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更高效
2020-11-26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
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 杨 倩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学生能够进行更为广泛的课外阅读。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地利用课外阅读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学生在阅读中能够不断地提升阅读能力与水平,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教师要让学生在参与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读书的快乐,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
教师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真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首先就要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学生只有在身心处于放松状态时,才能更好地投入到阅读当中去。如果教师将课外阅读任务强制性地加到学生头上,无形是给学生加重学习任务,反而不容易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丰富自己的阅读经验,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增长见识,开拓眼界。学生只有将阅读当成一种兴趣,才能够长期坚持下去。
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营造浓厚的班级阅读氛围。比如,教师在班级当中应该充分利用图书角的功能。让班级里每个学生带一本课外书到图书角,设立一名专门负责图书借阅的管理员,制定相关的图书阅读制度等。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让班级图书角真正发挥作用,让学生的所有图书“漂流”起来。同时,还可以开展“好书我推荐”活动,每周选择一名学生进行好书推荐,推荐图书的同学要说明推荐的理由。这样的活动形式不仅能够营造浓厚的班级阅读氛围,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班级课外图书量,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学生在阅读后,还可以进行阅读交流活动,说说自己的阅读感悟,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学生只有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才能真正地畅游书海,他们的思想才能得以启迪,阅读素养才能提升与发展。
此外,教师还要确保学生有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如果没有时间的保证,学生的阅读就会仅仅只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学生不懂得读书用处,漫无目的的阅读只是在浪费时间。在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之前,需要教师进行干预。教师可以利用午休后或者课外阅读课的时间,陪伴学生阅读,及时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确保学生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逐渐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将阅读作为生活的部分。
二、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教师要想让学生进行高效的课外阅读,就必须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果学生在阅读时是漫无目的的,或者只是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进行阅读,那么阅读过后学生的收获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教师要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并让学生懂得积累,能够将掌握的阅读方法巧妙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
1.不动笔墨不读书
“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学生要能够从阅读当中提炼出文章中的妙词佳句,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并且能够养成随时记笔记的习惯。学生在反复阅读后,能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写作的思想。通过深入阅读,理解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文章所包含的深刻含义等等。学生只有在进行大量、反复的阅读之后,才能熟练地掌握阅读方法,领会阅读的要领,真正提高阅读效率。
2.多元化的阅读方法
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能够通过阅读不同的素材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能力和水平受到一定的限制。在阅读一些杂志、报纸时,一般可以采用泛读的方式;阅读一些优秀的名著,则可以采取通读的方式,了解其大概内容;对于较为经典的古诗、美文,则采取精读的方式,学生在朗读的过程当中,感受文字中蕴含的特殊情感。学生要能够巧妙地根据阅读的内容适时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让阅读真正高效,在阅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与感受。
教师要巧妙地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一篇课文时,可以基于课文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比如,在教学《三顾茅庐》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阅读《三国演义》,这样,学生会对文章的写作背景、人物的形象以及写作手法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懂得举一反三,可以阅读与所学文章素材相似的其他文章,或者阅读同一作者的不同文学作品。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将课外的知识与课内学习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让小学生课外阅读更高效,需要教师进行积极引导,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能够长期坚持下去,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以及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