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历史照进现实:从文化景观角度看福州鼓岭历史文化遗迹的价值

2020-11-25高静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文化景观

【摘要】鼓岭历史文化遗迹呈现出的人文景观具有历史与现实的双重价值,书写了一段中西文化交融互鉴,中西友好共叙乡愁的生动故事。文章从文化景观的角度对城市发展中如何延续和保护好历史文化,发掘历史文化的当代价值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鼓岭;历史文化遗迹;文化景观

【中图分类号】G273.5 【文献标识码】A

鼓岭位于福州东郊,是有史料记载的中国第一个由外国人发起建设的外籍人士避暑度假区,旧称“古岭”,1895年出版的美国传教士毕腓力所著《鼓岭及其四周概况》一书首次以“鼓岭”称之,毕腓力绘于1895年、修订于1907年的《鼓岭手绘图》亦以“鼓岭”称呼。鼓岭的发现和大规模建设都与近代传教士在福州的活动紧密相关。

一、鼓岭故事

1992年,在美留学生钟翰寄给《人民日报》“海外记事”栏一篇文章《啊,鼓岭!》,记述了一位曾经跟随传教士父母来到福州,度过了10年美好童年生活的美国人加德纳先生,一生热爱中国、眷恋故土,却抱憾生前未能再返中国的感人故事。《啊,鼓岭!》被“海外记事”征文评为一等奖,福州市相关部门愿意作为东道主邀请加德纳太太和钟翰访问福州,因此成就了一段中美人民友好佳话的现实回应与历史延伸。加德纳太太完成了丈夫遗恨终生无法实现的梦。加德纳太太在鼓岭度过了难忘的时光,她与丈夫当年的伙伴叙谈,尝到了丈夫念念不忘的福州菜,中美的友好交往在恋乡背景下被衬托出来。

同加德纳教授的经历相似,与鼓岭有着不解缘分的还有很多家族。2017年,来自美国、新西兰等国的蒲天寿家族、柏龄威家族、柯志仁家族、穆蔼仁家族、蔼树堂家族、福益华家族、华惠成家族等7个家族的19位后人重回鼓岭,参加“美国友人走访鼓岭暨百年鼓岭文化摄影展”,讲述他们的“乡愁”故事,他们的先辈都曾在鼓岭拥有共同的“美好回忆”。

据《福建省全志》载:1916年末的调查显示,外国人在福州开办的商店有181间,在福州居住的人数有1421人,他们在福州从事各行各业,有传教士、学校教师、商人和海关官吏等。福州鼓岭和江西庐山牯岭、浙江莫干山、河南鸡公山被誉为中国四大避暑圣地。当时在鼓岭居住的外国人很多,福州闷热的夏天让这些外国人难以适应,而鼓岭的气温较城内要平均低4—5摄氏度,避暑修养两相宜,他们纷纷在鼓岭建筑房屋或采用租房的方式躲避福州酷热的夏天。

鼓岭的发现与来华传教士有关。美国传教士毕腓力在《鼓岭胜记》一书中说,鼓岭作为外国侨民避暑圣地的最初发现,是与一位来自美国的传教士医生伍丁有关。郁达夫也在《闽游滴沥之四》中记述了这件事:盛夏时节的高温使伍丁苦不堪言,为了到连江去会诊,走近道鼓岭时,忽感进入了清凉世界,于是便记住了这里,夏季便租房居住在鼓岭避暑。1885 年“伍丁慧眼识鼓岭”的故事,使他成为第一个上鼓岭避暑的外国人,后逐渐在外国人中传开,陆续来鼓岭建房避暑。伍丁的朋友,英国领事馆馆医任尼在鼓岭建了第一个自己的别墅,此后,英美德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传教士、领事纷纷来这里避暑,形成了以外国侨居者为主的避暑圣地。来自美英德等十几个国家的国际友人建造了300多座(经证实的约有120多座)西式别墅,鼓岭俨然成为外侨的社交中心。

二、鼓岭历史文化遗迹的意义

随着鼓岭的声名鹊起,对它历史过往的资料收集和深入研究也逐渐多了起来。2012年,美国福建同乡会副主席刘薇把从美国各大学图书馆征集到的有关史料送达福州,其中有当年美英传教士在鼓岭拍摄的老照片42张,以及外国人在福州鼓岭生活的家信等珍贵史料,外国人在福州鼓岭的美好回忆和感人故事被更加鲜活地展示出来。

