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留学生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模式:问题与思考①

2020-11-26

现代英语 2020年3期
关键词:全英文专业课专业课程

邓 煜

一、引言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也迅速跟进。于是乎,作为国际通用的交流工具,英语的作用日益凸显。非英语国家的高校,出于自身发展需要,大量开设英语教学课程及项目,来吸引外籍教师、学生,提升毕业生竞争力,还有大学的国际影响力。此类课程一般被称作“English-medium Instruction Courses”,国内一般译为“全英文课程”。通常为在教学材料选择、教学开展过程以及教学考核评价等环节均使用英语的非语言类课程;在这种情况下,英语一般是教师和(或)学生的外语。

随着国内大学国际化程度大幅提升,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亟待提高。参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6年来华留学生突破44万的规模,其中学历生人数达21万人,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47.4%;2017年来华外国留学生人数则升至48.9万,学历生24.2万人,占留学生总数的49.38%;中国已然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数增加显著:到2017年,来自沿线国家的留学生总数已达31.7万人,占总人数的64.85%。

大学的国际化是量、质齐升的:以往留学生来华多到汉语、中医药学等专业学习;而如今,来华留学生更多选择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理工科专业进修。根据统计,相比2012年,2018年在华留学生在教育、理科、工科及农学专业的人数明显增加,增幅均超过100%。理工科专业在课程设置、学科体系、知识架构等方面与文科专业存在明显差异。这对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提出了挑战与要求;而对全英文教学模式的探索对于提升培养质量、“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大学英语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抓住机遇,实现转型。

二、存在的问题

不得不承认,国内大学对全英语课程的理解程度远赶不上课程开设的速度。大学可能过多关注宏观政策目标,反而或多或少忽视了具体的教学目标。英文课程建设的滞后往往会导致留学生无法在课堂教学中深度理解教学内容,进而难以参与到课堂交流和讨论中去。教师和学生的语言能力不足,引发了学者们对全英语课程教学质量的质疑。

国内研究者注意到语言障碍是影响留学生培养质量的首要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其中,强百发发现,来华留学生的培养存在问题,主要包括入学门槛偏低、高校培养模式单一、课程体系偏陈旧;英语授课能力较差;学生汉语水平较低。据此要制订相对应的培养计划、推进课程的国际化程度、并将导师指导和集体指导结合。张宪国等人指出,核心课程、英文教材建设滞后,严重制约石油专业博士留学生的培养。程伟华等人总结农科类留学研究生学情,概括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学生的中外文水平、综合知识能力、师资力量、课程体系、管理制度等。佟运祥等人则分析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留学研究生教学体系中的不足,指出师资水平和教材无法适应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建议加强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完善教学反馈机制。陈丽通过对2005~2016年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健全导师培养机制,以双导师制、多导师制、导师团队制作为留学研究生培养的标准。

总体而言,目前国内全英文教学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教学师资匮乏、教学理念较落后以及教材选择欠妥。

首先,优秀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的保障,是确保留学生培养品质的关键所在。南亚及非洲国家是现阶段来华留学生主要生源地,汉语水平普遍偏低,不足以和授课教师展开无障碍交流,被迫使用英语交流。专业课的效果、进度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可避免地受到语言障碍影响。专业课的全英文教学对授课教师要求高,不仅要有完备的本专业课程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英文表达与沟通交流能力。目前,多数专业课程教师并无长期而系统的英语听说训练经历。

其次,整体而言,留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提问题,这对于授课教师的互动能力是一种挑战。现实中,授课教师可能会采用传统的填鸭教学,“满堂灌”,也导致留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度降低。除此之外,课堂教学配套的全英文助学资源,如在线公开课程SPOC和慕课MOOC等基本没有,这也让授课教师不愿或无法开展多模态的教学活动。另外,开设全英文课程的教师,有过度依赖PPT课件的倾向,授课以英语朗读课件为主,导致教学方式呆板枯燥,基本没有教学设计及互动,留学生自然学习兴趣不高,最终影响教学过程和效果。

最后,高质量的全英文教材,应该消除全英文教学过程中因语言障碍而产生的专业知识误解,为保障教学质量与效果的重要客观因素。但不容乐观的是,高校现阶段对英文教材的选择还缺乏规范性,一般就是由授课教师自己根据个人偏好或了解来选用,缺乏客观、权威的判定,也没有正规的采购渠道。因此,如何和选择高质量的全英文教材,以及如何在教学进程中把优质教材里的教学理念、内容呈现给学生,是当前大学教师们要去思考及解决的重点与难点。

三、改进的思考

(一)完善全英文教学师资培养机制

优秀的全英文教学教师应当具备的能力包括:基本能力(学科知识、语言应用)、特殊教学能力(教学理论的综合运用),跨学科与国际化能力,以及超学科能力。全英文教学专业课师资队伍的培养及梯队建设既要“引进”更要“培植”;既要“走出去”更要“引进来”。考虑到我国大学的实际情况,内部挖潜,培养自己学校内部的全英教学队伍是更加实际、更有意义的做法。

