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天籁之音溢满课堂
——浅谈小学音乐审美素养教学

2020-11-26

名师在线 2020年16期
关键词:情境音乐活动

谢 枫

(福建省南平市建瓯第一小学,福建南平 353100)

引 言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艺术审美元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学生审美价值观相契合,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空间,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教师在教学设计和组织时,要从更多方面展开思考,利用辅学手段来创设学习情境、强化音乐聆听、传授文化知识、创新演绎活动,为学生带来更多的音乐学法指导,让整个课堂充溢天籁之音,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品质,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创设适宜情境,激活学生审美思维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应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如示范演示、媒体展示、故事引导、课堂演绎、肢体语言、问题投放等,给学生带来心灵冲击,使小学生对音乐学科有更多认同感。教师在创设情境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个性需求,精选情境设计方法,以提升教学情境设计匹配性,激发学生的审美思维。特别是教师的示范展示活动,对学生形成的感官触动会更为显性[1]。如果教师能将多种情境创设方式进行融合处理,其助学效果会更为显著。

审美是一种心灵感知和体验,在音乐学科教学中,要想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审美体验机会,教师需要借助一些辅助手段,让学生在多种感觉中形成审美思维,如此审美渗透才会顺利进行。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拉萨谣》时,教师先为学生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说说图片上景色的特点。学生开始观察和讨论,课堂互动学习气氛逐渐形成。这组图片是在青藏高原上拍摄的,蓝天、白云、雪山、清湖,将学生带入特定情景之中,使他们在美的体验中形成认知和感受。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让去过西藏的学生现场介绍见闻。学生积极发言,从更多视角展开介绍。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走进西藏》这首歌曲的伴奏音乐,在学生做介绍时充当背景音乐。当学生展示之后,教师做出总结:西藏有最美的雪域风情,也有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看这雄伟的布达拉宫,给人的感觉就是粗狂和美丽。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藏族风情十足的歌曲《拉萨谣》,先聆听歌曲录音,你会产生哪些感受呢?学生开始打开学习思维,接受来自西域美丽的冲击。

教师从几个角度展开教学调度,通过图片展示、经历介绍、背景音乐、歌曲展示等,为学生带来更多感官冲击。同时学生在音乐元素的渗透过程中接受了丰富的审美信息,其心灵触动也是极为生动的。多种教学情境手段的轮番登场,为学生带来更多感知体验机会,其审美认知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

二、强化音乐聆听,触动学生审美灵魂

学生主要依靠视听手段学习音乐,因此,在聆听环节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与接受现实的能力,精心选择音乐作品,创新设计展示手段,改善聆听环境,以成功调动学生的音乐想象力,这样才能触动学生的审美灵魂。教师灵活地运用多媒体,能够为学生带来丰富的音乐画面,对学生多种感官带来触动,从而让学生在细心聆听中实现认知内化。

学生审美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是教师需要考虑的客观现实。教师在进行审美教学渗透设计时,要对学生审美基础有一定把握,以便对教学方案做出适当调整。例如,在教学《手拉手,地球村》这首歌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要求学生仔细聆听。地球村是我们人类的家园,这首歌曲旋律和美、情绪真诚,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节奏轻快,表现了小主人公的活泼、热情和开朗。在学生聆听完歌曲后,教师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需要直观描绘音乐形象。学生听说要描绘音乐形象,开始互动讨论,交流聆听感受。之后,教师让学生表达聆听感受,很多学生能够从心灵体验角度展开陈述,如有学生说:“这首歌曲是欢快的,非常适合合唱,如果能够融进一些打击乐伴奏成分,一定能够形成更强感染力。”也有学生建议:“在歌唱这首歌曲时,可以展开同步律动,边歌边舞,也能够成功展示歌曲内涵。”

教师为学生设计聆听环节,其目的是比较鲜明的,就是要让学生启动听觉参加音乐鉴赏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不断的聆听体验中形成审美认知。从学生学习音乐的表现可以看出,教师审美渗透策略是比较成功的。学生通过交流聆听感受,直观解读音乐形象,能形成审美体验认知。学生音乐感知思维是比较灵敏的,教师有针对性地布设,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帮助学生自然启动审美思维,使其形成崭新的学习感知和体验。

