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分析

2020-11-25赵群芳欧阳全胜王嫦胡敏艺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数码世界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思政理论

赵群芳 欧阳全胜 王嫦 胡敏艺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党的重要方针的传播渠道,也是高职院校学生人生规划及职业道德的引导思想,其教师队伍素质高低、发展水平及规模大小与高职院校内涵式教育及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实效间存在着密切联系。由此可见,做好思政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同时,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肩负着重塑灵魂、传播真理、倡导思想及讲授知识等时代重任,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往往需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为展示平台,方可实现以德育人的目标,利用坚定不移的信仰及高尚的情操陶冶学生,意味着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日益迫切。鉴于此,本文针对“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路径”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1 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1 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意识形态工作室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内容”,换而言之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成效高低直接决定党的教育工作方针落实程度,甚至关乎党对高职院校的领导情况。受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影响,高职院校意识形态领域所面临的形势相对复杂,各种社会思潮主张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特性重点投射学生群体,极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及认同感。由此可见,建设专业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是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必然要求。除深入批判及剖析各种错误思潮外,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充分发挥自身指导作用,提倡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身头脑,始终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1.2 完成立德树人任务

名言有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传播知识、传播真理及传播思想的神圣使命,即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从党及国家事业的全局角度来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无法脱离高职院校思政教师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支持,逐渐引导学生认清自身所承担的时代重责,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间相互结合相互统一,尽量于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中彰显及突出自身个人价值。由此可见,强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

2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存问题分析

2.1 师德行为偏差

目前我国社会处于大发展及大变革的关键性时期,极个别高职院校中思政课教师过于看重个人利益,其师德行为出现偏差,直接影响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总体质量。师德行为出现偏差以缺乏坚定政治信仰为集中体现,具体说来部分思政课教师尚未做到“在马言马、在马信马”,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存在着明显疑虑,无法旗帜鲜明及理直气壮说好思政课基本内容。同时,部分思政教师自身职业道德相对低下,尤其是教书育人意识相对淡薄,无法将教师岗位视为终身追求的事业,极大程度上打消学生对于思政课教学的获得感及成就感。此外,部分教师仅仅停留于讲授课堂内容的阶段,忽略回应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情感需求。

2.2 业务能力不足

受时代更迭的影响,教育主体对象的行为习惯及思想特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进程滞后,无法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其理论功底相对薄弱。同时,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自身不属于马克思主义专业,其理论功底相对不够扎实,无法对重要理论及现实问题提供鲜明观点及坚定立场,难以实现理论与知识间相互统一的目标。此外,互联网时代中高职院校学生普遍为“网民”,其自身需求及接受习惯早已不同于高中阶段学生,而面临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形势,极个别教师不尊重学生教学课堂中主体性地位,导致知识储备更新相对缓慢。

3 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分析

3.1 树立使命意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座谈会中总书记习近平同志提出“八个统一”及“六点要求”等具体内容,被视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外在业务能力及内在综合素养的标准及要求。为了达到上述标准及具体要求,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持续提升自身职业能力,着重强调树立自身政治觉悟。相较于高职院校其它专业课教师相比,思政课教师不止是单一的知识传授方,更是党的基础理论及信仰的传授方。除树立自身崇高的使命感外,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提高自身政治觉悟,全面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视为指引,以达到知识传授及价值引领并重的目标,培养更多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

同时,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深入学习及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侧重于提升自身社会思潮、理论热点及教学难点的理论能力,通过深入讲授思政课教学内容等方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爱国爱党的热情,调动其报效祖国的志向及主动性。通常情况下,教学能力可细分为教学方法运用能力课堂驾驭能力,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以完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为前提条件,深刻把握教学规律,将各种教学问题视为导向,灵活运用讨论式、参与式、启发式及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尽量混合新型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规范自身行为,满足知行合一的教学要求。

3.2 健全保障制度

由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政治性要求相对严格,往往与党及国家事业发展方向间协同而行。因此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相关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始终履行自身领导工作职责,充分发挥自身把关作用,尽量于职称评审、科研立项、预算拨款及人才引进等方面优先提供于思政课教师,为建设专业化团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为了保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职院校必须搭建严格的思政课教师任职资格准入标准,将信仰理念放置于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贯彻落实“三尺讲台有纪律、学术研究无禁区”的原则,确保教师队伍建设迈向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消除影响其建设风险因素。

4 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好坏直接决定创新实践能力高低。因此,相关高职院校秉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制定兼顾工匠精神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方案,积极引进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鼓励广大教师努力投身于课程教学之中,并且持续健全思政课教师进入企业培训制度,真正意义上做到满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同时,除认清自身工作职责外,精益求精教学方法,着重强调教学细节。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思政理论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坚持理论创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