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生在历史课程中识图和析图素质的培养
2020-11-25刘小宏
刘小宏
人教版部编本历史教科书中插有大量图像(历史地图、表格、代表人物画像等), 它们给教材增强了直观性、趣味性、可读性、欣赏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思维。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授应用历史图片的办法,指引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认知,由无意识到有意识,这对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教材的理解和记忆不无裨益。
一、锻炼学生,培养学习历史地理识图的基本能力
历史地图,首先是地图,这就离不开地图的属性。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历史空间与时间概念。当遇到疆域沿革、都邑位置、民族分布、战争态势、经济建设、交通发展、河道与海岸变迁等多方面的内容时,历史地图则比抽象的文字叙述要形象和直观,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古人所谓“即书而求难”、“即图而求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图文并茂,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教学图属于辅助性的学习材料,历史地图主要作用是向学生提供准确、清晰的地理信息,使学生了解所学史事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历史地理概念,提高识图、用图的技能。
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都用特定的地图符号来表示,这些地图符号就叫图例。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陆高海深的数字,叫注记。比如《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准确地表现了在黄河、淮河流域三支反秦力量的进攻路线,起义地点在大泽乡(今宿州东南),以三种不同箭头分别表示陈胜吴广进军路线、刘邦进军路线和项羽进军路线,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后,攻占陈县,建立“张楚”政权,主力由东向西推进,打到戏,直指秦都咸阳。刘邦在沛起兵响应,由彭城到武关,再到蓝田,子婴投降进入咸阳。最后用两种颜色来表示陈胜吴广活动地区和响应起义的地区,展示当时的斗争形势,用地名(部分古今对照)、河名、文字注释、符号、图例等加以说明,通过地图语言将秦末农民起义的战争情景跃然展示在地图上,表现的内容主次分明、清晰易读,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一目了然。
二、以图引文,把知识落实在地图上
历史地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教师特别强调一下:疆域图最基本的是搞清疆域四至,形势图最重要是从中判断事态发展变化的进程,路线图则特别重视历史活动的轨迹,布局图更侧重有关史实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反映的时代特征。
例如7年级中国历史上册(部编本)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64页),“丝绸之路线路图”十分显眼,图下标出了古今地名,以图夺人,把“丝绸之路”的路线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丝绸之路大体上可以分为三段:即东、中、西段,以东段路线为例,通过历史地图的应用,学生惊奇地发现中段路线有很多的分岔以及支路。此图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把学生注意力引入最佳状态,激发求知欲,启发思维。教师可以让学生识图、动手绘图,或者做填充图。通过历史地图的应用,学生明确了“丝绸之路”的具体路线,深深地体会到这条经商之路探索出来的艰辛,此时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致被提高了。
丝绸之路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经由陆路友好往来的交通之路。张赛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这条道路,由西汉都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分为两条路线:一条由玉门出阳关,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轩(今埃及亚历山大,公元前 30 年为罗马帝国吞并),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另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葱岭,过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汉时游牧于康居西北即咸海、里海北部草原,东汉时属康居)。通过师生的共同发掘,可以认识到“丝绸之路”的意义:丝绸之路是中国和古代世界的重要商路,它促进了中外商品和物资的交流。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这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
三、读图析图能力应贯穿在平常的教学中,力求做到“图文并茂”
把图和文字紧密结合起来,尽量把地理分布等知识落实到有关图上,使图上内容与文字描述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即一方面用图使文字具体化与形象化,另一方面用文字使图上内容规律化与系统化,从而使“死”图“活”起来,“静”的文字“动”起来。可以如以下做法:
①图文结合:教材上很多地图旁边都附有文字说明,历史图像印证文字内容,文字描述图像。图像知识的讲授,也就是历史知识的传授过程,掌握了图像知识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文字内容,教学中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把历史知识落实在地图上。
②绘图训练:绘图训练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课堂训练。学生要准备纸笔,根据学习内容动手动笔。学习区域历史,先画出区域轮廓。
③简图绘制法: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鼓励指导学生绘制简图,如隋朝大运河的轮廓图,告诉学生大运河向“<”现状,并在图中勾绘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抓住图形特征,这是提高学生识图、析图能力的有效方法。
要求學生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方框内填出隋运河各段的名称。
2.在图中长方框内填出隋运河的中心及南北端点。
3.在下列空格中填写隋朝大运河连接了哪五大河流?全长多少公里?
