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达标理论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对其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11-25李岩瑜
李岩瑜
(大连市友谊医院健康管理科,辽宁 大连 116001)
近几年,在临床神经外科疾病中发病率增长最快的一种疾病即为脑卒中,但是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今各种治疗方法以及完善的临床护理技术让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病死率得到控制且显著降低。但是这仍旧无法改变部分患者出现肢体偏瘫症状,导致患者的行为能力和生活能力下降,生活质量也大不如前,只能依靠家属的帮助完成各种基本的生活行为。执行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康复进程,进而改善患者原本不佳的生活质量。延续交互依从理论所执行的康复护理工作需要护患配合,将康复与护理完好结合,达到治疗的目标,最终实现康复的目的。有研究[1]显示,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互动达标理论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后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并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本文分析了互动达标理论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对其生活质量与生活能力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至我院收治的共计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将研究对象展开随机分组,分为普通护理干预组与互动达标理论护理干预组,每组40例。普通护理干预组患者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8.43±2.79)岁;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8与12例。互动达标理论护理干预组患者年龄52~77岁,平均年龄(66.50±2.57)岁;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0与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普通护理干预组 患者执行普通护理干预。对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并对其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进行观察等。
1.2.2 互动达标理论护理干预组 患者执行互动达标理论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沟通,让患者正确认知脑卒中疾病,且能积极地面对临床对此疾病所制订的各种治疗和护理方案,告知家属其陪伴患者的重要性,使其和患者多沟通,避免患者产生不良情绪。②和患者讲解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使其掌握健康知识,了解早期康复锻炼对促进预后的作用,并使其积极地配合临床治疗。③用药护理,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平衡患者体内的阴阳之气。④按时为患者进行针灸和穴位按摩,使用中药康复治疗法,以求帮助患者舒筋活络,完成对正气的刺激。⑤指导患者康复训练,这项锻炼一般在患者身体状况平稳时才能进行,如针对手指使用的早期针灸疗法训练,旨在改善患者肢体肌力,减少异常模式,加速康复的进程。⑥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在训练前,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说明训练的重要性,激发患者主动接受治疗的信心,并配合康复训练。指导患者选择适当的锻炼项目,主要包括穿衣、洗漱、行走等,或一些趣味性训练。同时可利用图片和其他直观方式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从而加深患者印象。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脑卒中后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肢体功能改善时间;护理前后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致残率。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包括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操作等方面,100分为满分,80~10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一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采用我院自制的脑卒中后康复锻炼依从性调查量表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依从性越好。利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SPSS21.0软件包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的比较 普通护理干预组患者中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的例数分别为12、18、10例,护理满意度为75.00%;互动达标理论护理干预组患者中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的例数分别为29、11、0例,护理满意度为100.00%。相比普通护理干预组患者,互动达标理论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相比普通护理干预组患者,互动达标理论护理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
注:与普通护理干预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脑卒中后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肢体功能改善时间的比较 互动达标理论护理干预组患者脑卒中后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肢体功能改善时间分别是(96.56±3.01)分和(14.21±3.22)d,普通护理干预组患者脑卒中后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肢体功能改善时间分别是(83.11±3.05)分和(24.21±3.66)d。互动达标理论护理干预组患者脑卒中后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肢体功能改善时间均优于普通护理干预组,P<0.05。
2.4 两组患者致残率的比较 互动达标理论护理干预组患者致残1例(2.50%),普通护理干预组患者致残8例(20.00%)。互动达标理论护理干预组患者致残率较普通护理干预组更低,P<0.05。
3 讨 论
临床考虑医务工作者在对患者实施治疗与康复护理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力量的推动,继而使用互动达标理论贯彻护理工作,使其发挥积极作用,使用互动达标理论的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在脑卒中急性期,正在逐渐被医务人员接受和使用。有医学报道得出,为帮助脑卒中患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康复实施的目的,在康复护理中融合互动达标理论,以此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缩短康复进程[2]。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互动达标理论进行康复护理,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互动达标理论模式改变了仅护士单独参与康复护理的传统模式,转变为护士和患者一起参与康复护理的模式,患者也要参加康复护理目标的制定,并理清目标,每个阶段的目标清单应和护士一式两份,让双方都能了解目标进程,共同迈向康复训练的最终目标,共同克服护理困难,进而抵抗病症。这从侧面也可以验证该护理方式能够发挥患者的主观治疗能动性[3-4]。但在互动达标理论康复护理方法执行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不足,为达到治疗目标对护患二者的要求都非常高。护理人员需要接受非常严格的训练才能完成这项工作,而患者也要具备清晰的意识、自律性以及完成日常沟通与康复护理的能力,还要求患者有较高的依从性,能主动地配合护士完成护理,参与到康复计划中[5-10]。
本研究中,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我院接收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展开随机分组,分为普通护理干预组与互动达标理论护理干预组,每组40例。结果显示,互动达标理论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普通护理干预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相比普通护理干预组患者,互动达标理论护理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更高,P<0.05。互动达标理论护理干预组患者脑卒中后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肢体功能改善时间均优于普通护理干预组,P<0.05。互动达标理论护理干预组患者致残率较普通护理干预组更低,P<0.05。
综上所述,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互动达标理论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后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并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