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丘人民在平型关大捷中的重大贡献
2020-11-25赵洪波
赵洪波
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捷已经写进党史、军史和教科书中,成为中国人民抗战史上光辉的一页。诚然,平型关大捷的取得既是我党坚持国共合作、精诚团结、一致抗战的正确决策,也是八路军115师战士浴血奋战的辉煌战果,亦是灵丘人民给予全力支持的结果。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曾经作过这样的高度评价:“平型关的意义正是一场最好的政治动员,如此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没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动员,是不能胜利的……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之中。”因此,平型关大捷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动员老百姓参与抗战的成功范例。
灵丘人民在这场战斗中作出了很大贡献,功不可没。正如八路军115师副师长聂荣臻在东长城庆功大会上所讲的一样:“我们能够取得平型关战斗的胜利,离不开灵丘老百姓的支持!在这次战斗中,战地附近村的老百姓抬担架、救伤员、当向导、送公粮,还及时地派出了担架队,保证了这次战斗的胜利……”(灵丘老干部李首铭的回忆)。
牺盟会的抗日宣传奠定了灵丘人民抗战的思想基础
卢沟桥事变之前,灵丘虽然尚未建立共产党组织,但早在1931年中国北方工农红军第24军从阜平向陕北转移中,曾在灵丘下关休整,播下了革命火种,使灵丘人民看到了光明和希望。随着日本侵华战争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国东北各省部分地区先后沦陷,华北形势日趋紧张。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中共山西省委根据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以山西省牺盟会的名义派遣一批临时村政协助员,奔赴各县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1月5日,20多名临时村政协助员,在共产党员武养民的带领下来到灵丘,临时村政协助员分赴农村深入宣传和发动群众,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武养民在其同学刘国璋的帮助下,利用学校寒假时间,组织教师和学生在县城和村镇演讲,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此后,牺盟会组织在全县普遍建立起来。牺盟会在各村设立了抗日救亡室,全县发展会员达1万余人。5月20日,牺盟会特派员葛旺唐、洛洪章,到灵丘进一步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国工作,经过与顽固势力的斗争,公开挂出了“山西省牺牲救国同同盟会灵丘分会”的牌子。卢沟桥事变后,在牺盟会的组织领导下,灵丘建立了各界“抗敌后援会”,发动群众搞募捐。全县工农商学兵等积极行动,掀起了“一枚铜板”捐献运动,不仅为动员全民抗战作了充分准备,而且进一步扩大了共产党影响。在灵丘县城参加六月庙会的马戏团,为抗日募捐义演两天,同时还在县城大庙后寝宫秘密组建了灵丘抗日游击队。此时,灵丘县国民政府县长陈清行在日军占领大同、广灵后,就把户籍、粮簿等文件扔到地窑,携带妻子、细软逃往太原,政府其他职员也各奔东西。平型关大捷前夕,特派员葛旺唐到繁峙会见八路军115师首长,政训处主任罗荣桓接见了葛旺唐,并指示他“要在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搞好抗日救亡工作”。