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研究综述
2020-11-25余伟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了多样的民族文化,而民族村寨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发展特色经济的宝贵资源,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本文拟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经济发展、村寨保护与发展等各方面进行梳理,期能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向,为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村寨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族特色;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校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论述融入少数民族预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qnsysz201915)。
2009年,国家民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随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新闻界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宣传工作和学界的调查研究工作也随之展开。自2009 年开始,国内众多专家学者也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进行研究和探析。本文梳理并分析国内的研究现状,期能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向,为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村寨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经济发展研究概述
(一)探讨少数民族村寨可持续发展问题
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不仅是少数民族地区,乃至是世界都需要去思考的发展问题。针对少数民族村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有,如:黄勇、黄晓认为,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要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要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新机遇,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与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主要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围绕产业兴旺、文化传承、建筑特色、生态宜居、民族和谐等方面来打造民族特色村寨。[1]凡延海研究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理州弥渡县特色乡村建设问题,作者选取了弥渡县特色乡村建设中相对典型的三个村,深入了解其特色乡村建设,探索原因、总结经验、提出推动特色乡村建设的改进建议。[2]严进进以黔东南黎平县北侗民族传统村寨彦洞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文化、经济、生态、社会治理等多方面,就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实现民族村寨可持续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3]
(二)研究民族村寨发展经济旅游问题
在研究民族特色村寨经济发展方面,较多学者把研究焦点放在发展和创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层面。如:姜静研究了三合村民族特色旅游发展课题。在对三合村民族特色旅游发展状况、制约因素及对策措施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三合村民族特色旅游提出对策建议。[4]向光华也研究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发展问题。他认为,发展民族特色村寨旅游要正视旅游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协调各参与主体利益,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社区居民及游客等各方力量创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发展方式,增强特色村寨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带动能力。[5]
(三)研究贵州少数民族村寨发展问题
如:周真剛从贵州少数民族村寨聚落的建筑结构与空问布局、装饰、美学价值、地域特征、文化内涵和开发保护研究等诸多方面综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贵州少数民族村寨聚落的研究成果,同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6]刘孝蓉选择贵州民族旅游村寨西江千户苗寨作为实证研究个案,探讨文化资本视域下民族旅游村寨不可持续现状的分析,寻找不可持续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探寻民族旅游村寨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对策。[7]武其楠在她的硕士论文中以贵州省施洞镇塘龙寨的旅游发展情况当地以银饰技艺为代表的银饰文化内涵和传承情况的分析,探索苗族银饰及其锻造技艺作为旅游商品在当地社区参与下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利用,以及当今文旅融合消费市场背景下的创新开发路径。[8]陈烨在乡愁视域下探究贵州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以旅游凝视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工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贵州黔东南郎德上寨的旅游发展和矛盾反思,以小见大,提出发展贵州民族村寨旅游的可行路径[9]。
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研究概述
(一)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一般性研究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个案研究。刘玮以朗德上寨为例,结合朗德上寨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和相关原则出发,明确其保护与发展的对象与目标,并提出保护与发展须遵循的原则,探寻朗德上寨等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具体保护方法与发展策略。[10]以郎德上寨的特色村寨建设为研究点的还有吴静文,提出将传统文化作为村寨建设和旅游开发的核心价值的观点。[11]
马静、张河清、王蕾蕾则以贵州黎平县堂安村的贫困人口为调查对象,发现该村在贫困人口参与度、旅游扶贫基础设施、少数民族资源开发等五个方面存在困境,构建了乡村振兴主要内涵与旅游扶贫相对接的运行系统,提出了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五大策略,[12]等等。
(二)民族特色村寨文化保护与发展一般性研究
发扬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渠道,其中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李瑞兰、赵胜男、董俸驰、李国春对如何可持续发展少数民族村寨文化进行了思考,他们认为,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对少数民族村寨文化的渗透是两面性的,为闭塞的民族村寨带来了新奇的“异域”文化。为此,他们就促进少数民族村寨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13]彭晓烈、高鑫通过研究发现,在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再衰败和异化两种极端的蜕变村寨,并提出了多渠道保护民族村寨建筑文化的策略。[14]陈品冬在他的研究中指出,要保护和发展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应该坚持“继承”“保护”“培养”“投入”,增强民族荣誉感和使命感,从而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的保护和发展。[15]
