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呼吸指导与护理对策

2020-11-25王晶晶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5期
关键词:汉密尔顿呼气支气管

王晶晶

(铁岭市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大约有3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哮喘,并且人数呈增长趋势,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喘息、咳嗽、胸闷、气短,肺功能检查显示为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1]。支气管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发作期以及临床缓解期,急性发作期是一个相对危险的阶段,患者常有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病情进展较快,若不及时给予治疗可能导致其死亡。因此,对急性发作期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本研究分析了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呼吸指导与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干预组和呼吸指导与护理组,每组50例。呼吸指导与护理组患者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8.24±2.90)岁;男28例,女22例。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48.56±2.71)岁;男26例,女24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干预组 给予传统护理。常规给予患者遵医嘱用药指导,加强病房巡视,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和调整用药,创造舒适干净的住院环境。

1.2.2 呼吸指导与护理组 开展呼吸指导与护理。①呼吸指导:护理人员应正确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将手放在患者腹部,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并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训练。②药物护理。根据医师的建议,给予糖皮质激素和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治疗,并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的变化,加强对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监护,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③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沟通,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纠正患者的不良心理,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④保持患者气道畅通:给予患者氧气吸入,协助患者翻身并叩背,促进患者有效咳痰,必要时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吸痰[2]。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采取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90~100分为满意,70~89分为一般,<70分为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满意率+一般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分值范围为0~50分,分值越高说明焦虑程度越严重);呼吸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护理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焦虑评分、呼吸功能指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控制时间、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护理满意度、护理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总满意度 呼吸指导与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其中满意34例,一般16例,不满意0例),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的80.00%(其中满意23例,一般17例,不满意10例),P<0.05。

2.2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呼吸功能指标 护理前,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呼吸指导与护理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均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呼吸功能指标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呼吸功能指标的比较()

注:与常规护理干预组比较aP<0.05。

2.3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控制时间、住院时间 呼吸指导与护理组患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分别是(4.14±0.17)和(7.50±2.12)d,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分别是(5.25±0.32)和(9.21±2.45)d。呼吸指导与护理组患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护理干预组,P<0.05。

2.4 护理并发症发生率 呼吸指导与护理组患者发生护理并发症1例(2.00%),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发生护理并发症8例(16.00%)。呼吸指导与护理组患者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组,P<0.05。

3 讨 论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以气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临床学者调查显示[2],该病症与气道高反应性存在相关性。支气管哮喘属于常见的并发症状,具有气急、胸闷的临床特点,通常表现为广泛且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该病症的发病危险因素主要有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而大多数的支气管哮喘患者都属于过敏体质,自身伴有过敏性鼻炎,对常见的经空气传播的物质过敏等,哮喘患者常见喘息、咳嗽,少数患者表现为胸痛,患者在清晨或夜间哮喘发生次数会增多[3],很多患者在哮喘发作时能听见自身的喘鸣音,该病患者在生活中应该少接触烟雾、香水、油漆、灰尘、宠物、花粉等刺激性气体,以降低哮喘发生的可能性。当哮喘患者处于严重急性发作期时,若救治不及时,很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4]。在临床鉴别诊断中,主要通过肺功能检查、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测定、胸部X线检查、过敏原检查以及痰嗜酸粒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来判定,而标准的诊断方法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来确定,具体诊断标准包括:①反复发作的喘息或咳嗽等;②发作时呈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③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气急及胸闷等[5];④临床表现不典型者,肺功能表现为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⑤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增加≥12%,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增加绝对值≥200 mL;⑥呼气峰值流量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

临床中常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对支气管哮喘病症进行分级,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主要是指患者喘息、气促、咳嗽等症状突然发生,表现为呼吸困难,患者的病情程度轻重不一,病情加重可以在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若患者存在明显的气短或端坐呼吸等情况,则可以通过辅助检查指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定[6-7]。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对患者及其家庭、社会都存在明显影响的慢性疾病。虽然目前临床不能根治支气管哮喘[8],但是以抑制炎症为主的规范治疗能够控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症状,主要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包括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其他哮喘触发因素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等。另外,需要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通过确定并减少其与危险因素的接触,给予及时评估和治疗,以期达到预防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及其导致的死亡情况的发生。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暴露于过敏原。由气道慢性炎症导致的气道高反应性引起的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喘息、咳嗽、胸闷和气短。患者发作的原因是接触过敏原或过敏原引起的反应,伴有喘息声,早晨和夜晚通常更加严重[9]。当病情严重时,患者的生命安全可能会受到威胁。因此,需要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由于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控制疾病进展,使患者的呼吸更加顺畅,改善患者的病情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鉴别诊断过程中,若患者存在左心衰竭,则很有可能会引起喘息样呼吸困难,此种现象多发生在老年患者当中,因为老年人多存在高血压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症,心功能出现一定程度降低,在合并左心衰竭的情况下,若出现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则容易引起呼吸衰竭。临床制订的治疗本病症的目标为:完全控制症状,肺功能接近个体的最佳值,充分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防止不可逆性的气道阻塞,预防疾病发作,预防哮喘引起的死亡。在支气管哮喘疾病的教育与管理过程中,需要给予患者长期、适当和充分的治疗,了解哮喘的激发因素,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找出促激发因素,以此避免本病症的发作。此外,还需要了解哮喘的发病机制,熟悉哮喘发作的先兆表现与处理措施,患者需要在家中进行监测,注意患者病情的变化,并进行评定,重点掌握峰流速仪的使用方法,做好紧急处理,了解药物的作用及其不良反应等;另外为防止哮喘复发,可以长期保持稳定的防治方案。

本研究中,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传统护理,呼吸指导与护理组开展呼吸指导与护理。结果显示,呼吸指导与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P<0.05。

综上所述,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实施呼吸指导与护理的效果确切。

猜你喜欢

汉密尔顿呼气支气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防治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
支气管扩张CT与中药治疗34例
一类特殊三正则图汉密尔顿回路存在性的证明
梦境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