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深度解读课文的“指南针”
2020-11-26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小学王朝华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小学 王朝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跳出单纯依赖教师讲学的窠臼,引导学生多从听、说、写等方面把握语言表达运用,从而引发学生从解读中产生共鸣,获得深切理解感思。将读写结合运用于课文解读,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中产生破解问题的顿悟与灵感,延伸课文解读的长度和深度,利于学生在真正走进课文与语境中产生丰富认知思想,积淀深厚文化知识和表达运用技能。
一、任务阅读引思,对话语篇
阅读看似简单,不过是读读文字,想想问题,但其中的价值则是不可小觑。正是基于上述认识,很多同仁从“读思”结合的角度,提出了任务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问题,在思考问题中对接阅读,让阅读成为打开学生思维的钥匙。任务阅读模式能唤醒学生的探知意识,为深度思考明确阅读目标方向。
任务阅读引思,能让学生走出浅读的迷阵。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阅读引导中,单从文章的题目上看,课文描述的内容很简单,就是介绍小兴安岭的漂亮景色。不过,在文章的开头,作者却是这样介绍的:“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柞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这是为什么?很多同学被“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所误导,认为以下几段都是按照一年四季介绍小兴安岭的。对此,教师不妨设置如下的思考话题任务:一年四季的树木是什么样子的?一年四季的树木颜色有没有变化?以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定能帮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作者描述小兴安岭树木的本意,也就能体味“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的深层表达内涵。
聚焦问题深入阅读,能帮助学生明辨目标方向,为学生指明阅读的关键,这样无疑有利于学生在真正深入探知的过程中找到破解问题的切入点。在文本解读中,围绕课文表达主题,从多维度、重点性的思维发散出发,多给学生主动思考和查找,利于他们形成有效阅读目标,生成丰富思维灵感。
二、留意问题探讨,集思广益
任务阅读为问题探知“开好头”,为话题探知做了很好的铺垫。多引导学生留意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知能力,更利于学生在相互探讨的过程中集思广益,利于其在真正深入探知解读课文中丰富思维情感。留意问题能使得学生在彼此交流中产生不一样的思维火花,激发多层次灵感,利于其在相互探讨中集思广益。
留意问题深入探讨,能够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如,在《大自然的声音》的课文解读中,单从课文的“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就会发现里面有着丰富的表达内涵,里面的“许多”“美妙”等词汇有着不一样的深刻内涵。围绕上述话题,可建议学生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大自然的声音?风发出了怎样的声音?水发出了怎样的声音?动物们又发出了怎样的声音?通过大自然的声音,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思?很多同学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结合语篇表达的要点,能主动从相应的词汇、语句中找出其中相应的内容,能够从相关的介绍中进行深入探知。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互动探讨,引导学生从相互探讨中找出其中的要点,在相互切磋中深化理解感触。
教师重视学生的互动探知,引导学生多从彼此交流中相互切磋,帮助他们在主动聚焦问题中摸清表达的思路,帮助他们在深入切磋和探讨中相互学习交流,从而引领学生真正深度理解文本,有效感知文本。教师可多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深入表达,鼓励他们在主动融入探知中找出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引领他们在相互表达交流中查漏补缺。
三、补写发现感思,展示身手
基于课文解读找出书面表达的素材,是对解读语篇的深度拓展。教学实践证明,多给学生补写点述的机会,引领学生在主动表达自己的思维情感中有针对性地予以交流,必然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深化理解识记,感悟文章的精髓。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学会补写自己的发现,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笔触描绘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从而帮助学生在真正融入课文解读中形成多样化感思,产生丰富的感触认知。
教师多给学生补写自己感思的机会,利于其在真正深入探知的前提下真切表达自身的感思。如在《为人民服务》的学习中,结合司马迁所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不妨请学生在自我阅读的基础上了解“张思德同志是怎样牺牲”的背景,不妨设置如下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张思德?我们应该学习张思德同志的哪些精神?结合学生的各自阅读理解,可建议他们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写出相关想法。有的同学从张思德默默无闻干工作中写出了自己应该养成低调做事的习惯,多向老师和同学学习,有的同学则是从自己与张思德同志的比较中主动畅谈自己的理想,多从对比中找出自己的问题和不足。
运用补写的方式活化理解感知,能够让学生从自己理解感知中摘录筛选有效信息,帮助他们拓展延伸。结合学生的整体理解感知差异,多鼓励他们尝试运用多样化语言形式予以表达,让写作成为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切入点。
综上所述,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解读课文,能让学生不再漫无目的地乱读,不再有口无心地浅读,而是带着好奇和激情主动深入探读,带着灵感对话语篇、作者和语境。尝试读写结合的模式,利于学生在真正深入解读课文中丰富感思,形成多样化语言文化知识,满足其探知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