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审计档案管理探究
2020-11-26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董 辉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高校是由国家设立,专门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机构。高校档案部门属于高校管理部门,在高校内部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高校档案部门保存有不同类型的档案,审计档案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类型。例如,高校专项资金审计、工程招投标工作以及离任人员审计都会产生大量审计档案。
一、高校审计档案概述
(一)高校审计档案的基本内容
第一,立项性档案文字资料。高校审计立项性档案文字资料包含审计通知书、审计情况表、审计资料、审计实施方案等资料。
第二,证明性文字资料。证明性文字资料包含审计证据、审计日志、审计承诺函、存款材料等等。
第三,结论性文字材料。结论性文字材料包含审计报告纪要、审计决定、审计整改报告、审计反馈意见等。
(二)高校审计档案的特点
第一,专业性。审计档案资料来源于审计活动,而审计活动本身就是一项特殊活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审计档案可反映审计全过程,是对审计活动的真实记录。
第二,载体形式多样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审计档案载体越来越多元化。在以往审计活动中,审计档案载体以纸张为主,而随着信息化时代发展,声音、录像、照片等都可以成为档案载体。
二、高校审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观念方面
第一,领导者意识不强。在高校中,一些领导认为高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并不重视审计档案管理。由于高校领导不注重审计档案管理,因此各级工作人员也不注重审计档案管理。在审计之时,高校领导只关心审计项目运行状况,忽视审计活动所产生的大量资料[1]。由于领导没有做好先锋表率作用,因此各级员工也不注重审计档案管理,致使各项审计资料杂乱无章,一些宝贵审计资料丢失。
第二,审计专业人员缺乏管理意识。在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离不开审计人员的参与。但是,一些审计人员缺乏审计工作意识,在审计时漫不经心,遇到问题没有按照程序解决,往往凭借自身主观臆断解决问题,缺乏奉献意识和担当精神,导致审计报告不精确,最终影响审计档案管理质量。与此同时,一些审计人员缺乏进取精神,没有学习最新审计知识,在审计工作中循规蹈矩,习惯于通过经验开展审计工作,降低了审计效率,最终影响审计档案管理质量。除此之外,一些审计人员团队协作意识不高,在审计时缺乏沟通意识,遇到问题不能与其他部门积极沟通,导致难以开展审计工作,审计资料不详实,影响审计档案管理质量。
第三,档案人员意识陈旧。在高校内部,档案资料常常是由档案管理人员负责管理,但是一些工作人员缺乏档案管理意识,管理积极性不高,思想陈旧,习惯于通过手工方式完成管理工作,不善于学习,习惯于使用传统方法管理审计档案,导致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停滞不前。
(二)制度方面
第一,档案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目前,高校缺乏档案管理机制,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现有档案管理人员缺乏档案管理知识,参加专业培训较少不能准确把控审计档案资料收集范围,不能够有序排列和甄别各项资料,导致大量无关资料被保存在审计档案之中,结果档案资料繁杂,不便于查阅[2]。与此同时,一些高校档案部门没有专门设置审计档案管理室,导致一些审计档案资料遗失或销毁,给高校和个人带来重大损失。
第二,审计档案保管保护存在问题。目前,一些高校没有配置专业工作人员收集审计档案资料,致使审计档案资料保管保护存在问题。例如,在审计完成之后,高校一般要求非档案人员或审计人员保管相关资料,而这些人员缺乏必要的档案管理知识,并不了解档案归档要求,也不了解档案归档程序,仅仅按照自身经验整理保管审计资料,影响审计档案管理质量。与此同时,一些高校随意处置审计档案,给审计档案归档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增加了档案收集时间,降低了审计档案管理效率。
第三,审计档案利用服务存在问题。审计档案的一项重要作用是为高校提供数据,具有利用服务价值。但是,一些高校缺乏科学技术手段挖掘审计档案价值,档案工作人员利用档案的积极性不高,缺乏服务意识,没有主动为档案使用者提供帮助,影响审计档案利用服务质量。
(三)人员素质方面
第一,审计人员业务水平有限。目前,一些高校审计人员专业素养不高,并没有充分掌握高校审计工作特点,缺乏工作经验,无法运用自身知识解决审计中出现的问题,有时甚至凭感觉完成审计工作,并不具备审计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影响审计工作质量,导致其所出具的审计资料缺乏权威性,最终会影响到审计档案管理质量。
第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在审计工作中,一些审计人员缺乏自制力,私下与被审计部门领导沟通,有些审计人员甚至以权谋私,对发现的问题视而不见,影响审计资料的真实性,最终导致审计档案无法真实反映审计活动。