在鼓岭生活过的人物中,有很多是教会的传教士、医生、教师等,他们也在福州的近代历史上留下了名字。如古田医院及协和医院院长蒲天寿、塔亭医院院长任尼、格致书院校长弼履仁、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首任校长特林布尔女士、协和大学董事会主席裨益知、三一书院创办者万拔文、福建協和大学第一任校长庄才伟、中华基督教圣公会福建教区主教恒约翰等。他们对福州的医疗和教育做出过贡献,有的甚至长眠于此,如马高爱医院的院长良志芳,在她人生弥留之际回到鼓岭的家,并最终在这里逝世。虽然因各种原因鼓岭的外国人别墅多数已经不存,现仅有12座,当年住区的原貌已经很难恢复,但鼓岭的历史里依然留下了他们的名字和故事,“鼓岭是近代中西民间互利合作的缩影,为近代福州的教育、医疗做出了贡献”。也因为与鼓岭或深或浅的缘分,他们以及他们的后人,在中美友好交往的背景下,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因此才有了加德纳教授和7个家族寻回鼓岭美好记忆的佳话。鼓岭成为他们的“乡愁”,也成为福州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百年前的历史文化遗迹,为这座清凉之地增添了生动的人文色彩,是福州城市历史记忆独特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连接中外友谊的一座桥梁和纽带。

“鼓岭故事”美友谊佳话,再次使鼓岭受到世界的瞩目,而这段故事正是缘于这些近代来到福州的外国人士。他们来到中国,也深深地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加德纳教授对中国有特殊的感情,他一生爱吃中国菜,每天要吃一顿米饭;蒲天寿的女儿们会讲福州话,爱吃福州的糟菜,对鼓岭的生活恋恋不忘。当年,一些鼓岭的本地人也经常与这些外国人打交道,成为他们在鼓岭生活的重要帮手;鼓岭的孩子们也经常和外国孩子一起玩耍,学习语言,种植友谊。中外民间交流需要鼓岭这样的载体,也需要鼓岭故事背后的历史沉淀,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契机,鼓岭在今天又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三、持续性经营好城市的文化景观

历史是城市的塑造者,正因为历史经历的不同,每个城市都有它独特的样子,但因为城市的不断发展,无人为干预而保存完整的文化和自然景观已经越发变得稀缺,1992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将“文化景观”列入遗产范畴,以体现某区域人与自然共同作用下的文化的独特价值,它将历史、人物、活动和附加了美学与文化价值的实物做了连接,使更多区域的文化现象具有了文化遗产的价值。2017年,厦门鼓浪屿申遗成功,它所展现的就是历史中在多元文化持续作用下形成的国际住区的文化景观,见证了世界不同文化融合下的发展历程。世界文化遗产中的文化景观视角,对城市在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中利用土地和延续历史的方式有很大的启示。历史文化遗迹的不可再生性,使得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将富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遗迹有机地组织到城市中去,实现文化景观的持续性,实现发展和保护的双赢。

近代以来,福州作为“五口通商”的港口之一,门户被迫开放,伴随着大量外国人的进入,福州俨然成为了一个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前沿之地。侨居鼓岭度夏的外国人将西方的生活方式也带入到鼓岭,他们修建网球场、游泳池、教堂、住宅,这些文化遗迹既有历史的印记,也是一种生活美学的展现。现在的鼓岭风景名胜区以维护好文化景观的持续性为主要动能,将现存的西式建筑做了大量的修葺,恢复了部分当年的历史文化遗迹的原貌,鼓岭老街的整体风格也与当年中西相互交映的特点相符合,在文化氛围上仍以避暑、消夏为主基调,整体展示出中西友好、互为借鉴、文化交融的历史气息。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从鼓岭的故事背后我们看到,对于历史文化遗产我们要从更广阔的视野去评估它的价值,增强它服务当代经济社会乃至大政外交的功能,让历史照进现实,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涵养城市的精神气质,使历史文化成为城市最亮丽的名片。

参考文献:

[1]福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编委会编.鼓岭史话[M].福州:海峡出版社,2012.

[2]罗彬.外国传教士与鼓岭[J].闽都文化,2014(2).

[3]林本椿.蒲天寿家族和福建的百年情缘[J].闽都文化,2018(2).

[4]郭荣刚,张恩强.鼓岭西人考[J].理论与实践,2014(6).

[5]柯月霖.<啊,鼓岭!>发表的前后[J].新闻战线,1993(1).

作者简介:高静(1983-),女,汉族,黑龙江省虎林市人,硕士,福建省民族与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宗教学。

猜你喜欢

文化景观
城市化视域下的中国佛教文化景观研究
隐逸文化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及其更新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现状及发展趋势
区域特色文化与城市空间的景观语言生产
情感休闲文化与当代文学思潮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探析
新老校区文化景观传承研究
从乡土景观视角看新农村环境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