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问题及“良方”

2020-11-25贺帅

天津教育·上 2020年11期
关键词:良方感染力语文课堂

贺帅

语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着眼和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学生健康成长需要方方面面的基础。阅读教学既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又是最基本的环节。教师转变阅读教学方式,将优秀的传统阅读教学与新时代教学相结合,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够自主学习、钻研、思考、探究,而且能够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究思考的空间,带领学生进入思维得到拓展、个性得到张扬、审美乐趣得到加深、价值观得到发展的更新更高的学习层次。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书本,不管是大声朗读,还是默默拼读,只要是从图书、杂志、报刊等读物中获取知识、信息的,统统都属于阅读。作为学生获得发展思维的最重要途径,阅读是我们提高文学素养的漫长又复杂的发展过程。

一直以来,阅读教学该如何开展始终是教学中不可避免的难点。在这里,笔者将个人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以用来改变现状的“良方”进行归纳。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匮乏的阅读教学和单调的教学辅导方式

目前,学生大部分的阅读内容局限于教辅用书,如语文全解、作文书等,这也是教师平时推荐的书目。有的学生也会选择童话、小说以及小故事作为阅读内容。同时,随着图书市场的日益繁荣,卡通、连环画日益成为了学生阅读的主要内容,甚至形成了追捧现象。这类图书图片多、文字内容少,符合学生形象思维强且活泼的特点。家长和教师往往不认可后两种阅读内容。因为家长和教师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其根本是为了提高孩子的考试成绩,而不是孩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所以,他们对于孩子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籍没有给予鼓励、关注和积极的评价。其实书籍没有好坏之分,家长和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进行引导,尤其童话、寓言、名人故事等书籍均有其深刻含义,应与孩子一起阅读,并引起孩子阅读思考、体会,最终激起孩子对书籍、对阅读的热爱。

在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忽略了阅读教学存在的多样性,而造成阅读教学千篇一律,缺乏特色。这样往往使得效果适得其反,也会使学生失去对阅读的兴趣。面对缺乏阅读兴趣的学生,我们很难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事实上,盲目推荐名著,也并未真正引领学生走入文本,反而激发学生的厌烦情绪。

(二)忽视阅读情感使阅读教学随意浅显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比重逐渐增大的现实,因此阅读情景的创设成为了越来越多教师梦寐以求的语文课堂。尽管阅读时间越来越充足,阅读质量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阅读效果达不到。学生虽然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对阅读内容进行反复阅读,却仍旧缺乏对阅读内容的感情体验,无法深入感悟文本中应有的情感。二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于阅读技巧仍缺乏系统性总结。三是着重背诵。尤其是往往需要感悟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古诗词,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却要求学生在课前背诵。很多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内容、结构以及写作方法的分析上,掌握阅读技巧、获得情感体验只是一带而过。这就弱化了学生的体验感悟能力,情感、价值观的阅读教学显得随意而浅显。

(三)逐渐消失的高质量示范阅读

记忆中的语文课,都是教师在声情并茂地给学生做示范阅读,学生从教师的抑扬顿挫中感受课文,而现在这样的示范阅读不见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论是選择学生齐读还是选择学生分角色朗读,都只起到了组织教学作用,而不是示范作用。高质量的教师示范朗读往往能够更充分地向学生展示课文文字和语言的魅力,也能更好地给学生以文学情趣的熏陶。

(四)不恰当使用多媒体降低学生真实阅读感受

多媒体作为新型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被广泛推崇,恰当的使用可以为阅读教学提供方便、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多媒体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其取代语文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开发的同时,降低了学生语言体会的感受。

(五)追求课内阅读学习任务而轻视课外阅读练习

课外阅读相对于课内阅读而言,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和学生并没有对相关阅读内容和情感体验进行由浅入深地挖掘。课堂上,教师的40分钟几乎都被课本内容占据,根本无暇顾及课外阅读。课下甚至将课本阅读当做作业布置给学生,这无形中就占据了学生课外阅读时间,而且不能保证阅读质量和效果。可以说,对于课外阅读,大部分教师不会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有的甚至干脆放弃了课外阅读,只对出现在试卷上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简单的答案讲解。虽然每位教师都已经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却并没有付诸实践。

(六)教学感染力参差不齐,直接作用教学效果

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是教学感染力。教师教学感染力的强弱往往决定着学生是否能真正对阅读产生兴趣。教学感染力包括:准确流利而又幽默的教学语言,渊博的知识面,丰富而又不失理性的情感表达,易于接近的教学态度以及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有的教师感染力强,自然而然吸引学生的目光,他们能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阅读。而枯燥无味且单调的教学风格,往往缺乏感染力,也没办法吸引学生。

(七)学生不喜欢语文课堂,对阅读兴致不高

学生不喜欢语文课堂的现象比比皆是,但他们对课外阅读有浓厚的兴趣,并愿意通过交流、观察等手段获取知识。课外阅读与语文课堂是相辅相成的,是语文课堂的拓展与延伸。如果学生对语文课堂都没有了兴趣,更何况阅读教学了。缺乏热情的课堂阅读往往局限在教师的提问,一堂课的模式就是简单的提问与回答,从而使得对阅读的探究变得十分匮乏,更不用说引导学生主动去阅读了。在一节优秀的阅读课堂上,学生思维的碰撞往往更为重要,因为这种碰撞充满了学生的智慧和创新。可以说,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阅读中的兴趣普遍不高,也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良方”

(一)将优秀的传统阅读教学与新时代教学相结合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传统的阅读教学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死记硬背、套路模式一直是传统阅读教学的王牌,新的课程改革则要求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阅读教学应当将优秀的传统教学和新课改形式下的新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创新理念,与时俱进,在积累中创新,在创新中积累。

(二)培养学生自主甄别和选择阅读资源的能力

随着科技和社会发展,单一的语文课本已不能满足当代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所以,提供广泛的课外阅读资源,会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同时,选择有利于课内教学的阅读资源,将课内外资源相结合,能够真正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和培养小学生甄别阅读资源的能力,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才会使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树立阅读教育的全局观念以促习惯养成

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和能力是小学阅读教学的着眼点与立足点。这要求语文教师必须从全局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制订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学习计划,逐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快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引导学生进入更新更高更好的学习层次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最单纯、活泼的阶段。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从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出发,增强阅读的趣味性,降低预期定位标准,让学生能够把握住阅读的本真,并能够在阅读中找到学生的童真,这样学生才会对阅读产生兴趣。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汉语语言的特点,让学生轻松活泼地理解汉语,感受语文和阅读的美妙,从而激发他们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责任编辑 焦佳)

猜你喜欢

良方感染力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探索“Z世代”城市治理良方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Pygmalion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本草纲目
我已找到了死的良方
音乐课堂语言的艺术探究
应试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