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典籍英译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浅析

2020-11-25刘阳

西部论丛 2020年4期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

刘阳

摘 要:文化负载词在中华文化向外传播过程中一直担当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观为理论基础,以《论语》为文本,探讨中华文化典籍外译的策略,以及如何解决其英译过程中的文化失真问题。

关键词:典籍英译;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

一、引言

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必不可缺的就是其传统的文化。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表现为其文化凝聚力且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那么,想要让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去”,典籍外译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了。然而,中西方无论在生活方式、宗教理念、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差异都给典籍外译的工作增加了不少的难度,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就更需要对翻译技巧进行准确考量,达到目的效果。《论语》它作为中华文化典籍的典型代表,其中包括了很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世界范围内不乏有很多著名学者对它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本文以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为指导,浅析《论语》各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对等现象,是否存在文化空缺并总结翻译策略,以期对之后的典籍英译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文化负载词

由于气候环境,地理纬度,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教育背景等等因素的不同,各地区的人民相应地已经形成了他们自己独具风格的风俗习惯,于是,就会产生带有各地区特色的独具意义的词语。那么,在语言的大系统中,若语言能够承载一定的特殊的文化信息,且其能够反映特定的社会生活方式,则被称为文化负载词。文化负载词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反映其特定的语言与文化特征。总之。文化负载词的主要特点有三: 第一,文化负载词反映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其承载着特有的语言文化信息,是民族文化输出的桥梁。第二,他们蕴含了一个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第三,在其他的文化体系之中,其很难找到甚至可能根本就没有对等的词汇来表达。所以,文化负载词是文化中所特有的,不能被其他任何文化所取代的。

三、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由Peter Newmark提出。其中,语义翻译的目的是“在目的语语言结构和语义许可的范围内,把原作者在原文中表达的意思准确地再现出来。而交际翻译的目的是“努力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源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二者的区别为:交际翻译的关注点是目的语读者,尽量为这些读者排除阅读或交际上的困难与障碍,使交际顺利进行。在语义翻译中,译者仍然以原文基础,坚守在源语文化的阵地之中,只是解释原文的涵义,帮助目的语读者理解文本的意思。交际翻译强调的是译文的“效果”;而语义翻译强调的是保持原文“内容”。

四、《论语》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各种版本的译文中采用了多种翻译方法,其中对文化负载词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层面均有不同的处理办法,现举例如下:

4.1 省译法

例1:(原文)一箪食,一瓢饮…… [8]

译文:Living on one single meal a day,with water for his drink…[8]

“箪”指的是用竹子类制成的容器,“瓢”指的是以葫芦为原材料制成的盛汤的容器。类似于这些尽在中国才会有的特制的器皿若直译就会给西方读者产生困惑。因此,把“箪”和“瓢”直接省略,采用的交际翻译的方法,在其后添加“a day”来给目的语读者提供附加信息,辅助理解文意,才会更加的能被译入语读者接受。

4.2 意译

中华文化典籍蕴意深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但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直译往往没有办法让译入语读者直接理解文化负载词的深层内涵,若采用意译的方法则更好地接近目的语读者的表达习惯,能够更好的传达所需要传达的文化信息。

例1: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8]

译文:The reigning prince of your State married a princess from the reigning house of a State whose family surname is the same as that of your prince.[8]

这里的“君”指鲁昭公,他娶了吴国的女子为妻,但两国都是姬姓。周礼规定娶妻不娶同姓。鲁昭公娶同姓为妻,显然是有违礼法。因此将她改名为“吴孟子”。译者补充文本所需要的的文化背景知识,从而使目的语读者了解这一文化习俗,采用交际翻译的方式,由于西方没有“君”这一词,译为“prince”,丰富认知语境,极大的填补了这一文化空缺。

4.3 释 译

鉴于四字格的语义具有高度浓缩的特点,释译的翻译方法有助于原文信息的传达。

例 1:子曰 :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全。人焉瘦哉? 人焉瘦哉?”[7]

譯文:Confucius remarked : “If we look at his motives, observe the means he employs for some purposes and examine what he is devoted to,how can a man conceal his characters? Impossible!”  [7]

以上例子中,译者采用交际翻译的方法,从而使译文更贴近原作的思想,使目的语读者对译文的认知能与原作者保持在一个高度上,避免信息遗漏。

结 语

文化负载词隶属于微观文化的一部分,其浓郁鲜明的文学特色是在中华古典文学中不可或缺。中国文化典籍的文化负载词翻译是一项既重要且艰巨的工作,本文从纽马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角度浅析《论语》的英译方法,提炼几种其中比较典型的译法—省译法、异化意译法、释译法;个中译法各占优势。当然,无论选用哪种译法,都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具有深厚的汉语文化功底,庞大的知识理论框架,还需要熟悉中西方传统的文化表达,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且在翻译过程中要细致耐心,灵活选用翻译策略准确忠实的传达原作的文化内涵,从而促进中国文化向世界各地传播。

参考文献

[1] 夏文洁.典籍英译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以《孙子兵法英译为例》[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2012:1-2.

[2] 贾晓玉. 归化异化视角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C].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九卷).:四川西部文献编译研究中心,2020:469-473.

[3] 许荣丹,王勇.典籍英译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难点及对策——以保罗·怀特所译《菜根谭》为例[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20(02):58-61.

[4] 侯学昌,卢卫中.从文化空缺看《论语》中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辜鸿铭的译本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9,28(02):100-103.

[5] 胡媛.从期待视野视角看《论语》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J].怀化学院学报,2012,31(07):100-101.

[6] 莫传霞.等效翻译理论视域下中国典籍特色词汇英译[J].宿州学院学报,2017,32(11):62-65.

[7] 侯学昌,卢卫中.从文化空缺看《论语》中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辜鸿铭的译本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9,28(02):100-103.

[8] Kramsch,C.Language and Culture[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9] Blackney ,R.The Way of Life[M].New York: New American Library,1955:53 .

猜你喜欢

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基本层次范畴理论与词汇翻译的越级策略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研究
释意理论观下的文化负载词的口译
从美剧字幕看中文文化负载词翻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