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发展中的包容性就业探讨

2020-11-26

时代经贸 2020年15期
关键词:包容性城镇化农民工

徐 慧

城镇化是我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中一些社会排斥问题逐渐凸显,阻碍了城镇化健康高质发展,包容性发展理念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重要指导思想,其内涵包括减少贫困等,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有利于解决日益凸显的社会矛盾。城镇化发展需要新思路,新型城镇化道路应在包容性发展理念下,以基本国情为出发点,消除城镇化中的排斥现象,构建公平的社会发展氛围。本文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排斥问题,阐明城镇化包容性发展内涵,重点探讨包容性发展理念下城镇化就业问题,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一、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内涵

包容性发展与排斥性对立,社会排斥现象产生是包容性发展理念提出的背景。排斥性理论源于是60年代西方国家对贫困概念的探讨,社会排斥被认为是多维动态概念,包括经济生产,社会群体联系的缺失,社会排斥具有复杂性的概念,受到主观个体能力影响。包容性增长是动态性过程,是降低社会排斥因素的过程。社会排斥导致各方面的不良后果,包括导致贫困问题,不利于社会整合,违背社会的公正原则。

我国地理学者最早将城镇化理论引入我国城市发展,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十五计划采用城镇化表述,城镇化概念指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使城镇数量增加,表现为国家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城镇化是国家实现工业化中社会变迁的反映。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伴随,其内在动力体现在农民身份向市民身份转变,生活方式向集约生产转变,人口素质向高素质转变。经济学角度城镇化表示产业集聚,是商品需求的叠加,需要综合经济社会学视角认识城镇化道路,双视角转向根本是实现人本发展理念,实现城镇化科学发展。包容性发展从经济社会学角度出发,体现城镇化社会经济取向。

城镇化发展轨迹遵循S型曲线,城镇化发展分为早中晚期阶段,每个时期有对应的特征。自建国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经历无序到有序,单一到多元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探索出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体系,城镇化战略地位不断提高。我国城镇化发展是长期过程,城镇化率达到30-70%标志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发展重要任务是解决面临的各种矛盾。

二、城镇化发展中的排斥性问题

排斥性问题是经济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指社会弱势群体权利缺失,无法享有公平发展机会,目前社会处于急剧变化发展中,社会排斥现象严重,我国城镇化发展中排斥现象体现在地区排斥,城市对资源环境的排斥。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发展对周围腹地资源单向攫取,暴露出的问题宏观上是城乡发展脱节,少数区位条件优越的城市畸形发展,其他中小城镇发展乏力。我国以往重视大城市发展,小城镇资金人才等流动明显,制约了小城镇发展。中央将提高农民收入放在经济工作中重要位置,由于城乡收入差距成因复杂,政府虽采取多种措施但效果不明显,城镇化发展对乡村排斥表现为城乡差距扩大。

城镇化弱势群体是城镇化发展中处于权利劣势地位,不能享受城镇发展成果的群体。我国城镇化中存在农民工弱势群体,其为城市人口的重要部分,但未享受到城市人口应享有公平待遇。失地农民其特殊性是丧失了生存的土地,没有融入城市享有城市居民权益,部分失地农民思想观念等方面与城市人口有很大差别。农民工是城镇化主要演变群体,农民工缺乏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严格的户籍制度与缺乏社保使其在城市中无法安身。农村无法提供充足的工作机会。

城镇人口提高一个百分点有超1300万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中国是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的国家。城镇化对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压力,对资源环境的排斥问题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降低,城市容纳人口持续下降,城市发展中存在重复建设问题,使得资源储备紧缺。大规模投资城市建筑,工业园区等,豪华的城市建设与居住人口需求脱离,粗放开发浪费了土地资源,带来环境污染等后遗症。不改变现有城镇化发展道路,将对中国粮食安全产生不利影响。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引入包容性发展理念,实现个体公平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机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三、城镇化包容性发展就业策略

我国城镇化取得重大成就,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但发展中伴随很多排斥问题,包容性发展理念对我国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城镇化发展需以包容性为指导理念,转变发展内涵。包容性发展理念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全面共享是城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

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伴,成为发达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城镇化在各国推进中以不同形成开展,各国发展中遭遇排斥性社会问题,城镇化率50%是政府调节政策的最佳切入点,借鉴先行国家成功经验,对探索中国城镇化道路,促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结国外发展经验明确包容性发展的重要作用,为避免重蹈发达国加的错误覆辙,我国应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最重要的是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就业,促进城乡社会公平就业是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城镇化包容性发展中就业政策改革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就业制度,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

城市实现包容性发展首先要转变发展理念,结合地区实际积极探索特色城镇化发展道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城镇化发展为经济发展带来很多好处,但实现城镇化长远发展必须关注城镇化质量提升。不应片面追求城镇化高速度,调动社会成员参与城镇化建设中,应抵制破坏城市形象行为。制定城市发展衡量指标,使用包容性衡量指标,建立城镇综合发展评价体系。城镇包容性发展应包含生态环境及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等因素,制定综合评价标准应给予政府约束力,发挥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引导作用。

创新就业制度是弱势群体利益保护有效途径,就业制度能保证城镇人口参与城市化建设,实现个人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应采取自主择业等新型劳动就业制度,构建统一劳动力市场,形成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城市相关部门要完善就业服务机构,政府应根据企业需求开展服务,更好的缓解人才供需矛盾,建立专门的就业团体组织劳动力实现团体就业。

城镇化发展中农民缺乏稳定就业岗位,会阻碍市民化进程。政府相关部门应支持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城市劳动力市场应给予农民工平等就业机会,用人单位应平等对待农民工。增强农民工的市场话语权,使其意识到与企业平等地位,增强农民工相对优势。使其顺应市场需求,建立农民工福利水平增长机制。

四、结语

我国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关键时期,如何制定特色城镇化道路是重要的研究议题,包容性发展理念对城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包容性发展理念的城镇化道路促进城镇化有序前进,符合我国大力改善民生的发展目标要求,本文基于包容性发展理念,提出城镇化发展就业策略,为城镇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猜你喜欢

包容性城镇化农民工
包容性法律实证主义、法律解释和价值判断
从拉威尔的《波列罗舞曲》议印象主义风格的包容性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
发动机和APU非包容性转子爆破适航审定技术分析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航空发动机机匣包容性试验研究
农民工眼中的大树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