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构改革中的纤检机构发展
2020-11-26
2018年11月,根据中央体制改革的部署,全国纤检机构相继改为“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到2019年6月,各地纤检机构改革基本到位,有的纤检机构把执法人员并入综合执法局,纤检机构只从事五大纤维的检验检测;有的把纤维及制品检测并入质检所,从此纤检机构成为历史;有的保留原有执法职能,检验基本不变,纤检原有的管理职能基本上都调整到市场监管局监督处(科)。到今年底,纤检机构将正式进入后改革时代。如何重新定位纤检机构,怎样开展纤维及制品质量监测工作,是摆在纤检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质量检测工作要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后改革时代,纤检机构职责的变化,一定要适应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这个大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从纤维及其制品来说,就体现在需要质量安全、款式漂亮、色彩缤纷的纺织品服装。
纤检机构在这一大背景下就应该立足于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对纤维制品质量的需求,我们履职,进行质量监测,都要围绕这个主要矛盾开展工作,这就是我们的方向,也是纤检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认为,无论纤检机构如何调整,外部环境如何变化,纤检机构提升纤维及其制品质量的任务不会改变,维护纤维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不会改变,为市场监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的职能不会改变。围绕主要矛盾,把握住这3个基本因素,各个纤检机构很容易找准各自的基本定位。
纤检工作要服从于本区域的纤维及其制品产业发展及政府重点工作
目前《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并未修订,因此纤检机构的法律责任也没有变。正是因为这一点,在这次改革中,纤检机构大部分是参公管理、公益一类机构。但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工作的重心必须调整。在2017年4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文《关于清理规范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20号)],公益一类机构不准收费,各地财政局按照该文件规定,收回“财政收费收据”。公益一类停止收费,意味着我们必须调整方向,跳出“收费服务”圈子,工作职责和重点转到“服务”上来研究如何服务本辖区的企业,服务本辖区的政府,服务本辖区的老百姓。
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纤检工作是要积极融入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重点工作之中。如山东魏桥是滨州地方支柱产业之一,滨州纤检的各项工作以服务魏桥纺织这个支柱产业为出发点。如上海打击曝光“毒校服”就把纤检工作融入地方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工作之中,防止群体性质量事故发生,保质量安全,就是保一方平安,各地纤检机构要因地制宜,充分研究地方政府的需求、企业的需求,找准影响地方发展的要素因子,研究地方纤维及制品的质量状况和质量安全的盲点、暗点,主动出击,为市场监管决策提供依据,为地方政府提供精准的“供给侧服务”。二是要明确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和纤检机构“共同的目的”。以服务企业为中心,企业喜欢,以提高属地企业纤维及制品的质量为服务切入点,企业高兴,接地气。三是找准服务企业的关键点。纤检有检测技术人员,有先进的仪器设备,服务企业途径;可以采取“把厂门”帮助原料进厂验收为重点;以“助检验”守住合格为红线;以“保安全”帮助企业守底线;以“促管理”提升产品档次降低生产成本为目标。四是共建质量溯源体系。发挥纤检人才优势,服务企业夯实质量管理基础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建立纤维制品质量追溯体系,质量溯源看起来是质量监管的一种方法,但换一个角度就是帮助企业锁定市场,有了溯源途径,就是赢得特定市场,赢得特定客户的信任,这是帮助企业占领和巩固产品市场的有效方法。五是开展市场产品质量监测,为老百姓选购纤维产品提供质量安全预警。打击假冒伪劣。开展百姓关心的学生服、幼儿园床上用品、养老院、福利院等公共用纤维制品质量安全的专项检查。
(三)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为市场监管提供技术支撑。首先,纤检的任务和工作目标决定了纤检机构能力建设是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才能提高服务质量,才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质量需求,这是相辅相成的。能力建设的第一个问题是找准定位。后机构改革,检验检测机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纺织检验检测集团;一类是为地方各级政府服务的检验院(所);一类是个体户性质的检测公司。纤检机构属于第二类,只能是“强而精”,不可能“做大”也做不大,更不是唯利是图的“私营老板”。其次,提升纤检机构自身的质量管理,建立科学的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体系,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纤维及其制品质量监测是基于检测方法科学,检验结果准确,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持续改进检验检测的仪器设备、检验标准、方法、保证质量体系完善、人员知识水平提高,以确保我们检测结果的准确。要主动融入大市场监管体系中,为政府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四)机构改革后纤检事业前途光明。纤检事业发展前途更加光明,道路更广阔,彰显能耐的地方更多。主要体现在:一是工作的范围大了。原来归属质量技术监督,按照国务院分工,工作范围仅局限在“生产领域”,三局合并后原工商监管的“流通领域”“使用领域”合并在一起了,作为技术支撑的纤检机构工作范围变得更大。二是撇开了繁杂的纤维及制品的质量“管理工作”,可以有更大的力量做检测技术研究,钻研标准,深层次研究纤维及制品质量监测工作。三是按照政府的中心工作,可以灵活作战,“随时调整监测重点”,灵活掌握某一时期重点监测的纤维及其制品的品种、监测项目等。四是积极参与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组织的全国专业纤检机构共同开展的纤维及制品的“全国统一的质量监测工作”。实践证明,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组织的全国学生服、絮用纤维制品、纺织面料的质量监测,反响强烈,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逐步形成了上下统一的全国纤维及制品质量监测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