三、传授文化知识,提升学生审美品质

音乐属于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音乐课堂上对学生展开文化教育,审美渗透会自然发生。教师要深入分析音乐作品,针对学生实际的音乐感知体验做出审美渗透,让学生结合文化知识展开音乐审美理解和体验。音乐作品与生活和社会都有关联,教师从更广泛角度展开博览性教学操作,势必会为学生音乐学习成长带来更多启迪和成长[2]。目前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还相对浅薄,知识积累更是短板,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补偿训练,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学生缺乏对音乐文化的必要认知,教师针对学生学习短板展开教学布设,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直观感知和学习契机。例如,欣赏《彼得与狼》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音乐故事的相关内容,结合《彼得与狼》这个音乐故事剧展开相关介绍,重点介绍音乐中涉及的人物:彼得是《彼得与狼》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一个可爱而活泼的孩子,在这个故事中还有“爷爷”“动物”等角色,这些角色的互动形成了更多的故事情节。在聆听和领悟之后,学生会建立完善的音乐认知。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后,开始了聆听、演唱、讨论、思考、归结学习,课堂学习呈现多元化特征。在课堂展示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欣赏,并与学生展开多重互动,如彼得出场了,其环境是怎样的?(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彼得的心情是快乐的)“爷爷”出场,其他什么动物也紧跟着出场了?(狼出场了,音乐强度逐渐提升,说明狼越来越近了)随着师生互动的不断加深,学生能逐步梳理和感知音乐故事,并在情节体验中形成心理触动,审美也就自然发生。

教师为学生传授音乐剧故事方面的常识,属于文化范畴。小学生对音乐故事这种表现形式还比较陌生,其内在的文化审美认知更是缺乏,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与学生展开音乐剧情节推演,能使学生在音乐鉴赏过程中形成直观感知。音乐审美内涵极为丰富,教师应从更广泛角度展开调度,从文化学习方向展开渗透,为学生审美认知成长提供良机。学生音乐审美体验呈现零散性,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能够让学生自然串联音乐感性认知,有效提升学习品质。

四、创新演绎活动,形塑学生审美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妨为学生提供更多直观而灵动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中建立学科能力。因为审美体验的成长,需要实践活动的全面历练。教师应当针对学生学习需要,为他们准备更多活动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对接,以提升实践活动的有效性[3]。音乐活动形式众多,教师要做好创新处理,利用更适合的音乐训练活动展开审美教学,确保音乐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在更广泛的音乐感知和洗礼中提高审美能力。

学生对音乐演绎活动情有独钟,这是审美教学的重要契机。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做出关联设计,为学生准备适合的演绎机会,以调动学生的审美思维,使学生在不断演绎体验中形塑审美认知。例如,在教学生唱《平安夜》这首歌曲时,教师先利用动画片《平安夜》展开引导,让学生观察更多动画角色,感受平安夜特定节庆气氛;然后为学生播放《平安夜》这首歌曲,重点解读音乐特点,并组织学生学唱歌曲。当学生逐渐掌握旋律后,教师为学生设计演绎活动任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平安夜》节奏律动方案,并现场展示。学生听说要自行创编律动方案,都表现出更高的参与热情。因为对音乐的理解呈现差异性,学习小组创作律动方案时,学生的个性审美激烈碰撞,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起来。之后教师深入学生学习活动中,调节学生讨论过程中存在的分歧,让更多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律动创编活动中来。课堂展示环节,每个小组都有比较出色的表现,虽然动作不整齐,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都比较深刻和丰富。

律动创编任务是典型的审美性创作任务。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不同,自然会给出不一样的解读。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评价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升华审美认知。审美学习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应从学生审美认知实际出发,为学生设计展示演绎活动,给学生的审美感知提供释放机会。从学生具体表现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审美的理解和把握都呈现出个性化特征。

结 语

总之,小学音乐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需要充分掌握教情和学情,以提升教学设计的适合度。让整个音乐课堂充溢天籁之音,让学生沉醉到音乐境界之中,都能够促进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成长。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抓住教学引导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助力和支持,以便音乐课堂教学始终维系在更高水平。

猜你喜欢

情境音乐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音乐
音乐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