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词新韵的独特音乐魅力
2020-11-25刘畅
【摘要】笔者发现,近年来,在中国流行乐坛的作品创作中,一些作曲家喜将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中国特有音乐元素符号嵌入和融合到中国流行音乐的创编中。笔者就“古词新韵”这一音乐文化现象,分析了此类歌曲在歌词内容、演唱特点、歌曲伴奏、歌曲情感处理四个方面的音乐艺术特征。
【关键词】古词新韵;音乐魅力;古诗词;歌词;歌曲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华文明璀璨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最灿烂的经典,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精神和文化积淀。从《诗经》《楚辞》到汉唐诗歌、宋元词曲,再至今日用现代音乐元素重新演绎中国古典诗词,让人们在诗与乐的相互渗透、相互生辉中,进一步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中国古典诗词的人文情怀。随着现代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流行音乐在创作和发展的过程中,为更加符合国人的视听要求,通过作曲和配器等艺术加工方式,不断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流行音乐文化体系,在世界音乐领域彰显出独特的艺术价值。
一、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特征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从一曲《伐檀》自萧萧碧水河畔飘扬而出,回荡在如画江山中,中国最早的诗歌就在这浩渺的歌声中悄然地拉开了序幕。
从反映中国劳动人民艺术创造才能、激活文學创作力量源泉、充满现实主义的《诗经》,到辞藻华美、韵律铿锵和谐、以屈原等诗人作品为主体的《楚辞》;从开创中国诗歌现实主义新风、推动中国五言诗发展进程的《汉乐府民歌》,到神韵超逸、异彩纷呈、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独具特色象征着中华文化辉煌的唐诗;从文采斐然、旋律优美、以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并称双绝的新体诗歌宋词;再到音韵和谐、曲调丰富、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独具特色的元曲……纵观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史,不难看出,中国古典诗词经历了歌而诗,诗而词,词而曲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其共同的特质是:中国古典诗词均源于民间,是每个历史时期社会现状的生动写照。它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凝练的语言形式,曲高隽永的音乐风格,深刻地表达了作者的精神与情怀。即便是在跨越千年后的今天,这些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经典,照样能够唤起时代的共鸣。中国古典诗词所呈现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和风格美等艺术特征,都是诗与乐的完美结合,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摄人心魄的审美价值被世代传唱。
二、中国流行音乐与中国古典诗词相融合的风格艺术特征
中国流行音乐是现代生活中最能反映普通民众生活和情感,受众人数最多的大众音乐形式。其创作理念在于反映社会的时代发展,人类思想的进步和满足大众的审美和追求。将两者相融合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流行音乐创作方式。这种由中国风格、中国风韵和中国风采而风靡起来的流行音乐形式,让我们充分体味中华诗词的温馨与浪漫,灵趣与哲思,且也丰盈着流行音乐的创作导向和创作内容。结合中国古典诗词进行二度创作和演绎的现代流行音乐作品,具有将古辞赋、古文化和古旋律融合新唱法、新编曲和新配器的显著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在歌词内容方面
将中国古诗词完整填词或节选其有代表性的几句作为全曲画龙点睛之笔。具体表现在:
1.直接引用中国古典诗词原作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词句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一句,作者借月思人,表达了对其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人生百态充满复杂又矛盾的心情;而后转折“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则暗示作者已经对人生苦楚释然,放平心态;结束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短短十个字,表现作者再次燃起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体现出其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1983年,这首词被收录在邓丽君发行的诗词歌曲专辑《淡淡幽情》中,歌曲名为《但愿人长久》,由梁弘志(20世纪70年代末期校园民歌发展时期的代表人物)作曲,是邓丽君传世经典名曲之一。全曲演唱的歌词完全遵照作者的原词,再加以邓丽君典雅温柔又不失庄重哀婉的歌声,配以现代流行音乐后,将中国古代诗词的情感意境演绎得淋漓尽致。《但愿人长久》这首歌一经发行便受到极大欢迎,后被多位歌手翻唱。
