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2020-11-26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年9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事业单位管理工作

杨 森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泰安 271000)

1 对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认识

财务内部控制是现代财务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广大的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来的理论。它的关键点是一种以预防为主的制度建设体系,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来防止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错误和舞弊行为,进一步提高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是国家政府部门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要素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控制监督等方面。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与政府行政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等方面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政府管理组织结构体系,是事业单位开展各项工作进行自我规范和自我约束的过程。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效率和科学化管理水平,能够保障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和资金的安全性,对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2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对财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是对单位的财务活动的事前和事中进行有效监督管控的手段,单从业绩成果方面看效果似乎不够明显,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成后不可能马上给单位带来经济效益,所以有的单位的领导和中层管理者对单位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有的单位为了应付上级单位的检查,对本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照抄其他单位现成的制度敷衍了事。没有风险管控意识,有的单位的管理人员认为只要认真执行国家的法规、政策就可以,事业单位基本上没有风险。而实际上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经济形势和政治形势都在复杂的变化中,各单位的情况不同,在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风险点不同,没有风险管控意识,不能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就不能有效控制好各种风险,会给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造成重大影响,不能更好地完成政府赋予事业单位的工作任务,就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2.2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有些事业单位存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的情况,单位由于管理制度不规范,管理制度约束力不强,有的事业单位经费支出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有些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办公用品、交通费用等方面的支出管控不严,出现超支现象。有些事业单位在财务报销制度的执行方面不够严谨,没有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授权审批制度,造成了单位的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确的情况,直接导致单位决算严重超支,给单位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有些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可操作性不强,对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缺乏指导作用,不能落实好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造成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和监督是有效执行的关键环节,是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有些单位没有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和监督指标体系,即使有了比较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由于考核监管评价机制不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的执行和监督部门应该是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有些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没有发挥好应有的作用,独立性不强,是造成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没有正常运行的原因之一。

2.3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

事业单位的各项支出是以单位预算为基础,是以单位预算作为控制各项支出的重要手段,事业单位的预算控制是单位财务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事业单位在预算的编制、预算、执行以及预算的评价监督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直接导致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不科学、不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在单位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出现比较随意的现象。有些事业单位对预算的评价监督工作不够重视,造成了事业单位预算控制效果比较差,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中,有的单位的主要领导对全面预算的理解不够全面,主观上认为单位预算就是单位的资金管理工作,有财务部门具体负责就可以了,不需要将单位预算进行层层分解,单位的各部门不需要都参与。基于这种认识,有的单位在编制预算时主要是财务部门确定相关指标,缺乏单位内部各部门的参与协调和沟通工作,直接造成单位预算与实际支出在一定程度上不一致,预算控制流于形式。事业单位的预算是单位财务活动中资金运作的开始,事业单位的决算是单位财务活动中资金运作的成果,事业单位的预算与决算构成了事业单位财务活动完整的循环周期,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该建立健全预算评价监督考核指标体系,没有健全的预算评价监督体系就会导致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监督检查缺失,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效率不高,影响了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措施

3.1 提高对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认识

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风险管理的认识,提倡全员参与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风险管理活动,创造良好的控制环境。从单位领导和管理层开始主动学习相关的财务控制和风险管理理论知识,充分认识到事业单位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大意义,将单位各部门业绩指标与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结合起来,真正从形式到内容上重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风险管理的工作。在事业单位里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风险管理工作与单位各部门、各领域的工作协调好,将单位预算与财务控制衔接起来,形成事业单位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保障单位资金运作的质量,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为了让事业单位全员参与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风险管理工作,要加大对全体员工的财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知识的培训与交流力度,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的财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意识,熟练掌握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方面的工作方法,让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在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和每个环节都能够顺利开展起来。

3.2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财务内部控制理论方面的研究,制定科学统一、规范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标准,形成能够指导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统一的规章制度,满足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需要。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越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的效率就越高,事业单位的资金运作就能够稳定运行。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由各种规章制度构成的,在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时应该明确职责权限,保证单位各项工作都有对应的责任人,各岗位职责权限明确,制定相关的授权审批制度,各岗位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加强单位的预算管理,严格按照财务内部控制的要求制定单位预算控制制度,使单位的预算从编制到执行、考核评价等方面都有严格的制度规范,保证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合理使用,杜绝违反预算管理制度行为的发生。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考核评价监督机制,定期对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科学评价,对发现的财务内部控制的缺陷及时加以改进,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更加完善并得到有效的执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检查工作,保证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建立和完善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工作体系,促进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健康可持续开展。制定科学的财务内部控制考核奖惩制度体系,将对单位各部门、各岗位完成工作的评价情况与单位的奖惩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单位各方面的积极性,使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都能够顺利开展起来,更好地服务社会。

3.3 完善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的预算作为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控制手段,将预算指标与财务内部控制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单位预算是通过各项资金支出来控制财务活动的,严格执行预算指标是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基础,事业单位应该从单位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执行和预算的评价监督等方面做好预算管理工作。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应该重视预算编制工作,成立预算编制机构,统一管理预算编制工作,将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根据管理流程逐项分解落实到单位内部各部门,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编制预算时的职责权限,建立健全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工作机制,使预算编制的信息能够准确无误的及时传递,按时编制出科学地预算指标,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事业单位执行预算时要严格执行授权审批制度,单位各部门严格按照分解落实的预算指标进行审批和执行。在执行预算过程中严格控制资金支出,原则上不允许预算外支出,如果需要调整预算指标,需要由相关部门提出申请,由单位预算机构进行评估,做出是否调整预算指标的决定。要定期进行预算指标的考核评价,将单位的决算与预算工作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评价,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工作,促进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工作更加科学,更有指导性,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事业单位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