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群文阅读的文本组合方式

2020-11-25张治平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策略

张治平

[摘要]教师要寻找文本之间的关联因素,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文本组合,以更好地开展群文阅读。文本组合的主要方式有:相同标题或相似标题的文本组合、相同体裁的文本组合、相同表现手法的文本组合、相同主题的文本组合。

[关键词]群文阅读;文本组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31-0018-03

近年来,高考题型中“非连续性阅读文本”的出现,使群文阅读这一阅读教学模式备受关注。群文阅读,顾名思义,就是一组一组地读文章。但严格地说,群文阅读之“文”,“并不只限于文章,而指的是文本。群文阅读即多文本阅读”。群文阅读通常按照“议题选择一文本组合一问题设计一教学实施”四个流程进行。文本组合是群文阅读顺利开展的前提。值得注意的是,“群文不是多个文本的杂乱堆砌或简单相加,而是将具有(或能够建立)某种关联的多个文本,按一定原则组合的阅读整体”。多个文本之间具有“某种关联”,并且“按一定原则组合”是文本组合的关键。组合的文本可以选自教材中的同一单元,可以选自教材中的不同单元,甚至可以选自教材外的作品。文本组合可以是同一作者的同质文本组合,可以是同一作者的异质文本组合,也可以是不同作者的同质文本组合,等等。因此,促成文本组合的关联因素可以是相同标题、相同体裁、相同手法、相同主题、相同作者、相同事件、相同创作年代、相同创作背景等等。在笔者看来,议题选择要在课程统整的前提下,紧扣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选择的文本要围绕议题构成某种内在的关联,以对学生进行阅读与写作训练,并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濡染和熏陶。一般而言,在进行文本组合时,我们可以着重考虑以下几种方式。

一、相同标题或相似标题的文本组合

在选择具有“某种关联”的文本时,如果文本是独立成篇的文章,那么“标题”无疑是主要的关联因素。标题往往构成文章的“文眼”,是一篇文章所要阐述的核心。在群文阅读中,教师可以将相同标题的文章进行组合,也可以将相似标题的文章进行组合。

教师可以寻找相同标题的文章,并将它们组成文本集群,以较好地满足群文阅读的需要。如教学苏洵的《六国论》时,可以选择苏辙的《六国论》、李桢的《六国论》与其进行组合,构成群文阅读的材料。苏洵的《六国论》阐述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的错误政策;苏辙的《六国论》紧扣“天下之势”,纵论六国与秦争夺天下的成败得失;李祯的《六国论》认为二苏都是厚六国而薄秦,论证偏颇,实际上六国和秦国一样残暴,都想兼并他国,只不过过于弱小而为强秦所灭,要想免于灭亡,只有施行仁义。通过教学这三篇文章,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多位作者的观点,而且可以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相似标题即文章标题中的关键词是一样的。关键词一样,说明文章所写的内容大体相同。教师可以将这样的文章组合成文本集群,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如余映潮老师的经典群文阅读教学课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就是将相似标题的文本进行了组合。在这一课的教学中,余映潮老师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宫玺的《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和邵燕祥的《假如生活重新开头》进行组合讲解。这三首诗歌谈论的主题大同小异,且构成了非常完美的主题线:生活欺骗了你一你欺骗了生活一生活重新开头。学生通过比较阅读,能夠加深认知,有效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群文阅读要求学生围绕多个文本开展探究性学习。在群文阅读中,教师要围绕议题多选择几个文本让学生整合梳理、比较异同。通过阅读标题相同或相似的文章,学生可以发现不同作者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可以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在阅读中“比同较异”,在比较中进行信息整合,这“是阅读者(学生)高阶思维发展、高品位阅读素养得以生成的关键行为”。

二、相同体裁的文本组合

在文学创作领域,体裁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作品样式。现在说的文章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文学体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编入教材的文章有小说、散文、戏剧、新闻、报告、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单元是按照文章体裁进行编排的。相同体裁的文本本身具有高度的关联性,选择相同体裁的文本组成集群,并让学生阅读,便可以使学生高度认知这一类文本的具体特征。如教学韩愈的《师说》时,可以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刘开的《问说》、韩愈的《马说》,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常见体裁“说”的写作特点。《问说》与《师说》在体裁和内容方面都有得一比,《马说》与《师说》是同一作者,体裁也一样,更可以进行比较阅读。在阅读中,学生能获得对“说”这种体裁的感性认知,认识到其具有简洁明了、以小见大等特点,认识到在写作这一类文章时常用到的论证方法有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以及常运用到的修辞手法有排比、对偶、顶真等。这样教学就不是“满堂灌”了,而是借文本的辨识、提取、比较和整合,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和自我发现的能力。

