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晚期大肠癌合并转移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0-11-25李兴东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5期
关键词:大肠癌开腹标本

李兴东

(沈阳市肛肠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2)

大肠癌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主要包括结肠癌、直肠癌。该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的生活方式、遗传因素以及大肠腺瘤等有着密切的关系[1]。在我国,随着居民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饮食习惯、作息方式等发生改变,导致大肠癌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大肠癌患者的发病年龄呈现出老年化,由于老年人群体质相对较差,更容易出现转移的情况[2]。在为老年晚期大肠癌合并转移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而老年患者抵抗疾病、手术所带来的创伤以及各种术后并发症的能力相对较差,因此亟需寻求一种更优的手术治疗方案[3]。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腹腔镜等微创手术设备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患者提供了微创、安全的手术治疗方案,得到了患者和医学工作者的广泛认可。有研究指出,腹腔镜手术治疗在老年晚期大肠癌并转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4]。本研究旨在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晚期大肠癌合并转移患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沈阳市肛肠医院收治的98例老年晚期大肠癌合并转移患者,按照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49例。腹腔镜组中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63~82岁,平均(66.80±2.90)岁;直肠癌患者22例,结肠癌患者27例。开腹组中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61~80岁,平均(65.90±3.10)岁;直肠癌患者23例,结肠癌患者2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和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内容,且自愿参与本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实施手术治疗前应详细询问既往手术史、药物过敏史,避免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出现药物过敏等情况。腹腔镜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麻醉方式选择全身麻醉,协助患者选择舒适的截石体位,在脐部成功穿刺后建立二氧化碳气腹[5],并将压力控制在13~15 mm Hg。在完成戳孔后对患者两侧髂骨前端的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并于直肌外缘作一主操作孔,于右下腹作一辅助操作孔。在直肠癌手术过程中,应选择内侧入路,对右侧系膜进行切开与分离,将淋巴结清除干净后,离断肠系膜下血管;在结肠癌手术的过程中,用超声刀充分分离结肠癌系膜,清除淋巴结后,夹断相关血管与韧带,按照常规方法对肠管进行切断、缝合;对于存在远处转移的患者,应针对性的给予碘粒子植入、靶向化疗、无水乙醇注射及射频等对症治疗。开腹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麻醉方式选择全身麻醉[6],待麻醉满意后于患者下腹部正中绕脐作一切口,对乙状结肠系膜进行分离,并完成肠系膜下血管结扎,对淋巴结进行清扫后,用闭合器对患者大肠的病变部位进行切断,用灌装吻合器吻合肠管,并对切口进行缝合。对于合并远处转移的患者,应根据术前CT以及MRI检查结果予以相关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②记录两组手术切除标本病理学指标,包括肿瘤大小、结肠标本长度、直肠标本长度及淋巴结清扫个数等。③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出血、发热、腹部胀痛、小便功能障碍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切除标本病理学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两组手术切除标本病理学指标比较 两组在肿瘤大小、结肠标本长度、直肠标本长度及淋巴结清扫个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手术切除标本病理学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手术切除标本病理学指标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腹腔镜组患者出血、发热、腹部胀痛、小便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大肠癌在临床较为常见,其主要是在大肠黏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致癌因素作用下而引发的恶性病变[7]。老年大肠癌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以及慢性贫血等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在就诊时被按照一般症状进行诊断和治疗,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在确诊时病情均已经发展至晚期,部分患者还存在远处转移的情况,加重了患者的病情[8]。在为老年晚期大肠癌合并转移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方法,目前临床上的手术治疗方案包括传统开腹手术与微创手术,二者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差异[9]。

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术后并发症多等不足,影响老年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降低了其生存以及生活质量,并不能更好的满足患者的需求[10]。腹腔镜手术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可通过腹腔镜对患者腹腔内的病变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弥补了传统开腹手术存在的不足[11]。同时,运用腹腔镜手术为老年晚期大肠癌并转移患者实施治疗可达到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为老年患者的进一步治疗与康复提供了基础与保证[11]。但术者在运用腹腔镜手术的过程中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确保熟练把握手术操作技巧,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保证手术顺利的进行,提高治疗的效果与质量[12]。本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肿瘤大小、结肠标本长度、直肠标本长度及淋巴结清扫个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为老年晚期大肠癌合并转移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大肠癌开腹标本
昆虫标本制作——以蝴蝶标本为例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大肠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FAP与E-cadherinN-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1 32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避免中转开腹的治疗体会
裴正学教授治疗大肠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