正是由于牺盟会这样广泛、深入、持久的抗日救亡活动的宣传,唤醒了灵丘广大人民群众的觉悟和爱国热情,因此在国民党县长带细软逃离之后,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下,牺盟会积极抗战的正义行动鼓舞和召唤着纯朴、勤劳、善良的灵丘人民。地处封闭、消息闭塞,尤其是一些被阎锡山统治时期宣传影响和蒙蔽的群众,在红军刚刚进入灵丘时逃跑上山,但南山区依然有不少村庄的村政组织在为抗日救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热情地迎接和等候着进入抗日前线的八路军战士。部队过来时,各村给过往部队战士烧水喝。在上寨、下关一带,村里老百姓得知部队要来,早早把最好的房腾出来,把水给烧好,尽最大力量做好接待工作。由此可见,牺盟会组织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灵丘人民群众依然能够积极地、主动地、自发地投入到抗战第一线,充分说明灵丘人民是热爱红军和八路军的,更是积极支援抗战的。
八路军115师抗战的决心鼓舞和影响着灵丘人民
刚刚改编为八路军的中国工农红军在进入抗日第一线时,面临的是强大的舆论压力和负面影响,阎锡山在统治山西时流行的反共歌已经根深蒂固:“共党残忍,杀人如割草,无论贫富皆难逃……”还到处宣传“共产党的军队要杀人,共产共妻,贫富难逃”,还说“红军青面獠牙,杀人不眨眼”等等,因此在八路军115师刚踏入灵丘这块土地时,村里的老百姓都逃跑了,面对这种局面如何开展工作?我八路军115师的人民子弟兵不畏艰险困难,深入群众中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并用实行动取得老百姓的信任。
八路军走到哪里都耐心地安慰、安抚老百姓:“老乡,不要怕,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是穷人的队伍,不打人不骂人,是爱护穷人的。”老百姓看到红军改编后的八路军战士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而且爱护群众,借东西还,坏东西赔,帮助老百姓担水、扫院、碾面,与以往的奉军、晋军相比,八路军就是真正的老百姓军队。八路军所有的官兵、将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感染、教育人民群众,借机向人民群众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和抗日救国的十大纲领,动员人民群众投入到抗日斗争中,八路军的言行举动给人民群众留下了可亲可敬的印象,表明了爱护人民、团结一心、坚持抗战的决心,因而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因此,在八路军115师343旅9月19日进入上寨隐蔽待机时,冉庄、上寨、下寨南、口头、雁翅、石矾、大兴庄、独峪、斗方石、王巨村、下关、上北泉、腰站等村庄的群众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积极给部队腾房,解决食宿困难。20日,日军已占领灵丘县城,但上寨街头仍有退下的晋军四处游荡,灵丘的时局复杂,处于犬牙交错的状态中,八路军在南山区严查行人往来,封锁消息,南山区人民群众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配合,老百姓和战士一起共同盘查来往过路之人,防止走漏消息。两年后在黄土岭战役中用4发炮弹击毙了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的神炮手李二喜,当时还是一个流浪青年,当他得知一位首长要去平型关和灵丘县城考察地形,需要化装成普通老百姓,他便东家一件,西家一件,借来凑了一身比较合身的衣服,為了再配一顶毡帽,他又跑到上寨南村去借,最终把首长打扮得与当地的老百姓无异。首长高兴了,他也乐了。由此可见八路军和老百姓的关系如此融洽,热情、纯朴、善良的灵丘人民群众是八路军的坚强后盾。
