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疗效
2020-11-25杨鸿
杨 鸿
(漳州正兴医院,福建 漳州 36300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患儿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导致的呼吸功能不全,新生儿出生后表现为呼吸窘迫,且呈进行性加重。该病的发病机制是两侧肺泡进行性萎陷,弥漫性肺泡上皮受损、渗出,肺透明膜形成,又称肺透明膜病。该病患儿表现出呼气呻吟、吸气凹陷、肤色青紫等症状。若患儿症状进展时将发生持续恶性循环,呼吸衰竭[1]。NRDS发病率、病死率与胎龄大小、出生体质量等因素呈正相关。一般情况下胎龄越小,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的可能性越高;且出生重量越小,病死概率可能越大[2]。NRDS患儿通过实施呼吸支持达到肺膨胀复张,增加有效通气和正常氧合,纠正高碳酸血症,从而促进患儿康复[3]。临床在治疗NRDS患儿时,常频机械通气和无创高频通气这两种呼吸支持方式仍被广泛应用,且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4]。本研究主要为进一步探究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on-invasive 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nHFOV)治疗NRDS患儿的临床疗效,将我院收治的100例NRDS患儿纳入课题组,统计数据,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NRDS患儿均为漳州正兴医院收治,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胎龄28~35周,平均胎龄(31.02±1.24)周;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4~5分,平均(4.45±0.12)分;娩出方式:顺产21例,剖宫产29例。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胎龄28~35周,平均胎龄(31.05±1.26)周;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4~5分,平均(4.50±0.13)分;娩出方式,顺产19例,剖宫产31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经SPSS23.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结合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血气分析和胸部X线片检查,符合NRDS临床诊断标准[5];②出生时间≤12 h,需借助机械通气辅助治疗;③家长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先天性疾病或畸形;②合并心、肝、肾等脏器严重病变;③呼吸困难由产前、产时肺部感染、湿肺、吸入性肺炎、膈疝等导致。
1.3 方法 两组患儿全部联合使用PS治疗,同时给予营养支持、保暖处理、抗感染、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等一般常规性治疗。
1.3.1 观察组 采用nHFOV治疗。呼吸机型号:马丁3090(Medin CNO),德国,nHFOV模式(频率5~20 Hz、振幅1~10级)。呼吸机参数设置:频率7~10 Hz、振幅4~10级、气道平均压5~10 cm H2O、吸氧浓度21%~40%、呼吸比1∶2。
1.3.2 对照组 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呼吸机型号: Drager Babylog VN500,德国,常规机械通气(A/V模式)。呼吸机参数设置:频率30~40 次/分、吸气峰压15~25 cm H2O、呼气末压4~8 cm H2O、吸入氧浓度21%~40%、吸呼比1∶2。两组患儿呼吸机参数的调整均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血气分析和胸部X线片情况而决定。同时监测患儿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基础生命体征,以患儿的病情稳定为出发点,逐渐撤离呼吸机并改持续气道正压给氧。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4.1 临床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6]:经上机治疗12 h后,患儿呼吸平稳,呼吸窘迫症状基本消失,经胸部X线片显示肺透亮度明显上升,动脉血氧饱和度≥90%表示显效;经上机治疗12 h后,患儿各项临床症状有所改善,X线检查肺透亮度好转,动脉血氧饱和度上升至80%~89%表示有效;经上机治疗12 h后,患儿的病情无变化,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表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2 血气分析指标 统计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12 h后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OI=动脉血氧分压×平均气道压×100/吸入气中的氧浓度百分数。
1.4.3 并发症 对比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肺炎、肺出血、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aO2、PaCO2和OI等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当P<0.05时,提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n(%)]
2.2 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比较 治疗12 h后,观察组患儿PaO2、PaCO2和OI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12 h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12 h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12 h后比较bP<0.05。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 论
新生儿群体中,呼吸窘迫综合征与低胎龄、低体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早产儿和剖宫产儿更容易发生NRDS[7]。NRDS患儿因肺发育尚不成熟,PS不足导致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泡趋于萎陷[8]。
NRDS诊疗方案中,气管内注入PS联合机械通气能迅速扭转患儿缺氧的状态,有效改善预后,因而被强烈推荐[9]。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是一种最普遍、最常见的通气形式,尽管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高气道压、潮气量大等因素,致使肺泡过度膨胀、破裂,产生气压伤、容量伤,最终出现肺间质气肿,这很难真正满足患儿治疗的实际需求[10]。nHFOV与常规机械通气模式不同,其是一种小潮气量、低通气的能更好保护肺组织、肺功能的通气方式,治疗效果更加理想[11]。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证明nHFOV对于NRDS患儿的临床效果确切。nHFOV联合PS的使用能够改善NRDS患儿的肺顺应性、气血氧合功能,让肺泡在较低肺容量状态下维持最佳状态,从而有效改善血气分析指标[12]。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儿经nHFOV治疗12 h后的PaO2、PaCO2和OI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好(P<0.05),证明nHFOV对患儿血气分析指标的改善效果比常规有创通气更显著;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nHFOV采用高于正常约4倍的通气频率和低于正常下限的潮气量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减少了气道内压力波动,迅速改善了通气/血流比例,对肺组织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在更短时间内改善了病情,降低了肺部气压伤、容量伤的发生率,可对不良预后的发生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综上所述,nHFOV具有操作方便、不需要同步支持技术的特点,对其合理使用能够降低患儿气管插管率,减轻有创机械通气带来的创伤,减少患儿遭受更多的痛苦。nHFOV非常有效地促进了NRDS患儿动脉血气分析各项指标的改善,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