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几点思考

2020-11-25魏慧莉李慧玲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10期
关键词:音乐专业创业教育创新教育

魏慧莉 李慧玲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普通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得到了人们普遍的重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影响下,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音乐专业大学生具备专业技能的突出优势,相关高校应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不断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搭建完善的创新创业平台,以助力更多的音乐专业大学生走上创新创业之路。

【关键词】音乐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201910375009X、S201910375022)。

当前,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协议就业机会较少,主要就业方向为教育单位以及文艺团体单位,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传统就业岗位的招聘门槛越来越高,同时,受音乐专业扩招和毕业生数量增长的影响,其就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缓解音乐专业大学生面临的严重就业压力,相关高校应转变教育目标,建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以推动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程。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艺术教育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这不仅为青少年音樂培训市场带来了广阔的前景,也给音乐专业大学生的灵活就业与创业带来了无限可能。[1]本文将提出有关音乐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几点思考,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希望能为其日后的“双创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一、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

在我国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就业质量已经成为评估高校教育水平的主要标准。但目前大部分普通高校音乐类专业还是只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常常会忽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当代音乐专业大学生思维活跃,对于创新创业充满兴趣,但受多方因素的影响,他们往往不具备创业所需的良好素养,且心理抗压能力相对较弱。同时,高校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合理的统筹安排,学生在进入社会后不具备自我完善、发展的强大能力,也就难以取得自主创业的成功。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虽然一些音乐类高校开设了多门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提高了自身的办学层次,但由于不注重与现有专业的有机结合,所以教育效果也是差强人意。

为进一步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相关高校应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为学生构建浓厚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首先,高校应将创新创业教学、实训以及实践课堂相结合,全方位地增进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其创新创业素养。其次,高校应积极开展创新创业计划大赛、项目征集、实践比赛等活动,对于表现优异的大学生团队应给予积极的项目资金扶持,以调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教师也应转变教育观念,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应用灵活多样、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规划自己的创业目标。另外,高校还应加大国家各项创新创业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并引入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网络论坛等新型传播手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对于自身发展以及国家富强的重要意义。同时,高校应引导学生将自身的艺术专业优势转化为强大的创业优势,并致力于学生创新创业技能的提升。除开设基础的创业教育课程之外,高校应依托新型教学理念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以加强学生对创业的理性认知以及行动自觉。

二、建设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现阶段,大部分高校不具备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往往由辅导员或其他任课教师兼职,由于日常事务繁杂、工作压力大,所以他们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最终导致音乐专业学生自主创业的意愿不足,创业成功率极低。也有一些高校虽然在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教师配置,但缺乏完善的引入制度,导致部分创新创业教师整体学历水平偏低,专业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一些高校由于缺乏基础性条件,所以很难为学生争取到有力的专项资金支持,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专用场地以及设备设施均相对缺乏。

基于此,高校应建立起培养和引进并重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并适当提高创新创业教师选聘标准,确保其具备职业指导资格证书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素质,以不断提高高校的整体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高校要面向全社会招募社会上的创业精英来校担任兼职创新创业教师,在帮助学生增强创新创业实践知识储备的同时,也能促进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多元化发展,弥补校内教师创业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高校应不断强化创新创业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外出学习、进修机会,引导其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指导水平,增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性以及实效性。同时,要增加经费及软硬件设备的投入,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指导的专业性,进而为学生的创业之路提供有力保障。

三、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大部分高校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均处于入门阶段,同时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导致其就业期望值总体偏高,引发了“有业不就”的社会现象。受传统就业理念的影响,一些毕业生执着于追求稳定的企事业单位,在就业过程中只注重高工资、高福利,由于缺乏对未来的长远规划,所以在短时间内很难摆脱“就业难”的困境。再加之音乐类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常以选修课、讲座等形式开展,导致学生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必要性的正确认识,常将其当作边缘学科进行对待。[2]为此,高校应建立起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帮助音乐专业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自我发展观念。同时,高校应转变自身的人才培养理念,并以培养“一专多能”的音乐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较强,仅靠校内理论教学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所以高校应重视校企合作,在构建校内创业孵化基地的同时,加强校外示范基地的建设,进而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更大的支持。同时,高校应联合合唱团、民乐队、艺术团等专业音乐团队的力量,积极实施“院团合一”的教育模式,并依托校内外演出、音乐比赛等社会实践形式促进学生创业意识以及创业能力的提升。受“重专业、轻文化”陈旧观念的影响,音乐专业大学生往往存在文化基础不牢固的短板,但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拥有强大的综合性理论知识储备作为支持,所以,音乐类高校应增设管理学、法律、经济学等选修课程,并强化学生人际沟通力、团队协作力、组织协调力的培养,以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全方位地提升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创业素养。

四、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分类评价体系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背景下,做好和提高创新创业服务的水平,有效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工作,需要建立科学的分类评价体系,这对于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励引导人才的职业发展、调动毕业生创新创业积极性、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具有重要作用。

国内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的分类评价体系,相关的学者在一些概念、理论基础和指标体系等方面已经开展了一些研究,并且形成了一些觀点。但就总体而言,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分类评价的相关标准、制度和规范尚未建立,人才分类评价指标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还需进一步研究。[3]对音乐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帮助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但一些学生在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时常常无法摆正心态,一味追求成绩与荣誉,不仅无法达到锻炼自身的目的,也阻碍了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为此,高校应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分类评价体系,重点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能力以及创业潜力。高校应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的综合性创新创业人才,所以,在进行教育评价时,光考量学生的论文、研究报告以及结题报告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创业并不是一件“纸上谈兵”的活动,所以对学生实践过程、认知水平以及综合能力的评估是不容忽视的。

五、结语

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训练的提倡与引导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求,同时也是推动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统一的体现。相关高校应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的择业观念,并不断优化自身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不断提高其创新创业综合素养,从而为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魏姿卉.音乐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J].黄河之声,2018(23).

[2]廖涵.高等音乐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模式新构想[J].戏剧之家,2018(33).

[3]任晓蕾.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和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0(7).

作者简介:魏慧莉(1982-),女,湖北赤壁人,黄山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研究;李慧玲,女,黄山学院艺术学院音乐专业学生。

猜你喜欢

音乐专业创业教育创新教育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