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融合
2020-11-25罗建文
罗建文
摘 要:小学班主任是小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如同一盏灯塔为学生照亮前行的道路,而小学班主任除了要做好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之外,还需要加大对学生的心理扶持力度,了解学生在心理层面上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兼顾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培育学生乐观积极的良好心态,引导学生在乐观积极的成长环境之下健康发展。小学生处在心智发育的关键阶段,同时也存在着心理发展不成熟的情况,所以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果不注意对学生进行有效心理辅导的话,将会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阻碍。对此,小学班主任要把心理辅导和自己的日常工作融合起来,优化辅导环境,带领学生走出自我空间,实现开放性发展。
关键词:心理辅导;小学班主任工作;融合策略
引 言
班主任担当着心理辅导的重要职责,而这项工作又有着很强的艺术性与创造性,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尤其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惑,以便提高心理辅导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够成熟,在学习生活与人际互动当中不免会出现问题与困惑。如果班主任可以给予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心理辅导,将会有效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此,小学班主任除了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之外,还要积极融合心理辅导工作,引导学生掌握心理调整的方法与技巧,增强学生心理素质,培育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一、优化心理辅导环境,改善心理教育
要将心理辅导和小学班主任的日常班级和学生管理工作融合起来,突出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就要先从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辅导氛围着手,优化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奠定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建立的基础。环境有着强大的隐性与间接教育作用,将环境的教育作用和显性与直接教育內容进行有机整合,可以产生相得益彰的作用,增加教育的完整性和全面性。井然有序和科学恰当的学校管理,环境优美与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优良的校风班风,融洽的人际关系,浓郁的学习氛围,坚定的理想信念,都会让小学生在心理层面上得到熏陶与感染。对此小学班主任要秉持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给学生提供和谐的班级环境,良好的课外环境以及文明的校园环境,对学生进行积极健康心理状态的引导,让学生在心理层面上生成集体规范的认同感,发挥校容校貌的陶冶作用,增强学生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和把握能力,让环境在心理辅导当中的积极作用得到全面体现。
二、改进心理咨询工作,优化心理辅导
为保证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质量,提高心理辅导有效性,让小学班主任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帮助,就可以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提供一个广阔的心理咨询平台,让存在心理问题与困惑的学生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心理咨询和辅导时,教师必须始终秉持着师生人格平等的观念,努力消除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的内心情感拥有一个宣泄的出口,解决师生之间的矛盾,让学生在与班主任的平等互动当中感知班主任的人格魅力。班主任要与学生建立如师如友的良好关系,使得学生有勇气和动力进入心理咨询室,把问题和困惑向班主任倾诉。在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的具体实施环节,班主任需要把握好自身与学生的关系,利用热情温和的态度面对每一个学生,提升自身的亲和力,运用这样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感染,并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内心的苦闷。比方说,为了让学生有效步入到一个和谐轻松的环境当中,教师可用正常问候等方式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与戒备心。等到学生愿意敞开心扉时,班主任可以步入正题,运用科学专业的方法帮助学生突破心理层面上的难题。同时班主任要注意保守学生的秘密,让他们可以完全信赖班主任。
三、组织多种实践活动,提升心理健康
心理辅导工作不能够只是停留在理论方面,否则难以体现出心理辅导的价值,也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能够为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环境和支撑平台,也能够弥补单一化心理辅导模式的不足。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制作和心理相关的手抄报活动,鼓励学生在这样的活动当中写下自己的难题,敞开心扉,并收集一些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语言和方法,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让学生运用这种独特的实践活动形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另外,班主任在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把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广泛力量联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比如,班主任可以利用家长会等活动组织开展亲子互动沟通活动,让学生和家长说一说心理话,也让家长更多的了解学生的想法与心声,在良好的互动当中解决学生的心理难题。
受到诸多社会因素影响与干预,小学生群体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有所增加,而学生一旦出现心理层面上的问题,又没有得到有效疏导的话,很容易转变成为不良心理障碍,甚至是直接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对此,小学班主任要担当起身心辅导的职责,做好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心理辅导在班主任工作当中的作用和地位。班主任在心理辅导工作的推进实施当中要积极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方法,在此基础之上,还要在实践当中总结经验,起到对学生健康成长的辅助作用。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之间距离
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在学生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师生之间,尤其是小学生之间的交流过程中,由于其年龄较小,他们总是对教师产生恐惧心理,这样不利于师生的和谐共处。在一些小学,班主任对学生没有足够的尊重,没有与学生和平共处,导致学生之间存在心理差距。例如,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应该耐心地指导,而不是过度指责,还要多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班主任应进行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态度要和蔼,对学生要平易近人,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从心理上爱上学习,这对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益的,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
五、尊重学生,采取个人谈话的方式
学生的心理问题一般都会在其言谈举止中表露出来。班主任在发现某学生有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或者困惑时,没有必要立即与他交谈。您可以通过突击访问其他学生,从他们那里获得一些有效的信息,这样会使下一步的心理咨询工作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班主任在进一步完成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后,这时就可以找机会与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了,并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班主任要放下师尊,换位思考,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让学生敞开心扉交谈,这样的心理咨询效果肯定会更好一些。
六、加强与家长的互动交流,实现家校联动
学生的心理负担加重,一方面是学校的原因,另一方面家庭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由于缺乏父母的爱,孩子变得自卑、情绪低迷,易冲动。有的家长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让孩子走,导致孩子缺乏进步和自我抛弃。有些人太喜欢自己的孩子,培养孩子的自私、任性和自我放纵,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主动联系家长,争取父母的支持,共同努力,共同学习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小学教育是学生最基础,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班主任是陪伴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人物,也是见证他们心理状况的核心人物。因此,班主任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要注意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工作,关注每个孩子,为孩子创造更多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封琳琳.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孤独症儿童的心理辅导[J].教书育人,2020(13):32.
[2] 李珂.小学中年班主任专业发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9.
[3] 王娜.浅析心理辅导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09):192-193.
[4] 汪瑶.小学班主任专业素质的指标体系建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