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工作模式在大学生学生管理中的运用
2020-11-25杨霄翔
杨霄翔
摘 要:若想为学生打造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使高校得到良好的发展,那么就要做好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由于过去的学生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所以各大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融入社会工作模式,以此来提升对学生的管理质量。
关键词:社会工作模式;高校;学生管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高校学生管理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过去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够达到高校的发展要求,因此一定要进行相应的创新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开始引入社会工作模式。此模式比较符合目前高校对学生管理的观念,因此可行性非常高,受到了各大高校的普遍青睐。
一、社会工作模式对于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意义
(一)能够创新学生管理工作。过去对大学生进行管理,普遍是采用“满堂灌”似的教育模式,而伴随教育理念的完善,使得此模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并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而社会工作模式属于全新的学生管理方式,是对学生管理观念和方式的一种创新,对于高校学生管理的效率和高校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丰富了学生管理工作的资源。目前,高校学生管理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学生在情感、心理成長等方面的发展产生了不确定性,并增添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而把社会工作管理方式结合到大学生管理工作,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社会工作模式主要是运用“助人自助”的理念,可以全面启用社会资源,确保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改进学校管理机构,加强对学生管理的质量。
(三)给学生管理带来全新的理念。目前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所以不但要帮助学生完善思想,并且也要解决他们所碰到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过去的高校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高校的发展要求,所以积极引入了全新的社会工作模式,从而改善了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社会工作模式主要遵循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能够给高校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理论上的指导。
二、社会工作模式的种类
(一)个别化服务工作法。个别化服务工作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取得了非常不错的管理效果。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状况,来给学生采取一对一的服务,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难题。在采用个别化服务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尊重接纳”的理念,根据学生所具有的问题,来和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以开展对学生的教导工作。对学生进行管理,首先要建立在师生保持良好关系的前提之下,并且两者之间要经常进行沟通,这样就可以确保学生得到最好的管理,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二)团体社会工作法。在对大学生进行管理期间,团体社会工作法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可以保证对学生的多项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进行。此管理方式主要突出的是“人在情境中”的运用,大学生群体所开展的相关活动呈现出多元性的特点,把团体社会工作与高校组织的集体活动进行结合,可以给所开展的团队活动带来充足的理论依据,从而让活动成员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加强团体成员配合的默契程度,可以让学生解决自己所存在的问题,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交流水平。
(三)社区工作法。很多学生在课下会选择在宿舍当中度过,所以宿舍被认为是学生平时主要的活动场所,会决定学生的社会关系。在安排宿舍活动的时候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锻炼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难题的水平。而且还要把社会工作法使用到学生管理中,以发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收集大量的社区资源,使学生充分且合理的使用自己的课下时间:①可合理的通过社区组织,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以及加强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②激发学生参加社区活动的积极性,改善学生的实际问题,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使用所获取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高校社会工作模式的优化途径
这些年以来,由于社会工作模式的完善,使得很多教育工作者开始试图把社会工作模式融入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当中。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和社会工作模式之间已经融为一体。在管理过程中,都是采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总体来讲,社会工作模式和高校学生管理之间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形成了制度互补。以专业性的角度讲,高校社会工作要展现出专业特点,采用合理的方式来开展对学生的管理工作。
(一)整合搭建校内优势资源网络。优势视角诞生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理念是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优先考虑优势,提倡根据自己的能力来解决所遇到的安难题。把优势视角理论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整合学生资源,充分发掘他们的潜力,指引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当中:①将优势视角理论视作基础,展现出校园育人的作用,全面宣传校园文化,并为学生展现出校园特色、制定学生培养计划,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②做好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各大高校要创建学生反馈制度,了解学生对教育的有关想法,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内在抗逆力,让他们坚信自己能够战胜在学习期间所遇到的一切难题;③打造奖励制度,让学生之间进行公平的竞争,以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各种知识竞赛的方式,来积极引导学生加入,以锻炼他们的实践、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成为一名综合性的人才。
(二)创建专业平台强化学生角色定位。社会角色是每个人所被赋予的社会身份和所相符的功能。以社会学的角度讲,更改个体角色行为的方式主要包括两种:首先是更改个体行为,其次是更改个体观念。根据学生转化期间所暴露的问题,要重点进行思想教育,并融入一定程度的行为引导。在管理学生期间,要依据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特点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让学生能够对角色使命有更加深入的领悟,并实时的梳理心态,来更好的审视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填补由于角色转化不合理而形成的角色差距。此外还要全面创建学生活动平台,把社会工作模式理念融入进校园文化当中,以使得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此外,还要对学生开展心理疏导,创建心理咨询平台,对学生角色转化期间所发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指导,加强角色的抗压性,使得学生能够顺利的度过大学生活。
(三)“因地制宜”推进高校社会工作模式试点。当前,在教育体系发达的国家中,它们的高校已经开始全面采用社会工作模式来对学生进行管理,并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换句话讲,将高校社会模式使用到对学生的管理当中,具备明显的空间和专业优势。不过一味的模仿国外学校的成功经验,无法彻底根治当前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所具有的难题。所以在采取高校社会工作模式期间,要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所处的环境来创建出完善的管理方式,以此来做好对学生的管理。另外,高校社会工作模式可以改进传统新生管理工作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加强工作成效的转换率,从而使得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定位能够更加的明晰。
结束语
高校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让学生通过团队活动的机会来形成良好的关系,以此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通过实际的情况了解到,把社会工作模式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结合,获得了明显的成效,不仅实现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而且还使得高校管理工作得到了充足的资源。
参考文献
[1] 王宁.社会工作模式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3):100.
[2] 罗金艳.高校学生公寓社会工作模式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18):18-19.
[3] 温凌云,谭静.内蒙古高校“三工联动”社会工作模式的研究[J].前沿,2015(05):13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