第三,审计档案人员专业素养不高。目前,高校并不重视审计档案管理,导致审计档案管理缺乏专业管理人员,审计档案管理常常是由其他部门人员兼任,而这些人员缺乏档案管理知识,影响审计档案收集、立卷及归档工作。与此同时,由于审计档案管理人员非档案专业出身,因此并不重视审计档案管理工作,导致许多有价值的资料无法妥善保管,甚至出现有价值的档案资料遗失的情形,影响审计档案管理质量。
(四)基础设施方面
第一,保管不完善,设施不健全。高校的主要工作是教书育人,但是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也不可忽视。目前,一些高校没有设置专业档案管理部门,一些高校虽然设置了档案管理部门,但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缺乏档案保管设施[3]。例如,一些审计档案常常是以纸质形式保管,而纸质档案对保管条件要求苛刻,需要具备良好的防火、防潮和防虫条件,但是高校缺乏这种档案管理室,有些高校甚至将审计档案和杂物堆放在一起,不仅影响审计档案保管质量,而且容易导致混乱。
第二,信息化水平不高。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审计档案也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然而,高校审计档案依旧是以纸质形式保存,大部分纸质档案并没有进行信息化扫描,没有将纸质档案变成电子档案,加大了档案信息化建设难度。与此同时,高校并没有建立专门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结果高校审计档案容易泄露,造成严重后果,影响高校审计档案信息化水平。
三、高校审计档案管理完善对策
(一)增强审计档案管理意识
为了提升高校审计档案管理质量,高校领导需要提高审计档案重视程度,为广大员工树立良好榜样。为此,高校领导需关心审计项目,重视审计活动,督导工作人员加强审计档案管理活动,提升审计档案管理质量。高校需要增强审计专业人员意识,转变审计人员思想,提升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高校需要增强审计人员学习意识,提高审计人员审计技能,使审计人员可以胜任审计工作,确保各项资料完整,为形成高质量的审计档案奠定坚实基础[4]。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增强档案管理人员意识。在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离不开档案管理人员管理,档案管理人员的意识甚至影响审计档案管理质量。为此,高校需要督导档案管理人员提高管理素养,端正管理态度,增强管理意识,加强沟通,做好审计档案收集工作,增强审计档案管理意识。
(二)加强审计档案制度建设
为了提升审计档案管理质量,审计档案必须与审计活动保持关联性,从最初立卷到最后归档都必须制定明确档案管理条例,以此提升审计档案管理质量。与此同时,高校必须明确审计档案收集范围,增强审计档案的保密性,同时规定审计档案的借阅时间和权期限。为此,高校可借鉴其他单位在审计档案制度建设中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出台审计档案管理办法,以提升审计档案制度的可操作性。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根据形势变化不断改善审计档案管理制度,使审计档案管理制度可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以提升审计档案管理质量。
(三)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提升高校审计档案管理质量,高校不仅需要提高审计人员素质,而且需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为此高校需要加强审计人员培训,使审计人员掌握不同审计方法,提升审计效率,为审计档案提供高质量的材料。高校还需要招聘新审计人员,保持审计队伍合理的年龄结构,提高审计资料质量。与此同时,高校还需要提高档案人员综合素质。为此,高校需要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使档案管理人员可以胜任审计档案管理工作。例如,档案管理人员需要端正思想,提升道德品质,积极学习档案管理知识,提高自身审计档案管理能力,以适应实际档案管理的需要。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
为了提高高校审计档案管理质量,高校需要完善审计档案基础设施建设,为审计档案设置专门保管场所,以提升档案管理质量。与此同时,高校还需要提高审计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需要将纸质档案全部转变成数字档案,以做好审计档案信息化改造。为此,高校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为审计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拨付专款,提升审计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高校审计档案管理质量,高校需要增强审计档案管理意识,加强审计档案制度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以提升高校审计档案管理质量,促进高校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