2.在原作诗词基础上的改编和引用
2019年,一部以北宋朝代为背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古装电视剧在国内热播,其主题曲在副歌部分的歌词《知否知否》,选自宋代词人李清照的早期作品(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前后)《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的词在全曲成为承上启下的点睛之笔。在原词中,作者意在借词表达出无限的惜花之情,恰也影射了剧中北宋官宦家庭明兰跌宕起伏的一生,是一部在古代礼教制度下可为之称赞的女性奋斗传奇史。《如梦令》是李清照被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其余两篇分别为《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剧中主题歌由刘玄豆作曲,张靖怡作词,胡夏和郁可唯演唱。单曲发行后,斩获了“2019TEMA腾讯音乐娱乐盛典年度十大金曲奖”,并入围“2019全球华人歌曲排行榜年度典礼——年度最受欢迎影视金曲”。
(二)在演唱特点方面
中国流行歌曲演唱风格特点是:歌词通俗大众化,旋律如行云流水般,少有音域较高的曲目,而演唱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和喜好类型选择不同曲风的演唱曲目,因为这一类歌曲较简单,易理解,因此众人皆可演唱,故演唱人群多以八零后、九零后与零零后为主体,演唱方法多以流行唱法为主;而演唱纯粹的中国古诗词歌曲的人群,多为音乐院校或师范类院校音乐系的师生们,所演唱的歌曲曲目大部分来自于校内指定教材,在演唱方法上以规范的美声与中国民族唱法为主,所演唱的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特点为:旋律悠长,节奏缓慢,在音乐处理上相对复杂,演唱技巧偏难,咬字多以模仿古人的字韵腔调为主,歌词仿佛古人吟诵般轻声细语,娓娓道来。演唱中更讲究歌曲意境之静谧,充分体味古人人生的酸甜苦辣与人间冷暖。而后将貌似分割的两者完全相结合,演唱者在作品上进行的二度理解和创新性演唱,集合了中国古诗词的曲调和内容文化之精髓,又在演唱方式和方法上精进简练许多,所接受的人群年龄段也不再有局限性,既没有丢失了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又在现代人的口中得以代代相传,鱼和熊掌皆可兼得,是中国音乐史上跨时代的进步。
(三)在歌曲伴奏方面
较比以往中国古曲伴奏方式的单一,在中国流行乐坛,把之前主要运用于演奏古曲的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如古琴、古筝、琵琶、阮、箫、笛子等,灵活地融合了现代流行音乐中的电子合成器及诸如钢琴一类的西洋乐器。看似两个距离遥远的音乐元素相互交织与碰撞,增强了观众的音乐视听冲击,并在音画效果上使人产生耳目一新的别样感受。中西方音乐文化因此有了接壤之处,所产生的音乐效应荡涤心灵深处,由此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古诗词在当今中国流行乐坛的影响力。
(四)在歌曲感情的处理方面
即使是在认真品鉴中国古诗词的今天,我们亦无法设身处地地想古人之所想,忧古人之所忧;我们也无法抚琴吟唱在那自然天地山水间,依傍在亭台楼阁中。这无疑是一件有着些许遗憾的事情。可所谓将祖先的文化之精粹、之乐魂传承且发展,就是让现代人能够结合当今社会的所处年代背景,歌我们的喜怒哀乐,吟众人的人生境遇。虽然缺少了当时“时”,当时“景”,当时“人”与当时“情”,但人生之情是共融共通的,于是乎,頌祖国,痛国耻,颂爱情、思别离,颂美景、叹鬼斧等一系列题材的中国古诗词,被当今的词曲作家借鉴得以延展,产生了许多经典佳作。
当今,将中国流行元素与中国古诗词结合起来而创编并演唱的歌曲,多提及爱情。爱情这一亘古不变的永生话题,因有了中国古人们的精华词藻,而使作品呈现出极具高雅格调的时尚美和含蓄美,完全摈弃了有些流行歌曲在作词和作曲等表达方式上的粗浅与直白。演唱者须具有较高的中国古文化底蕴,最看重的是能够透过中国古诗词的表面字意深入了解并尽力让自己做到感同身受,身处其境,这样既能够给予伟大的先人以最大的报答与尊重,同时对于歌者细致到位地诠释作品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蕴含深厚的中国古典诗词已成为当今中国流行音乐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其深刻的思想境界让中国流行音乐的内涵品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充满了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与古典文化风韵,以绚丽多姿的现代音乐风格绽放在乐坛、影视等文化领域的歌曲,秉承着中国古代文人大家的希冀与夙愿,以其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生生不息地滋润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沃土。中国古典诗词在与中国现代流行音乐的交融中,以强烈的感染力和向心力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人民大众由此而产生了一种积极的民族认同感,这种有着中国古文化元素的中国流行音乐风正席卷中国大地,并积极地向国际化的音乐舞台进军。由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唤醒诗意和梦想中得以不断地传承、发展与创新。
作者简介:刘畅(1983-),女,辽宁,讲师,硕士,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