(三)民族特色村寨文化保护与发展的个案研究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的保护和发展除了普遍性研究外,还有较多学者关注个案研究。如:蒋志钊选取凤凰县拉毫村、吉信、晒金塘苗寨等“边墙”沿线独具民族特色的村寨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全球化及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保护民族特色村寨文化的方式。[16]张红丽、李豪豪、陈露以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为例,关注了乡村人口流出,出现空心化导致的民族村落减少,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阻碍的现象。他们认为,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促进对民族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及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17]如何传承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文化,蓝东兴认为,既要着眼于传播内容、媒介、手段、传承、受众、环境,也包括对传播文本、传播风格、传播功能、民族关系、社会组织等的分析,[18]等等。
四、综述评价
通过中国知网搜索“布依族村寨文化”得到的研究成果极少。如:甘代军选择贵州省花溪区石板镇镇山布依族苗族村寨为个案,通过调研,他认为,贵州镇山村的民族文化在旅游开发和生态博物馆建设的具体情境中揭示出文化自觉的真正动力,“内源性”即是该动力的本质内涵与特征。[19]王超通过对贵州省六盘水市布依族村寨补雨村的实地考察,针对布依族村寨文化旅游开发缺失,存在资金缺乏、配套政策不完善、当地居民参与积极性低、开发层次不够深入等问题提出从系统规划、因地制宜、人才培养、旅游宣传、保护文化、加强监管、沟通平台等几个方面,促进布依族村寨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20]
就上述综述情况来分析,对于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研究成果较多,有个案研究,也有普遍性研究。作者关注到,贵州省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的五个世居民族:布依族、苗族、水族、毛南族和瑶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绚丽多彩、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村寨。其中三都水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水族人们具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通过知网搜索关键词“水族村寨”发现,有研究“水族传统家庭教育”[21],有学者研究三都水族习惯法变迁问题。[22]还没有学者专门对水族,特别是作为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三都水族的村寨保护问题进行研究。同样,通过中国知网搜索关键词“布依族村寨研究”,共有31项,其中,王婵娟根据贵州郎德苗族村寨和贵州镇山布依族村寨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旅游发展模式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对两种村寨的具体描述,概括出两种旅游发展模式。[23]龚德全研究了《现在语境下布依族婚姻仪礼变迁——一个布依族村寨的实例》[24]等,也没有相关学者对布依族特色村寨的研究成果。
五、总结
通过梳理发现,就目前国内关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研究而言,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作為多民族国家,对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等问题研究总体来说还不够,特别是作为布依族民族特色村寨的传统村寨、门楼、生产工具等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工艺特产、地方风味等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较少,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今后可以作为一个新的课题方向进行研究。
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提到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并对具体的振兴乡村行动明确了目标任务,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二十字”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新时期就如何实现乡村真正意义上的振兴,其中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占有重要地位。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进行研究,深入特色村寨调研,客观全面地展现布依族民族特色村寨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村情村貌、房屋特色、产业结构等方面现状,不仅能拓宽少数民族村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民族文化等领域的研究视野,而且对乡村振兴进程中实现乡村振兴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的双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勇,黄晓.贵州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乡村振兴路径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19,40(7).
[2]凡延海.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特色乡村建设研究[D].大理:大理大学,2018.
[3]严进进.乡村振兴视域下贵州民族传统村寨发展问题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19.
[4]姜静.三合村民族特色旅游发展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5]向光华.旅游人类学视域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发展研究[D].恩施:湖北民族大学,2019.
[6]周真刚.近二十年来贵州少数民族村寨聚落研究综述[J].贵州民族研究,2012,33(1).
[7]刘孝蓉.文化资本视角下的民族旅游村寨可持续发展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3.
[8]武其楠.贵州民族村寨文化旅游商品创新开发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16.
[9]陈烨.乡愁视域下贵州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19.
[10]刘玮.乡村振兴视域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9.
[11]吴静文.民族旅游背景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3.
[12]马静,张河清,王蕾蕾.乡村振兴进程中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扶贫策略研究——以贵州黎平县堂安村为例[J].经济论坛,2019(2).
[13]李瑞兰,赵胜男,董俸驰,李国春.关于少数民族村寨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8(2).
[14]彭晓烈,高鑫.乡村振兴视角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8(3).
[15]陈品冬.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保护与发展机制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18,33(2).
[16]彭晓烈,高鑫.乡村振兴视角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8(3).
[17]张红丽,李豪豪,陈露.乡村振兴背景下鄂伦春族特色村保护与发展研究——以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为例[J].黑河学刊,2019(4).
[18]蓝东兴.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文化传承研究的内容、价值与意义[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19]甘代军.文化自觉的动力——一个布依族村寨文化的审思[J].云南社会科学,2010(2).
[20]王超.贵州连片特困地区布依族村寨文化旅游开发路径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6).
[21]彭凯,韦仕娟.论水族传统家庭教育——以水族村寨苗草村为例[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34(2).
[22]文永辉.外来文化冲击下水族习惯法的不同变迁——贵州省三都县两个水族村寨的比较[J].贵州民族研究,2010,31(4).
[23]王婵娟.民族旅游村寨发展模式研究——以贵州郎德苗族村寨和镇山布依族村寨为例[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
[24]龚德全.现代语境下布依族婚姻仪礼的变迁——一个布依族村寨的实例[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31(1).
作者简介:余伟(1990-),男,贵州镇远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