独立教学单篇文本的时候,教师无法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因此如果不及时归纳总结,就无法使学生掌握文章体裁的特点。在这种情境下,不少教师认为通过“灌输”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将相同体裁的文本组合起来进行群文阅读,能使学生更好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现文章之间相似的地方。要想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表、记、铭、序等,教师就可以有效组织群文阅读。事实上,基于同一教材单元的文本组合、基于同一作者的同质文本组合、基于不同作者的同质文本组合等,都属于相同体裁的文本组合方式。基于这样的文本组合进行群文阅读,可以聚焦语文要素,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某一类文本的语言范式、写作特点和价值取向等。

三、相同表现手法的文本组合

“表现手法”一词见得最多的是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它一般包括衬托、象征、联想、对比、渲染等等。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具有一定的区别。在对古代诗歌进行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使用了相同表现手法的诗歌组合起来让学生进行阅读。诗歌的语言具有高度暗示性,我们经常可以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一首诗歌学生都说它写得好,但是要具体说出它为什么好,好在哪里,学生却说不出来。通过比较阅读运用了相同表现手法的诗歌,学生就能自主探讨和总结它们写作上的共同点。如教学柳永的《雨霖铃》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以乐景衬衷情”的表现手法,可以将杜甫的《春望》、王维的《送元二使西安》以及《采薇》放在一起进行组合教学。柳词“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一句中,为何说“良辰好景”如同“虚设”?在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等诗句。学生通过比较就会发现,“良辰美景”是乐景,但是词人想到从今以后如此美景无人共赏,内心悲伤,便发出了“虚设”的感叹。这四首诗词都是通过描写美丽的景色,来反衬诗人内心的伤感,它们都用了“以乐景衬衷情”的写法。通过群文阅读,学生就能更好地认识到这种写法的精妙之处。

教师可以尝试将使用同一表现手法的诗歌组合起来进行鉴赏教学。比如,学生极容易混淆表现手法中的“衬托”和“烘托”、“借景抒情”和“融情于景”。如果教師能将运用了同一表现手法的诗歌组合在一起开展群文阅读,再将表现手法的运用有些许区别的几首诗歌组合起来开展群文阅读,便能化抽象为具体,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依照示例自己学习创作一两首诗歌,以巩固他们习得的有关表现手法的知识。这样,学生在做诗歌鉴赏题的时候,便会知道该从哪里下笔。

四、相同主题的文本组合

无论是现代文教学还是文言文教学,对文章主题的研讨都是不可回避的。主题就是文章的思想价值或情感内涵。那些历经岁月的洗礼,能够发展为世人熟知并用来学习的文章,都是主题深邃的经典作品。不同作者创作的文本,或者是同一作者创作的异质文本的主题有可能相同。“群文教学最基础的思维特质是‘同类信息敏感,最基础的操作方法是‘同类信息整合。”将相同主题的文本组合起来进行教学,就是寻找不同文本的主题之间的关联性,以深化学生对这一宏大的人文主题的认识,唤醒更多更广泛的人文关怀。

如笔者教学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时,就将吴国源、周庆华的《中国建筑传统的思想特征及其解释方法问题初探》和罗瑞娟的《对于中西传统建筑审美特征的几点想法》组合起来开展群文阅读。笔者引导学生学习拟写文本的摘要和关键词,通过调查了解母校建筑的变迁史与现状,撰写关于母校建筑特征的小论文,并探究上述三篇文章所反映出来的建筑思想。这三篇文章都属于实用类文本,它们都讲述了中国建筑,都点出了中国建筑所展现的特有的美学思想(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亲亲与自由互补的生活观、象意相生的审美经验及尚象制器的艺术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这些美学思想,笔者让学生尝试设计未来的学校,并阐述自己的设计思想。这样,学生就要走进文本中去探究、去发现、去思考,从而不仅学习到了文本中所涉及到的建筑美学思想,还学习到了这一类文本的特点,更从中感悟到了中华建筑文化底蕴的深厚。

要想在语文教材中找到体裁相同的文本或者主题相同的文本还是比较简单的。也就是说,选择教材中的文本开展群文阅读是很容易做到的。只不过教材中的文本有限,有时难以满足探究一个宏大的人文主题的需要,这时就要建立教材内外文本的关联。教师可以将同一作者创作的不同文本、不同作者创作的同质文本等通过“相同主题”这一关联因素组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

教师要想有效进行文本组合,原则上应该遵循课标要求,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并契合教学的实际。教师要明确,不管选用哪一种文本组合方式,都是为了寻找不同文本中的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以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更深处,建构多元多维的知识体系,从而改变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少、慢、差、费”的状况,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倪文锦.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群文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7(6):44-48.

[2]何立新,王雁玲.阅读素养的教学逻辑与变革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7(4):71-76.

[3]王君.更美语文课:王君群文教学课例品读[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王嵩嵩)

[基金项目]本文系合肥市2019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编号:HFG19026)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分析
群文阅读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