日军大屠杀的暴行迸发了灵丘人民同仇敌忾的激情
1937年9月,是灵丘历史长河中最悲壮的一页,也是灵丘人民经历的刻骨铭心的日子。9月20 日下午,日军板垣师团侵占了灵丘城。当天火烧了西关村,23日一大早,就紧闭城门,只准老百姓进城,不许出城,开始沿门逐户大搜捕,凡是男性全部驱赶出来,分别集中在县城内的大马场,奶奶庙前,财神庙、老君庙后,用机枪扫射,当日惨遭杀害的群众有600多人,日军还把妇女集中起来,强行剥光衣服,抽打着让妇女们裸体扭摆,然后集体强奸、轮奸,不从的、反抗的,当场杀死。从这天之后,日军天天抓人,在3个杀人场进行杀人比赛与表演。为了掩盖其滥杀无辜群众的罪行,日军强迫抓来的群众挖坑,把被残杀的尸体推到坑内,然后连挖坑的群众也杀死在坑内。
城内的男人被杀光了,日军又出城到城关魁见、沙咀、沙坡、城道坡等街道住户搜捕,又一批无辜群众葬身血泊之中。杀人之手段多种多样,惨不忍睹。
在城内活着的妇女,不堪日军的凌辱与折磨,不少人悬梁自尽。有部分妇女晚上在大云寺僧人广显的帮助下从城墙上攀绳逃走,日军发现留下的妇女越来越少,就到处搜查,从大云寺佛像后搜出不少绳子,就把广显浇上汽油活活烧死了。还有妇女从城墙上攀城逃跑时,被城墙上的敌哨兵发现并开枪打死。这样,日军又残杀了400多灵丘同胞。日军连续屠城3天,1000多名无辜群众惨遭杀害。
也就在这3天时间里,开往平型关的日军又一路烧杀,制造了多起惨案。
9月23日一早,进犯平型关的日军途经蔡家峪,见人就射击,5名赶早的群众祸从天降。在古树村将残障人士郭有名等7人杀害。上午,日军一军车停南梁村,搜出藏在大树、小桥边的村民共22人,驱赶到村北全部枪杀,并烧毁了全村房屋和上了场的庄稼。
这一日,日军一支侦察部队进入关沟村后,将没有来得及跑的百姓搜出来,刺杀取乐。本村王银树被卸掉四肢,割掉头颅和生殖器,只剩下一个肉疙瘩;17岁的周盼弟被捉住后,日军强奸未遂,就将其两腿拧成麻花状,然后一人抻一腿,活活力劈……全村20多名无辜百姓惨遭杀害。
9月23日,进犯平型关的日军一路烧杀,到了小寨村,进村后分成几股搜寻,由村内向村外再到田地搜人,边搜边刺,边搜边杀。24日,搜不到人,见房就烧,将藏在莜麦秸里的李石头娘儿俩活活烧死,前一天被杀害的孙启士的尸体连同棺材也被化为灰烬。这一日,从阜平过来卖红枣的10多个商贩也一同被杀。两日杀害共54人。
9月24日,一支日军骑兵路过唐之洼村,遇到割谷子的农民,便用洋刀劈、刺刀刺、挑,開膛挑肚,卢景等8人被惨杀。
日军从灵丘县城进犯平型关的3天时间连续制造多起惨案,残杀百姓1200余人,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这种不共戴天的民族仇恨火焰在老百姓心中熊熊燃烧,牙关咬得更紧,并转化为投身抗日、雪耻家仇国恨的正义行动中。
灵丘人民支援平型关大战的具体体现
在整个平型关大战过程中,灵丘人民坚持“抗日守土,匹夫有责”的宗旨,真正地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的实际行动支持战斗。正是由于有这样雄厚的群众基础,平型关大捷之后,灵丘开辟为抗日革命根据地。
当向导。八路军115师的将士在开往平型关战地之前,据知情人回忆,灵丘有30多个老百姓自告奋勇地为部队当向导。冉庄地区的曾怀、王海、张环、钟森林等积极为八路军当向导,介绍当地情况。从冉庄村到平型关阵地的那天晚上,仅冉庄村就有20多人前去带队,他们带着部队摸黑往前走,冒着倾盆大雨走了半夜,浑身湿透,冻得牙齿咯咯直响,但他们都没有叫苦,更没有退怯。滑车岭村的童养媳刘元花当时只有十七八岁,在一支部队星夜行军迷路走到她门口问路时,她主动请缨担当向导,硬是借着朦胧的月光把部队带到目的地。小寨村的刘廷槐是在往山上逃跑时遇到进入伏击地的部队的,当他得知部队首长要占领另一个山头时,他就主动带着一个营穿梭在枪林弹雨之中,直奔小寨东南的山坡上……就是这些普通的老百姓,凭借熟悉地形的优势和条件,有力地配合部队及早进入阵地。
送公粮。115师全体将士刚进驻灵丘,在八路军所驻扎的村庄,百姓们不顾禁令,将阎锡山统治时设立的粮仓打开,让八路军将士拿来补给。部队开赴战斗前线时,上寨镇各村就筹集了30000多斤公粮,除每个战士的米袋装满后,其余的派人送往前线。下寨南村的地主孟祥国一次性将自己的粮食交出70担,满足部队战士的需要。这期间,这一带的百姓赶着毛驴爬山涉水为前线送粮食,部队前边刚走,公粮随后就到。
