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区域游戏中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020-11-25王润冰昆山高新区西塘幼儿园
王润冰 昆山高新区西塘幼儿园
一、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激发幼儿学习与探索兴趣
幼儿具有好奇心与探索欲强烈的特点,对新鲜事物都想看一看、摸一摸,针对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可以设置区域游戏活动。区域活动作为一种开放型的自由自主的活动,能够使得幼儿在此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专注地去学习、去探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发布某一主题的区域活动,让幼儿在遵循自身意愿的情况下去选择活动内容、方法以及伙伴,并通过自身的能力去了解、完成任务。
例如,在教学认识磁铁这一任务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大量相关的材料(磁铁、塑料积木、木块、石头、回形针……),并将材料摆放至区域各处,再分发给幼儿一块磁铁,让他们在活动区域中,用磁铁去寻找能被吸住的东西。经过短暂的活动后,幼儿便会发现磁铁可以吸住铁制品,但这一过程并不能满足幼儿对于磁铁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机会,提出:“磁铁都有什么形状的?”、“我们身边还有什么东西可以被磁铁吸住呢?”等一系列问题,同时鼓励幼儿收集相关材料。于是,在进行磁铁的认识(下)时,区域中会出现较多各式各样的磁铁以及能够被磁铁吸附的物品。这时,教师便可以提出:“磁铁可以吸住铁,那磁铁可不可以吸住磁铁呢?”在经过较短的实践之后,幼儿就会发现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点,用幼儿的语言则是:“有时候两个磁铁能够吸在一起,有时候另一个磁铁会跑。”
二、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幼儿的模仿能力与可塑性较强,因此在这一阶段的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首先需要训练幼儿的听话习惯。幼儿拥有了这一良好习惯,能够提高听力、信息接受能力、以及理解辨析等诸多相关能力。在区域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从幼儿的听讲礼貌入手,告知他们在听讲过程中要认真,尽可能的看着讲话人的眼睛,不在他人讲话时进行闲谈或者插话。在保证这一基础上,在要求幼儿记住所听到中心内容,并对其进行思考,遇到疑问及时提出。其次,教师可以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不断强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现状与特点,选择适合的行为习惯。例如,在进行要区域活动之后,教师可以针对材料的归还问题,教育幼儿:“做事情需要有条不紊,就是你们从哪里拿的东西,在用完之后就要放到原来的位置,还要摆放整齐,这样我们下次再用的时候就不需要费力去找了。”在这一环节,教师不需要以复杂深刻的道理去感化学生,而是需要用贴近他们的言语去引导他们。
三、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树立正确的合作竞争意识
目前,大多数幼儿都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从而在实际的区域活动中,幼儿难以自发的去寻找合作伙伴,进而造成其缺乏合作经验,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相关区域游戏来为幼儿提供合作机会。例如在制作连环画小册子这一任务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己组队,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完成小册子,也可以通过互相帮助的形式来完成,以此来为幼儿提供合作机会。在小册子的制作过程中,小组内成员难免会出现分歧,面对这一情况,教师不需要着急制止,反而应该重视幼儿思想的差异,必要时可以引导他们将内心的想法表述出来,然后让其进行尝试之后,再由小组内部进行定夺。当小册子装订完毕之后,幼儿能够体验到的不只是收获成果的喜悦,还有与他人合作后的兴奋,这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交往能力以及相互理解的能力,让这些幼儿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四、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增强幼儿的意志
意志与幼儿未来的成就直接挂钩,坚定的意志是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对于幼儿而言,其意志相对薄弱,又因其年龄等因素,容易被过度保护,导致自制力差、生存技能不足以及应变能力差等多种不良特点的集于一身,因此,锻炼幼儿的意志极为重要。首先,教师以及家长应在口头上鼓励幼儿,例如鼓励其积极参加各种劳动、或者鼓励其在跌倒的时候要自己起来,而不是第一时间哭鼻子;其次,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为其设置相关逆境,例如:在公园游玩,但是迷路了或者只有一个人在家但却有客人拜访等,让幼儿独立思考解决,以锻炼其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在幼儿成功解决之后,教师需要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得幼儿拥有足够的快慰感,进而促使其意志的后续发展。
总之,幼儿的教育不仅仅是其智力的开发,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样在幼儿教育中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工作是一项漫长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共同配合,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区域游戏活动来对幼儿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以此促进幼儿的全方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