④用图训练:通过历史图像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运用地图、历史图表的能力;能从地图上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能从地图和图表中分析历史问题,解释一些历史现象,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四、利用课本插图,培养学生识图的思维分析能力
如部编版7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的《耕获图》,说明宋代江南农业生产发展的状况。画家描绘的是一座江南地主田庄生产劳动的场面,重点反映了种植水稻的佃客从耕田到收获的全过程,《耕获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宋代《耕获图》
教科书上的《耕获图》是根据故宫博物院《宋人画册》中的扇面画《耕获图》照片描摹的。教师引导学生挖掘《耕获图》蕴含的主要信息,从整个画面看,既有插秧,又有收获,它反映的是宋代江南地区水稻一年两熟的情景。宋代水稻生产大规模引种原产越南的占城稻是件重要的事情。占城稻早熟且耐旱,为水稻一年两熟创造了条件。种占城稻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粮食。《耕获图》上描绘佃客们种植和收获的水稻,大概就是这种早熟耐旱的占城稻。《耕获图》是认识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形象史料,十分珍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利用它。
五、利用地图,融入国家主权意识特别是海洋主权意识的教育
历史课程可以充分发挥育人的功能,凸显正确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的特色。历史地图在融入国家主权意识教育,特别是融入海洋主权意识教育方面是其他学科难以取代的。《 中国历史 》全面、纵深地反映了台湾、西藏、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史实。如《 三国鼎立形势图 》、《 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 》《五代十国形势图》、《北宋形势示意图 》《 金、南宋、西夏对峙图 》《 元朝疆域图 》等图例中,都对台湾岛补注了古名如东汉、三国时期,称台湾岛为“夷洲”;唐朝、北宋、南宋时期,称台湾岛为“流求”;元朝时期,称台湾岛称为“琉球”,清朝时期,称台湾岛的附属岛屿钓鱼岛为“钓鱼台”。
中国人在南海航行始于西汉。在《 东汉疆域图 》《 三国鼎立形势图 》 中都标出了南海全图,并注明当时中国称南海为“涨海”。这一名称直至唐代。在 《 辽、北宋、西夏形势图 》 ( 1111 年)中标出了南沙群岛当时中国称“万里石塘” , 在《 金、南宋、西夏形势图 》( 1142 年)中标出了西沙、中沙群岛,当时中国称“千里长沙”,南沙群岛称“万里石塘”,《 元朝疆域图 》 中,明确标出了南海中的“万里石塘”。清朝时称西沙群岛、中沙群岛为“万里长沙”,称南沙群岛为“千里石塘”,《清朝疆域圖 》(1820年)的《 南海诸岛 》图中,特地标出清朝管辖的东沙、万里长沙、千里石塘,并注明其隶属广东省,还在对清朝疆域的文字叙述中指出,清朝的疆域“南达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中国政府对钓鱼岛、南海诸岛的管辖。完整地标出了台湾东北部的钓鱼岛、赤尾屿,南海九段线和东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直至曾母暗沙。历史教科书中如实反映钓鱼岛和南海问题的历史沿革,增强学生的海洋主权意识。中国自古以来就对钓鱼岛和南海诸岛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有助于增强青少年的国家主权意识,特别是海洋安全意识、海洋国土意识和海洋政策意识,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六、利用插图, 培养学生思维分析能力
比较法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 才能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特点。在教学中让学生把具有共同主题或表示共同内容的插图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向广度、深度发展, 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如:在学习元朝行省制度前,可以先出示汉唐版图和元朝疆域图进行比较,强调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进行有效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指导学生在地图中找出中书省和其他11个行省,指出行省制度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后来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提问我们处于什么省?
《西汉疆域》地图,如填充册练习就有“你能说一说西汉疆域西部是现在的什么地方?与秦疆域相比较西汉疆域的西部有什么变化?”第一问是启发学生用古今对照法记住西汉西部是今天的新疆一带,从而熟记从西汉开始新疆就是我国的领土。第二问是引导学生用归纳法对历史地图进行相关记忆并提高读图能力。什么是比较归纳法呢?笔者认为,通过两个相关联的事物进行深入的比较并找出规律性。从秦汉二图比较看,变化最大的是西部。秦疆域西部基本沿黄河河套划定,西汉疆域的最西边已达到帕米尔高原,汉疆域比秦疆域大了许多。领土的扩大是不争的事实,但在这之中却离不开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平定战乱,抵御外寇、和亲求定,发展经济。在这比较与归纳中,这对秦的灭亡、汉大一统的历史基本线索,有了清楚的认识。
图像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 而且发挥了教材中文字所不能发挥的作用, 并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表达丰富的历史信息,形象地再现了过往的历史, 给历史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形象素材, 是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体的史料。除历史地图外, 还有关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文化遗迹等多方面丰富多彩的照片、图画和示意图, 它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的历史信息,把复杂的历史现象表现在图中。同时插图与文字相互照应,图文并茂,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在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方面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