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渠四句”的新时代解读及其对共产党员的启示
2020-11-25刘克
刘克
摘要:文章介绍了“横渠四句”的历史内涵,对当前的时代意义下“横渠四句”进行重新解读,阐释其对共产党员实践初心和使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横渠四句;共产党员;启示
张载是北宋理学的开创者之一,他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充分展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以张载为代表的北宋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忧患民生国事”的家国情怀和理想抱负。
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等场合,多次提及“横渠四句”。这是因为,时至今日,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新的形势、新的环境、新的任务,赋予了“横渠四句”新的思想内涵。
一、“为天地立心”的新时代解读
《礼记·礼运》中云:“人者,天地之心也”。张载又在《经学理窟·诗书》中讲:“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为天地立心”,是指天地本无心,因为人有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和大公无私的圣人之心,而使原本无心的天地有了心。在北宋的时代背景下,这句话是指为封建王朝建立“以仁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从而使“天下”(即社会)普遍接受仁孝之理等道德价值观。所谓“心”,在张载眼中,“天地之心”指的是人,更确切地说是北宋士大夫阶级;“人之心”就是人的价值观念。
如今,“心”在新时代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为天地立心”,“立”的是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党员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以执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满腔热情的奉献精神坚守初心;要牢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根本工作方法,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要永远铭记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为生民立命”的新时代解读
“立命”源自于孟子的思想。《孟子·尽心上》有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再往后,“立命”发展为追求理想、实现人生价值。马一浮先生说:“儒者立志,须是今天下无一物不得其所,方为圆成。”在人生理想、政治理想上有所追求的士大夫,其所追求的志向,可以用“齐家治国平天下”予以概括,张载所言“为生民立命”跳脱了士大夫阶层的桎梏,着眼于普通百姓如何得以“立命”。对于这个话题,张载提出“为生民立命”,要为民众确立生命的意义,赋予他们通过道德努力从而在精神价值方面掌握命运。这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历史上长期流行的“命定论”,有了一定的唯物色彩和进步意义。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他指出,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在共产党人看来,“为生民立命”,“立”的是共产党人谋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近代以来的衰落走向繁荣富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党员干部要继续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在攻坚克难中壮筋骨、长才干,在历经风雨中增智慧、见世面,做到既政治过硬,又本领高强,才能经得起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的考验,实现伟大梦想。
三、“为往圣继绝学”的新时代解读
继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文化担当,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而对于共产党员而言,新时代下的“为往圣继绝学”,“继”承并发扬的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系列理论成果。
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再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发现: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共产党人不断沿着马克思主义所开辟的方向和道路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多思多想、学深悟透,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四、“为万世开太平”的新时代解读
“太平”“大同”是历朝历代儒家士大夫的社会政治理想和最高人生追求。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中庸》曰:“君子笃恭而天下平。”“太平”是儒家思想所设立的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为万世开太平”反映了张载的治国理想,带有明显的历史传承与理想色彩。对共产党员而言,不仅要追求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国家与民族的复兴也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准确把握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追求全人类的和平发展。
“为万世开太平”,“开”的是共同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与世界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大潮滚滚向前,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突出,霸权主义、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无法应对风险挑战,只有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能顺应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建设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参与引領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党员要拥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的高站位和大情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与世界各族人民一起构筑共同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