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针灸康复治疗的应用及症状改善情况研究
2020-11-25马永福
马永福
(禹城市中医院康复科 山东 禹城 251200)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近些年,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与日俱增,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偏瘫,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临床多采取药物溶栓或外科手术取栓治疗,术后进行运动康复训练。中医学认为可通过针灸方式刺激患者上下肢运动神经元功能的恢复,为了证实针灸对脑卒中偏瘫有较好的疗效,我院以72 例患者为例,就脑卒中偏瘫针灸康复治疗的应用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2 月—2019 年12 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采取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年龄59 ~77 岁,平均(66.58±2.78)岁;研究组年龄60~78 岁,平均(66.36±2.51)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P>0.05)。患者均符合脑卒中偏瘫诊断标准,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精神、心肝肾功能存在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运动康复治疗。(1)帮助患者调整仰卧位,屈膝,让其足部蹬床,在其膝下垫上软垫,指导其向下蹬足[1];(2)进行坐位练习,坐位练习包括床上、床边及木凳,患者坐位平衡之后可指导患者进行抬腿练习;(3)患者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进行站立,由依靠护理人员站立过度到可自行站立;(4)在护理人员或家属的搀扶下进行步行训练,加强对患者正足下垂及划圈步态纠正的观察,在训练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身体的情况,由小强度到大强度,循序渐进的进行练习。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运动康复训练参照对照组,针灸治疗:在患者人中、百会、地仓穴等穴位进行针灸。上肢偏瘫者增加外关、肩髎、内关、手三里、曲池、少泽等穴位;下肢偏瘫患者增加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环跳、承山、血海、风市等穴位。上述穴位均采取平补平泻手法以及直刺法,得气后留针30 ~35min,每日1 次,治疗5d 停2d[2]。
1.3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标准
(1)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显著:临床症状改善90%~100%,病情基本恢复;有效:临床症状改善60%~89%;无效:临床症状改善低于50%,病情无好转,部分患者病情加重。
(2)比较两组患者FCA(综合功能恢复评分)、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NFDS(神经功能评分)评分情况。FCA、ADL评分,分值越高改善情况越好;NFDS 分值越低神经功能受损情况越轻。
1.4 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s)、[n(%)]表示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6%,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7.2%,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n(%)]
2.2 比较两组患者FCA、ADL 及NFDS 评分情况
结果显示,研究组FCA 及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NFDS 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FCA、ADL 及NFDS 评分(±s,分)
表2 两组患者FCA、ADL 及NFDS 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FCA ADL NFDS对照组 36 55.32±6.48 55.81±10.41 17.16±2.78研究组 36 64.24±8.92 64.73±9.76 12.23±2.12 t 值 - 4.8542 3.7505 8.4608 P 值 - 0.0000 0.0004 0.0000
3.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近些年,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增高,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随着病情发展极易引发偏瘫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极为重要。中医学认为脑卒中多由于脏腑精气虚衰、正气亏虚所致,治疗应以调和气血、舒筋活络为主[3-4]。采取针灸方式刺激穴位,改善其临床症状,达到健脾益气、舒筋活络的效果[5]。
我院将72 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取运动康复治疗及联合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FCA 评分、ADL 评分及NFD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FCA及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NFDS 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效果更显著,可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