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之嘉善发展现状分析
2020-11-25张邹焱徐颖
张邹焱 徐颖
摘 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贯彻新发展理念、试验一体化体制机制,努力打造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引擎。其中,嘉善县位于浙江省嘉兴市东北部,是浙江省唯一同时与上海和江苏接壤的县,县城距上海、杭州、宁波、苏州四大城市均只有 100 公里左右。处在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区域,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该县经济发展基础良好,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之一,也是唯一的一家国家级“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
关键词: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
高站位遠谋划 做精顶层设计
体制机制需先行,推进高质量的规划一体化。加快重大改革系统集成和改革试点经验共享共用。《浙江省关于支持共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政策意见》明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的全面深化改革举措且可以在地方试点的,支持示范区嘉善片区集中落实、率先突破系统集成。
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率先构建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体现新发展理念落地的绩效评价制度,以高质量发展为主要导向的政绩考核制度。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乡村产业混合所有制经营,推动国有企业、供销社等集体企业、农业科研机构等加强与一体化示范区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共建现代农业基地、田园综合体等等。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完善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制度设立外国人业务“单一窗口”,完善外国人来华居留工作许可制度和人才签证制度;完善创新激励制度,鼓励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等采取多种方式开展股权和分红激励,完善创新成果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立全局高起点 打造生态样板
经济环境两手抓,推进高质量的生态一体化。嘉善始终将“生态立县”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来抓。自2013年被列为全国唯一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以来,嘉善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总体形成南农业、中城镇、北生态的空间格局。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建立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有机协调城镇空间、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
两区一县水网密布,青浦、吴江、嘉善分别拥有 21个、320 个和 55个自然湖泊,水域面积占比分别为 22.1%、22.7%、13.3%,为典型的江南水乡。2018 年,青浦、吴江、嘉善林木覆盖率别为16.4% 、20.4%和16.1%,三地林木覆盖占比较为平均。嘉善的水域面积占比和林木覆盖率较青浦、吴江均偏少。水环境总体呈改善趋势。两区一县水环境治理效果较为明显,地表水优良比例上升幅度较大,近三年分别上升了 15.8、8.2、14.3 个百分点,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现阶段,两区一县共有9个重大生态项目规划,其中嘉善县域内有五个,占比一半以上。
嘉善县河湖水系综合提升工程(北部区域):本项目总投资28.73亿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嘉善北部湖荡及水系连通、姚庄太浦河长白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提升和全县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等建设内容。
嘉善县污水处理厂:本项目总投资10.61亿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嘉善县先行启动区3个污水处理厂(东部污水处理厂新建、西塘污水处理厂扩容、大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建设内容。
嘉善县美丽乡村风景线:本项目总投资2.52亿元,公路起点位于与上海市交界的潮里泾港处潮里泾桥中心处,终点在申嘉湖高速公路姚庄收费站出口南侧300m左右。一级公路全长约2.09公里,路面宽24.5米,项目建成后将与上海叶新公路相连,成为先行启动区姚庄镇通达上海东西向重要通道之一。
拆除限宽墩 打通断头路
探索合作交通建设,推进高质量的交通一体化。建设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跨区域的交通网络体系,完善城际和市域(郊)铁路网络布局和轨道交通布局,加强城镇组团之间中低运量局域线、公共交通网建设,强化“毛细血管”交通网络连接。
以构建“高质量一体化交通示范区”为目标,全力聚焦“一体化、高质量、生态绿色”三个关键,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和“50年不落后”的总体要求,谋划和推进一批重大交通项目,构建区域通达、综合立体的现代交通体系,基本形成3个“半小时”交通圈。
嘉善县域内断头路陆续打通,嘉兴市的军民合用机场、快速路环线工程、有 轨电车等工程项目也不断发力。
嘉兴市区快速路环线工程采用“一环七射”总体布局,路线全长75公里。其中“一环”为中环西路-中环北路-三环东路-长水路构成的快速路环线,全长28.67公里。
嘉兴市有轨电车项目一期工程包括有轨电车T1线(嘉兴南站-安乐路站)、T2线(环城南路-东升路站)、车辆段1个及市政配套工程,线路总长约15.6km,工程总投资约31.81亿元。
培育竞争力 奋力开新局
