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PCT、NSE和IL-18水平对小儿脓毒症早期诊断的价值

2020-11-25王淑丽王均林徐丽云李玉芬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休克脓毒症神经元

王淑丽,王均林,徐丽云,李玉芬

(1临沂市人民医院,山东 临沂 276000;2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近年来,脓毒症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该病进展迅猛,预后极差,治疗困难,已是严重威胁儿童生命健康的常见危重症之一。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一类不具备活性的降钙素类的前肽类物质,是由机体多个器官不同组织类型的细胞在受到炎症刺激后产生的,可以用来反映全身炎症反应程度的蛋白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是参与细胞能量代谢中糖酵解过程的关键酶,全身炎症反应时,会通过血脑屏障,从受损的神经元内进入血液,是目前诊断和评估神经元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白细胞介素-18(IL-18)是与免疫炎症反应相关的细胞因子,炎症反应发生后,组织细胞被破坏,IL-18的含量会明显升高[1],能够提示全身炎性反应和受损程度。本研究通过检测脓毒症患儿血清中PCT、NSE和IL-18的水平变化,为脓毒症患儿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8月在本院住院的56例脓毒症患儿为观察组,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2~85个月,平均(52.6±6.5)个月。纳入标准:①符合《2016年第三次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定义国际共识》中相关诊断标准;②入院时体温>38.5℃或<36℃,心率与呼吸频率均>标准值2倍,且血清检查发现白细胞升高,有细菌感染证据。排除标准:①合并慢性肝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或先天性心脏病者;②已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③入院3d内死亡者。按照入院时的严重程度将脓毒症患儿分成2组,非休克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3~85个月,平均(51.2±3.5)个月;休克组: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2~83个月,平均(54.0±3.2)个月。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方面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根据患儿入院28 d 时的结局分为2组,存活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3~85个月,平均(52.3±3.7)个月;死亡组: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2~83个月,平均(52.9±3.1)个月。另选取门诊同期体检的正常儿童3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 3~82个月,平均(49.2±5.8)个月;均无心、肝、脑、肾等疾病。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抽取对照组与观察组儿童静脉血2 ml,离心后取其上清液,存放于-20℃冰箱冷冻待测。观察组在入院时(急性期)和入院72 h(恢复期)时采集,对照组于体检时采集。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PCT、NSE和IL-18水平。

2 结果

2.1两组PCT、NSE和IL-18情况 观察组急性期PCT、NSE、IL-18水平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恢复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观察组不同严重程度患儿急性期各指标情况 休克组血清中PCT、NSE、IL-18含量均显著高于非休克组,见表2。

2.3不同临床结局患儿各指标比较 死亡组患儿血清中PCT、NSE、IL-18含量均显著高于存活组患儿,见表3。

表1 两组PCT、NSE和IL-18水平比较

表2 不同严重程度患儿各指标比较

表3 不同临床结局患儿各指标比较

3 讨论

由于脓毒症患儿所感染的致病菌、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均存在差异,且发病初期缺少敏感的诊断指标[2]。因此,探讨早期诊断脓毒症的指标,对挽救患儿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检测了脓毒症患儿血清PCT、NSE、IL-18含量,并与健康儿童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患儿急性期血清中三个指标水平均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休克组患儿高于非休克组,死亡组患儿高于存活组患儿。

PCT是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产生的一种糖蛋白,有次级炎症因子功能、趋化因子功能、抗炎和保护功能,正常人血清中的含量非常低,在重症细菌感染时,血中浓度会显著升高[3],在感染3h内血中即可检测到PCT,且检查结果不受肾脏机能、激素治疗等的干扰,是临床常用的诊断感染性发热的理想生物标志物[4]。有研究表明,PCT与细菌性感染有较高的关联性,其血清水平和炎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鉴别敏感性高于其他生物学标记物,对脓毒症有较高的预警作用。本研究也证明,脓毒症时PCT明显升高,且病情越重,水平越高,预后越差,疾病恢复期PCT急剧下降。因此,临床上可作为诊断脓毒症的炎症标记物之一。

脓毒症为一种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性脑病是脓毒症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此导致的病死率可达30%以上[5],所以脓毒症患儿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多提示预后不良。血清NSE是烯醇酶的一种同工酶,是目前诊断和评估神经元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因此,脓毒症患儿初期血清NSE水平的增高常提示患儿合并神经元细胞受损,浓度持续增高的患儿往往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与本研究结果相符。

IL-18主要由巨噬细胞样细胞产生,体内分布广泛,在感染所诱发的脓毒症级联“瀑布反应”中起关键作用[6],在脓毒症中具有诊断和预测价值[7]。研究发现,IL-18在脓毒症患儿病情稳定时急剧降低,当出现严重全身感染时持续增高,说明IL-18与脓毒症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脓毒症患儿血清中PCT、NSE和IL-18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对早期严重脓毒症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休克脓毒症神经元
清热解毒法干预脓毒症的临床观察*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急诊脓毒症患者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影响因素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长链非编码RNA GASL1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
AI讲座:神经网络的空间对应
血清IL-6、APC、CR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仿生芯片可再现生物神经元行为
这个神经元负责改变我们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