学生为主的分组讨论、任务布置、项目实施、成果展示与交流讨论等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线上平台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时,教师应进行答疑解惑、个性化指导,并组织共性问题讨论,使学生顺利完成课堂学习。以教学“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为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将整个教学环节分为查、析、导、引、做、展示等环节。在“查”环节中,教师利用课前预习和线上平台,进行课堂资源总结,而学生在线上平台回顾自己的课前预习情况;在“析”环节,教师分析学生通过线上平台反馈的疑问点,并给予学生全面解答;在“导”环节,教师借助多媒体导入齿轮传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在“引”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分析任务;在“做”环节,教师要求学生进行齿轮基本参数的计算;在“展示”环节,学生分享自己的计算结果,并与同学进行讨论。

三、巧用线上平台,进行课后巩固、提升

课后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阶段,中职生的理论知识较为薄弱,且在课后复习巩固的主动性差。而机械基础课程涉及内容较多,且抽象性强,仅依赖教师的课堂讲解,知识很难得到内化、巩固。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以布置课后作业作为课后巩固的主要途径,导致学生知识巩固不理想,出现“学过就忘”的现象,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可巧妙应用数字化线上平台,通过线上实现课后任务的布置、监督与指导等,以实时掌握学生课后复习情况,促进学生内化、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以“四连杆机构”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将该节课的重难点制作成微课,如“传输与一整周运动的概念”“往复摆动的原理”等,并将微课发到班级群,让学生在课后能复习相关工作原理。同时,教师通过数字化线上平台,给学生发布课后作业,发起主题讨论,或进行在线答疑解难,从而对学生展开个性化指导,使学生查缺补漏,巩固所学知识。

四、线上线下结合,开展个性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不仅是评估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还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关键。在传统教学理念下,部分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等进行教学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难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且极易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导致其后续学习积极性低。在混合式学习中,教师应实施混合式的个性化教学评价,通过线上、线下教学评价全面评估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成果。例如,教师可根据各个章节的教学内容,设计线上、线下个性化教学评价:课前线上预习占20%、课堂线下参与度占20%、线上线下考试成绩占20%、线上线下作业完成情况占10%、线上线下章节检测占15%、到课情况占15%。设计全过程教学评价,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综合性评价。同时,这样的教学评价能全面反馈教学信息,使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环节,充分发挥混合式学习的作用。

总之,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结合中职学生学情与教学内容进行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微课、线上平台等教学资源,灵活选择适合中职学生的混合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微课中职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