协同创新产业体系,推进高质量的产业一体化。从一体化示范区范围内的产业发展水平来看,嘉善的产业结构与青浦、吴江相比最为薄弱。2019年,青浦的生产总值为1166.3亿元 ,三 次 产 业 结 构 比 例 为0.6:37.2:62.2,人均生产总值为9.46万元;吴江的生产总值为 1985.16 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 2.2:51.3:46.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16万元;而嘉善的生产总值为626.81亿 元 ,三 次 产 业 结 构 为3.7:52.8:43.5,人均生产总值为10.6万元。
近年来,嘉善县大力在要素破解上下功夫,开展了“腾笼换鸟”、“退散进集”、低小散企业腾退等重大举措,为激发产业发展潜力奠定了良好基础。借助全省“万亩千亿”大平台建设,嘉善在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嘉兴综合保税区(B区)、科技新城、现代农业大平台、全域旅游大平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姚庄经济开发区等平台建设上,努力开展制度创新,扩大平台能级。推进小城市建设、特色小镇建设、专业特色园区建设、城乡综合体建设、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公共服务项目等七大领域76个重点项目;加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创建全国新型工业化示范点基地、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与上海交通互联互通等23项重大政策。
退散进集。全面推进“退散进集”工作,高标准推进“两创”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快新旧动能转化,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累计腾退“低、散、乱”企业3678家,腾出土地面积13283亩。
腾笼换鸟。自列入省级“腾笼换鸟”综合试点以来,嘉善县大力实施“退低进高”等工作,为培育发展新型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腾出土地、用能、环境容量等要素空间。
机器换人。在工业领域实施“互联网+智能制造”战略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机器换人”三年行动,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获得浙江省工业投资和“机器换人”一等奖。累计实施机器换人项目1522个,投资468.4亿元。
嘉善县域产业发展层次进一步提升。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出台振兴实体经济新政,实施“独角兽”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凤凰行动”计划,推动产业提升,获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财政专项激励政策县考核优秀、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分行业省级试点、“浙江制造”品牌培育优秀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成功创建电子信息(光通信及智能终端)产业国家示范基地,入选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
打通各平台 共享幸福圈
共建共享公共服务政策,推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一体化。从当前两区一县的基本公共服务现状来看,各地基本公共服务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也在显著提升。
但是两区一县基本公共服务仍存在诸多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体现在两区一县自身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不充分方面,更体现在两区一县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不平衡方面。
一是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不平衡。两区一县在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基本社会保险、基本公共文化等供给水平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比如,在基本医疗卫生方面,上海青浦的医疗卫生供给水平明显低于江苏吴江和浙江嘉善,2018年上海青浦的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仅4.58张,明显低于江苏吴江的7.46张和浙江嘉善的6.60张。
二是基本公共服务各类标准的不统一。基本公共服务各类标准不统一是制约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主要障碍之一。当前,两区一县无论是在医疗、教育,还是在养老等领域都存在服务标准不统一问题。比如,以2018年城乡低保标准为例,江苏吴江的标准为945元/月, 浙江嘉善的标准为810元/月,上海青浦的標准为1070元/月。可见,上海青浦的城乡低保标准明显高于江苏吴江和浙江嘉善,其中浙江嘉善的城乡低保标准最低。
浙江嘉兴实施了“沪嘉医疗、教育同行”计划,近年来全市共计与上海39家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建立了4个院士工作站、37个联合诊疗中心、89个医疗合作项目和300多个专病专科门诊,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上海优质公共服务。
按照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原则,在示范区推出三地相对统一互认的医保目录。、此外,嘉兴公交卡、市民卡赴上海公共交通刷卡实现一卡通。但受制于一些政策制约,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区域内流动还不顺畅,比如高等教育方面, 由于教育部对高校举办异地校区的限制,一些知名高校难以跨区域布局校区,这对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布局带来制约,不利于各地高等教育联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