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诱导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0-11-26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剑湖实验学校徐洪勤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剑湖实验学校 徐洪勤
所谓的“启发诱导式教学法”,是指有别于传统机械的“灌输式教学法”的一种新概念教学方法,虽然它的理论已经存在了数年,但是在实际应用上还是比较欠缺。无论是在小学还是中学,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都缺少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潜力,也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方式,让他们过度地依赖教师或是家长、同学,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用启发诱导、提问解答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运转,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创新课堂的导入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在刚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得以集中,这就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考验,即是否能够快速地维持好纪律,将学生的目光吸引到学习上来。要想突破这一点,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个性特征进行考虑。综合以往的教学经验不难发现,小学生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他们喜欢动态的、趣味性的课堂,也喜欢热情、开朗的教学风格,这就给了教师一些启示。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风格入手,尽可能地去贴合学生的要求,保证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支持,确保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教师可以创新课堂的导入方式,为学生打造特色鲜明、灵活个性的语文课堂。
例如,在教学《找春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歌曲来导入新课。首先,教师可以在组织好班级纪律的前提下,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让学生伴随着轻快的旋律和悦耳的音乐进行学习。为了调动班级气氛,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跟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听完歌曲以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认为春天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寻找春天呢?”让学生结合听的歌曲作答。这样一来,通过歌曲导入和问题导入,教师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且启发学生就学习主题进行了思考。
二、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提高学生注意力
在上课过程中,学生难免会被一些其他事物所吸引,从而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由于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这种“分心”现象在小学时期尤为普遍。教师要尤其注意这种问题,想方设法地让学生保持专注的状态。尤其是在语文课堂上,如果教师只顾着进行单方面的讲解,忽略了学生的需求,就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乏味、枯燥的感觉,从而将心思花在了别处,一堂课下来,学生收获寥寥。因此,教师不妨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通过提问、启发、随堂练习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考验学生的记忆力和专注力。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增强班内交流学习的氛围。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找出其中描写优美的句子和词语,并且让学生进行汇报,说明自己挑选它们的原因。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比如:“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它的‘美丽’体现在哪些方面?”让学生依次回答,学生之间进行补充。这样一来,通过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教师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并且让学生的精力始终保持在学习上,从而提高了学生注意力。
三、组织实践拓展研究活动,开拓学生的眼界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课堂学习,学生也可以从生活中汲取经验,这一点除了依靠他们自己的领悟之外,也需要教师以及家长的引导。通过语文学习,学生能够学习到字词句等基础知识,也能够从中体会人文学科的魅力,从而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然而,仅仅凭借课堂知识的学习还不足以促进他们更充分的发展,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卓有成效地运用。因此,为了实现学生潜能的发挥,教师需要定期地举办实践拓展研究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体验社会,从而加强对世界的认识,让学生在观察、实践和思考的过程中有所受益,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意义重大。
例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清明节时期组织学生到当地的烈士陵园进行扫墓活动。在扫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请工作人员为学生讲解相关历史故事和人物。学生能够对课文中所表达的主旨更有感受,对“生锈的鱼钩闪闪发光”的原因有深刻的体会,从而增强心中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感,增强对烈士的敬佩和崇敬之情。这样一来,通过结合课堂所学组织实践拓展研究活动,让学生学到了更多的课外知识,从而加深了内心的情感和体会,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的渗透和启发。
综合上文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启发诱导式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面貌,给课堂赋予新的活力,支撑学生的能力拓展。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的实施:首先,创新课堂的导入方式,通过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形成对新知识的初步认识;其次,在上课过程中与学生实时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紧跟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最后,组织实践拓展研究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以此开拓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接触新鲜的事物,从而保持对语文学习的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