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奋力实现乡村振兴
2020-11-25白娟
白娟
今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病毒疫情在全世界扩散蔓延,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封城封国抗瘟疫。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再识“农业”的“压舱石”作用、再识乡村的“稳定器”作用。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在广大农村地区表现得最为突出,我们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在新时代奋力实现乡村振兴。
一、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内涵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改革开放的40多年来,沧桑巨变,城乡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生活在一个城市化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城市正在让人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通畅、绿色,实现着让每个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而我国的农村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解决了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一些新的问题,比如:“空心村”、“乡村文化稀缺”等大面积出现。
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实际上就是指以经济振兴为出发点,然后实现乡村的整体振兴。
二、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机遇
互联网与农业结合。人人参与的互联网,正在给农业带来一场悄然的农业革命。今天的农业已不单单是传统的农业,它具有功能性多样的特征。一是日益强化的食物保障;二是前景广大的原料供给;三是日益外延的就业收入;四是修整环境的生态保育;五是正在崛起的旅游休闲;六是承先启后的文化传承。多功能的特征遇上互联网,使得农业快步走上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协同发展的道路。
今天,几乎每一个品类都可以成长出一个世界级的大企业。老干妈辣酱年销售50亿元,鲁花花生油年销售180亿元。江苏灌云县开发豆青虫产业,已研发出上百种产品,一斤青虫最高可以卖到82元,一盘虫菜最高可以卖到上千元,该县每年销售青虫达上万吨。
品牌农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出现四次财富浪潮。第一次是国产家电行业,第二次是大健康理念,第三次是资本市场,第四次是互联网革命,即将到来的第五次财富契机就是品牌农业。随着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迈向小康阶段,农产品品牌产业前景无可估量,农业品牌化将大有可为。很多大型企业,比如:阿里、京东、联想等都已经把目光投向这一领域。二三十年前,中国牛奶市场没有品牌,今天我们已经有大家所熟知的蒙牛、伊利等品牌。鸡蛋原来也没有品牌,但现在有正大、咯咯哒等品牌,虽然市场占有率不够高,未来很有机会成长为这一领域的大品牌。
乡村旅游的大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经过了发展乡镇企业、进城务工经营,以及近些年蓬勃兴起和发展的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不同于,乡镇企业的离土不离乡、进城务工的离土又离乡。它以农业、农村、农民为根本,生于农、长于农、盛于农,可大力促进三农的根本性改变和发展。
乡村旅游的发展也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据欧美国家的城镇化发展经验来说,当一国的城镇化率达到或超过50%时,乡村旅游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反过来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乡村经济、环境、文化,使乡村社会逐渐向现代化迈进。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我国目前正处在乡村旅游发展的最佳契机。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态势一片大好。从旅游人数来说,2018年中国乡村旅游的年接待游客人数达30亿人次,在2019年上半年,全国乡村旅游总人次已经超过15亿次,同比增加10.2%。从营业收入来说,2018年全国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8000多亿元。在2019年上半年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达0.86万亿元,同比增加11.7%。
三、新时代如何贯彻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更是生态的振兴、社会的振兴,文化、教育、科技的振兴,以及农民素质的提升。
抓好起始点,实现乡村产业兴旺。产业兴旺,农村主要是农业产业,现在还有新产业新业态,还有一二三产业的融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拥有一个产业兴旺的农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各种问题,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抓好着力点,实现乡村生态宜居。有句话说,没吃饱的时候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可以吃饱;吃饱了之后,愿望就多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家对生态的愿望是越来越迫切了。习总书记也有很多关于生态环境的重要论述,比如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具体到我们乡村振兴战略的生态宜居,应该包括农村的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指的是生态环境,小环境指的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生态宜居从大的角度来说,要让农村处在青山绿水之中,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从小的角度来说,是对村庄小环境进行规划,要让农村的环境更加宜居。
抓好症结点,实现乡村乡风文明。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过去的只抓经济、不抓文化的问题。俗话说“仓禀实而知礼节”,物质文明的进步需要精神文明同时跟上。换句话说,既要护口袋,还要护脑袋。
乡风文明,注重的是乡风,落脚在文明。简单说就是一个乡村要有好的乡村风气。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幾千年积淀下来的极具当地特色的传统乡土文化和乡风民俗,为一个地方的乡村发展和建设提供了发展的深厚的文化沃土。从实践来说,那些重视乡风文明培育、建设和对乡风文明传承得好的地方,这个地方的乡村建设的整体水平自然就会高。
抓好结合点,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治理有效,就是基本构建起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带领力、战斗力全面增强,村民的民主自治能力显著提高,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的流动性越来越大,走出去的人越来越多,农民的思想也越来越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将发挥乡村治理的最大能量,营造人人共建共治共享的局面,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更好更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抓好落脚点,实现乡村生活富裕。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宽裕,衣食无忧,生活便利,共同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我们说,农民的收入低,主要是现在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收入太低,如果可以让农村的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进行融合,这样产加销一体,可以实现产品的多环节增值,将农业变身为一个新型综合产业“第六产业”,从整体上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可以大幅度地增加农民收入。比如,青岛一些村庄的农民种菜不再像原来那样拿到集市、拿到城市去卖了,而是直接与青岛的单位进行对接,菜直接配送到单位。田间地头都放着摄像头,单位对食品质量安全可以追溯,而且由于省去了许多中间环节,农民的利润也大幅度提高。由此,我们说,真正的现代农业,是大农业、大食品的概念,是从田间到餐桌的大贯通、大整合。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在新时代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做好新时代的乡村工作,扎扎实实地把乡村振兴战略向前推进,把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