抬担架。据1952年在朝鲜战场跟随杨勇司令的现90多岁的武锦老人讲:“杨司令得知我是灵丘人时,多次与我讲起平型关战斗期间,灵丘人民组织了60副担架到火线上,有200多人参加了运送伤员,灵丘人民给带路、当向导,他们作出的贡献有多大?灵丘人民的心胸有多么宽广?他对灵丘人民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据当年参与抬担架、送伤员的张守富讲:“战斗一结束,白崖台村立即组织了一批年轻人组成担架队,迅速地把伤员送到东长城村临时救护站。”同时该村4名没缠脚的妇女也加入了担架队,运送伤员。原应县90岁的离休干部李志孝说:“平型关战斗刚刚打响,俺们就接到通知,让俺们组成担架队去东长城那儿待命,于是俺们结队奔向了东长城。刚到,大批伤员就从前线送下来,俺们就从东长城村接着伤员往下抬。4个人抬一副担架,抬到冉庄村战地医院,经急救或简单包扎后再往下一站送。抬到下关那儿,再由另外一班人马往阜平石家寨送。那时下关区15个村的年轻人都参加了抬担架。”担架队除了往下关运送伤员外,还有一支从冉庄河往下抬的,各村都派出担架队,都是一村接一村地转送。
清战场。平型关战斗结束后,战场附近的老百姓全部发动起来,帮助八路军战士清理战场,在部队战士的有序安排下,依次展开,分段完成。冉庄附近一带的老百姓帮助捡枪、捡子弹,白崖台村的张守富一个人就背了十几支“三八大盖”回来。清理战场、搬运物资一结束,又立即投入埋葬尸体,南张庄、烟云崖甚至更远一点村庄的年轻人一齐奔向乔沟、老爷庙一带,他们不顾有日军的飞机在头上盘旋扔炸弹,冒着生命危险将一具具尸体全部埋掉。
送物资。平型关大捷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运送物资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在这关键时刻,灵丘人民依然冲在前面。作新村的宋守堂在赶着自家3头小毛驴前往南山一带的途中路遇八路军战士,在八路军战士的动员下,他赶着毛驴,到白崖台村与前来支援战斗、运送物资的队伍会合,这支队伍有五六十人,有60多头毛驴和骡子。停战后的当天晚上,八路军战士和老百姓就将枪支弹药送到白崖台村。他们接受任务后,连夜刹驮,第二天一早,在押送兵的护送下,驴不停蹄,人不歇脚,很快就把这些枪支送到了灵丘阜平交界的铁岭洼村。完成运送任务返回到下关村时,他们又接受了新的任务,继续驮送伤兵和物资到五台,一路风餐露宿,硬是将伤员和物资送到五台门限石乡。完成任务后,部队领导安排他们再送一趟,于是他们又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就这样宋守堂和其他伙伴为部队运输服务一共走了近20天,从未叫过一声苦,没喊过一声累。
献爱心。八路军战士刚进灵丘时,南张庄村开明绅士张守业(曾任傅作义部队营长)在685团团长杨得志的教育鼓励下,积极为抗日出力,战斗期间,他牵头成立了抗日后援会,还派儿子张环为八路军带路。老百姓得知是八路军的队伍时,立即将藏着的核桃、红枣、花生端出来,塞给战士们吃,并为战士们腾房子、烧水、做饭。战士们吃饭没有菜,房东们就将自家的菜拿出来给战士们吃。八路军战士穿的都是草鞋,老百姓看着这些战士走路脚趾出了血,就脱下自己的鞋让战士们穿。115师卫生队住在冉庄村,一个战士的鞋子不能穿了,房东老太太就立刻将给儿子周斌做的鞋送给了这个战士,战士推让,不肯接受,说:“我身无分文,无法报答您。”老太太说:“孩子,你穿上鞋不磨脚了,上战场多打几个鬼子就是对我最大的报答了。”老太太还拿出一个瓶子说:“这是我出嫁时娘家人给我的陪嫁物,叫长命瓶,装上水,保险长命。”老太太给瓶子里装上水,硬把它装在战士的挎包里,盼他吉祥长命。平型关大捷之后,部队走到哪里,都遇到箪食壶浆踊跃劳军的群众……点点滴滴,从这些小事就不难看出灵丘人民群众对八路军战士的感情有多么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