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探析

2020-11-26黄志平

成才之路 2020年30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数学

黄志平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新店小学,甘肃 武威 733006)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能够使学生言行举止更加规范,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有效渗透德育,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

一、数学课堂渗透德育的意义

1.立德树人的前提

德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评价相对于分数,更看重道德素养。因此,教师加强德育理念渗透,既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又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态度与终身学习意识的养成。

2.教学改革的需要

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转变思维,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理念,高效完成三维教学目标,这是教学改革的需要。这是因为,德育对数学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影响与推动作用,教师要适当提高德育地位,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面对成长环境与知识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学生,教师要在充分把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在适当的时机引入德育,逐步强化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成效。

3.促进课堂教学目标高效完成

教师应当立足课堂教学,深入挖掘德育素材,整合资源,有的放矢地展开德育。教师要构建高效的课堂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根据数学教学要求与素质教育发展方向,不断进行教学实践创新,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高效完成。

二、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

1.学生认知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在认知规律与理解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明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特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时适当地落实德育工作,确保德育能够推动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但实际上,一些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上的德育策略缺乏针对性,普遍存在忽视或本末倒置等问题,这也是他们应当注意的。

2.教学理念滞后

教学理念直接影响教学改革与德育工作成效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德育工作不仅要贯彻落实因人而异与因地制宜等原则,还需要结合德育大纲运用正确的教学思想与方法,将学生从传统的学习中解放出来。但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忽视德育渗透,教学策略与方法存在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要。

三、数学课堂渗透德育的对策

1.立足教材开展德育工作

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丰富,教师应当充分了解与分析教材内容,发现其中的德育信息与资源,找准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在教学面积相关知识时,教师除了让学生测量身边的物体面积,还要向学生渗透我国的国土面积等知识,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逐步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意识到国家的繁荣发展需要自己努力学习并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还可引入相关的案例,让学生明白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也将无法承担国家与时代的大任。这样,能强化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让其对数学知识有更深的了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高效吸收和内化。

2.结合生活实际

教师在立足教材展开教学的同时,也应根据德育工作的需要,结合生活实际,适度延伸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实现数学知识的学以致用与触类旁通。“鸡兔同笼”是数学教学中常见的练习题,该类题的鼻祖是《孙子算经》中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鸡兔同笼”习题蕴含着转化与化难为易、列举求解、图解数形结合、建模扩展内化等数学思想,解题的方法多样化,对学生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积极意义。但实际上,随着数学习题难度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会逐渐下降,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要多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关于“鸡兔同笼”习题的视频,让学生进行解答,从而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还要多引入苏步青与陈景润等数学家刻苦求学的经历,让学生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向数学家们看齐,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3.教师言传身教

教师要为人师表,其良好的形象会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自觉地模仿,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着装大方优雅,话语严谨清晰,放下师道威严,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让学生不断成长成才。教师还要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4.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整合学生的认知与情感,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德育的渗透。数学教学与思品教学不同,教师不能在数学课上本末倒置地进行德育,需要结合学科特征展开德育渗透。如在“认识时间”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日晷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日晷的概念、类型、原理与组成等。随着科技与时代发展,日晷这一古老的仪器虽然已成为文物展览品或者装饰品,但是其在计时历史上的鼻祖地位不能质疑,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保护欲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本课的学习中。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适用于综合性与概括性较强的数学学科,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培养学生对自身、对他人负责的精神,使其形成团队意识,以此快速高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但综合来看,影响学生学习成效的因素也较多,包括小组分组的合理性与任务分工的明确性、话题讨论方向、团队协作程度等,需要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加强管理和引导,确保学习任务的完成。例如,在“找规律”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练习发现,做动作找规律的教学游戏适合在同桌之间和小组内进行。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采取合理的合作方式,确保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要了解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树立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不藏有依赖他人的私心,能指出对方的优点或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的团队意识。小组成员也应以团队目标为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团队的荣誉做出贡献,进而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为了强化组员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让各小组通过明确口号、精神、准则、宣言等措施,形成共同合作的团队氛围,使学生在独立思考与思维碰撞中为集体利益而努力。

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在“认识人民币”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德育的渗透,并结合当下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清楚不良行为举止是不尊重国家的表现,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师还可引入某同学用10 元钱买学习用品与买零食的讨论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哪种做法更正确,进而让学生学会节约,培养他们合理使用金钱的意识。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要积极渗透德育思想,给学生更多学习上的感悟,从而使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一名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数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