目前,针对留学生开展专业课的全英文教学争议颇多。由于教师全英文授课经验不足、缺少优秀的专业全英文教材,导致教学工作量猛增、教学质量难以掌控。但也必须看到,高校其实储备了一大批能够从事全英语教学的力量。

首先,具备招收留学生资格的国内大学,其工科专业课的教学人员,尤其是新进青年教师,大多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准,因为他们基本都有海外留学经验,且长期从事外文文献阅读及写作,使用外语进行科研交流。这部分教师熟悉专业,具备基本的学科知识与语言能力,有跨文化国际化背景。对于这部分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政策激励,鼓励授课教师开展双语教学、撰写英文教案和深入解析全英文教材,从而逐步过渡到专业课全英文教学。

其次,国内高校基本都有一支大学英语教学队伍,随着近年来大学英语改革的深入,大学英语的课时量大幅度减少,大学英语教学任务面临转型。另外,在深化教改中,大学英语教师不再单纯讲授语言技能,更多开发特殊用途英语课程。这也为他们通过搭建跨学科导师团队,加入共同开展课程教学建设,提供了前期准备基础。

以课程建设和团队搭建为基础,鼓励优秀教师出国访学,并到国外高校去接受教学任务的历练,在观察、实践中掌握先进英语教学法,同时增强外语的表达交流水平,回国后带动本校相关专业其他老师,促进整体师资水平的逐步提升。

(二)更新全英文教学理念及方式

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文化背景千差万别;更麻烦的是,他们往往专业课基础较差,汉语水平也较低,只能进行简单日常交流,很难完整理解大学专业课的教学内容,这就更要使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达到教学效果的优化。与传统授课方法不同,全英文课程要更注重师生互动,根据学情,要践行“以留学生为教学中心”之原则,综合启发与互动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对专业课知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课堂教学环节中去。

相对工科教师“科研为主”而言,大学英语教师以“教学为主”,在长期的语言教学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展开了持久的教改尝试,像“翻转课堂”等教学理念是契合留学生课堂学习需要的。面临国家发展战略对外语人才提出更高需求的挑战,大学英语在教学理念上不断更新,并摸索多形式多模态的教学方法。例如,在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理念指导下的特殊用途英语改革,利用CBI连续体规律,让教学从“语言为主”过渡到“内容为主”,递减语言权重,递增内容权重。这些都是类似的成功案例。总体来说,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形式更为丰富多样,课堂氛围也更为融洽。

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固然要正视差距不足,但更要做到不妄自菲薄,发挥自身教学上的优势。诚然,以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对大学英语课堂来说内容还不够;但当大学英语教师加入跨学科教学团队,配合做好语言技能教学的设计,那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方法、手段上的优势得以凸显,在教学团队中能最大化优势,最小化劣势。

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人才培养要为学生成长、为国家需求、为社会发展服务,绝不是为人为制定划分的学科而服务。但在参与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的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寻求新的发展方向,找到有利于英语学科发展的途径。只有学科发展,才能更好地反馈、指导教学,最终实现教学科研的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

(三)重视英文教材建设与输出

教材是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的体现,是教学总体设计与课堂教学之间连接的纽带,更是课堂教学具体实施的直接依据。搞好全英文教学,离不开优质的英文教材。高校完全可以一举多得:利用国际化教学的契机,变挑战为机遇,将已经出版的双语教材,重编或修订,并在编纂的过程中,把多媒体和数字化技术融进教材,注重中国特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内容,最终实现由“引进国外英文教材”到“国产优质全英文教材”的转变,促进全英文教学实力的提升。

英文教材建设,究其本质而言,也是中国文化的输出。如今的中国,综合国力和世界影响力远胜从前。过去,我们一般是引进资料翻译,学习国外先进科技;今天我们不仅强调“引进来”,更需要“走出去”,面临的是一种更高层次、水平的双向交流。毫不夸张地说,在高科技领域,我们正在逐步从“翻译世界”迈向“翻译中国”。

在这个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也大有可为。需要打破传统的观点:搞外语的不懂技术,让他们改改行文中的语法错误就行。大学英语教师要将学科知识充分运用于为国家战略服务中去。以铁路行业术语翻译为例,结合语言学科的规律及特点,会更多地去考虑文化与社会因素、译名的接受问题,译名要尽可能地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规范,保证目标读者能够正确理解术语的正确含义,这些恰恰是对工科思维的补充和完善。随着铁路建设的“走出去”,宣传手册、技术资料、陪同翻译等国际化活动日益增长,要求不断提高。如何做好专业术语的翻译,为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目标贡献力量,是英语教师要思考及解决的。

四、结语

时代的发展、学生需求的提升,对专业课程教学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重视师资队伍培养,大胆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有效地提高教学实效性,促进教师自我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人才质量,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及需求。全英文教学重要性的凸显,对大学英语的发展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大学英语教师要有充分的自信,加入跨学科团队,在全英文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发挥课堂组织及教学方法的特长,培养高质量人才,实现学科与个人发展的齐头并进。

猜你喜欢

全英文专业课专业课程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面试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物理实验全英文教学初探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全英文授课教改探讨
英语教学中全英文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