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缩表式扩张

2020-11-26宗涛编辑张美思

中国外汇 2020年14期
关键词:准备金中央银行准备金率

文/宗涛 编辑/张美思

自全球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后,全球主要央行开启了新一轮扩张资产负债表的行动。与之前有限定数量的“量化”宽松不同,部分央行甚至开始不设上限地扩张资产负债表。与之相比,中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自2014年、2015年以来,规模一直稳定在30万亿元—36万亿元人民币之间。即便在今年疫情的冲击下,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也基本保持稳定,并没有像其他主要央行那样大幅扩张。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货币政策没有对疫情做出足够有力的反应。实际上,判断货币政策的取向,不仅要看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还要看资产负债表的结构、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和资金价格的变化。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欧、美、日央行开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在四年内从危机前不到1万亿美元扩张到4.5万亿美元。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也是投放基础货币的过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主要是从机构手中购买国债和资产抵押支持证券,同时投放出基础货币,实现资产端和负债端的同步扩张。2017年开始,美联储开始缩表,资产端减少对国债和资产抵押支持证券的持有,负债端的基础货币也同时减少。

与其他主要央行不同,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仍处在正常区间,主要不是使用资产负债表扩张和收缩的手段,而是更多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

在2002年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外汇流入快速增长,中央银行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有序调整,需要买入外汇,同时投放出人民币。这个过程是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民银行投放出的流动性可能超过经济需要。为避免流动性过剩,人民银行用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将部分基础货币深度“冻结”。法定准备金是基础货币,也是商业银行的钱,但只能存放在人民银行,不能用来放贷。

2014年以来,随着外汇流入的减少,人民银行开始了相反操作。外汇储备的减少,伴随着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缩小。同时,人民银行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解冻商业银行的流动性。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已十次降准,释放流动性约8万多亿元,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5%降至目前的9%左右。

短期来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降后,央行资产负债表不变,人民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也不变,但商业银行存放在人民银行账户中可以自由动用的资金增加了,也就是法定准备金变成了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可以用这些资金发放贷款,从而增加了货币供应。可以看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降后,基础货币没有变,但货币乘数增加了,广义货币M2也随之增加了。因此,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虽然保持稳定,但货币政策其实具扩张导向。

从稍长一点时间,比如一个星期后或者是下个月的数据看,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还会导致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缩表”,从而形成看似货币紧缩的现象。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后,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可能超过了正常需要的水平。目前人民银行向商业银行支付的超额准备金利率为0.35%,相对来说是很低的。因此,商业银行会考虑减少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放,这可以通过用超额准备金偿还向人民银行的借款实现。这个还款过程就是人民银行“缩表”的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中央银行缩表,基础货币也是减少的,但商业银行可自由使用的资金和货币乘数都增加了,其所产生的扩张效应,将超过“缩表”带来的紧缩效应,因而货币总体上是扩张的。此外,近年来,人民银行在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的同时,还通过中期借贷便利、抵押补充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这使得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在总体上保持了基本稳定。

当前的金融数据形势也可以佐证央行的政策效应。5月末,广义货币M2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分别为11.1%与12.5%,都明显高于去年。可见,虽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有“缩表”效应,但货币总量是扩张的;同时,金融市场的利率这两年也有明显下降。

总而言之,更深入地观察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资产负债表结构的变化,对于比较国内外货币政策的取向和内涵是十分必要的。

猜你喜欢

准备金中央银行准备金率
央行宣布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
从纸币到虚拟货币的转变将增强中央银行的力量
成都推出研发准备金补助
中英央行资产负债表差异比较研究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分析
对建立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思考
基于獵opula函数的随机性准备金进展法
保险企业计提准备金涉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