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物联网专业教学创新策略分析

2020-11-25高婷周宗斌朱丽陈莲武昌职业学院

数码世界 2020年2期
关键词:联网院校高职

高婷 周宗斌 朱丽 陈莲 武昌职业学院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了对学生们进行物联网专业教育方面的培养。但实际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是课程体系,都有待提高和改进。在高职物联网专业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创新理念不足、人才培养目标不完善等问题,尤其是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以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在高职物联网专业教学创新中具有重要意义。

1 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的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的开办物联网专业大多是计算机、电子通信等相关专业衍生出来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也大多延伸于计算机、电子通信等专业的传统教学理念,不能够完全适用于物联网专业教育的需求,其中对于物联网专业教育的老师大多也来自于之前的计算机、电子通信等相关专业。教师自身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从事物联网项目的相关经验,不能切实有效的保证物联网的教学的顺利开展。

现阶段物联网教学专业课开始的时间还没有多长,教师们把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对于专业知识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忽略在创新创业方向的培养。当前社会需要的是实践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创新创业性能力的人才,而不是只是一味的去追求专业知识的教育。通过对全国多个高职院校的调查发现物联网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1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素质结构和创新创业教育不够匹配

目前,高职院校之中物联网专业的老师大多都是从其他专业调配过来的,没有经过物联网专业知识的培训,也没能经历过大量的社会实践的培训就早早的进入了教师行业,再加上高职院校在物联网这方面的投入有限,没有大多的实训资源,这就无法全方位的给学生提供专业的实践训练和有效的指导。物联网专业老师虽然说有部分基础的相关知识,但是由于对物联网专业机制认识的不够深入,就导致不能对物联网系统全局做到把控,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更是有待提高。所以,基于这种情况,物联网专业教师很难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起到引导作用。

1.2 校企互动不足导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动力不足

一般来说,学校专业教育的培养往往与社会上的用人单位的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社会上需要什么人才,学校这边就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因此,企业和高校应该是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一个关系。企业为学校提供资源和技术支持帮助人才素质的培养,相应的企业想要得到发展就必须有高素质人才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企业与学校的双赢,特别是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共赢。在当下,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有这种用工需求的单位并不多,这就导致了学校和企业没有太多的互动,使得新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没能得到太多的体现。

1.3 创新理念不足

目前高校中物联网专业的教学模式基本上和其他专业,比如计算机、电子通信等相关专业的模式大多相同,导致这种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物联网专业老师大多都是计算机专业、电子相关专业等毕业的,没有经过物联网专业的培训教育,对于物联网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只是了解部分,没能系统的去学习,不足以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框架。这就导致了教学模式也是沿用之前其他相关专业的形式,没能加以创新和改进。以这种教学形式应用在课堂之中,学生们很难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得到有效的实践和学习,限制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使其不能尽快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

2 高职物联网教学中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创新手段

2.1 合理整合资源,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联动机制

为了能够给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发展空间,学校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通过与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高校与高校之间的优势互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内部科研的整合来满足学生对于创新创业发展的需求。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有利于营造很好的氛围来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能不能有效的进行下去关键在于是否能有一个好的载体,可以很好的将理论知识和创新实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所以创新工作室的建立是眼下的当务之急。通过学校内部举办一些创新创业的活动竞赛来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创新能力,或者是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进行外出工作的实习,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以便可以在今后的道路上更好的融入社会中去。

2.2 物联网专业老师需加强对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物联网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能否有效的融合完全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和对于新鲜事物的认知。课程体系的建设、人才方案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创新以及专业人才目标的确立都需要专业的老师来主导。要树立坚定的创新创业理念,明确创新创业的教育责任,积极的接受新鲜事物,发挥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动。在拓宽教师思维和眼界的同时,也必须努力的提升教师物联网系统开发的能力,使得教师能够建立创新创业的新思维、新模式,尝试的去打破旧的理念。在物联网专业方面组织创新创业项目,带领学生们建立创新创业观念,使其可以将创新创业实践和专业理论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2.3 优化物联网专业的课程体系

在物联网教学方面,高职院校应当以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导向,加强自主能动性和实践能力作为出发点。对于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体现物联网课程设置的逻辑性和总体性,保证对于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在目前的课程安排中,创新创业方面的课程安排的很少,对于动手能力的实践训练也不是很多。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适当调整创新创业课程的比例,加大对实践训练工作室的投入,满足学生们对于创新创业专业知识和实践训练的需求。

2.4 加强校企合作

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必须与市场需求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若不能及时掌握市场的最新动态和专业技术,就不能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企业作为市场的中坚力量,代表的是最新的市场动向和最新的技术,所以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就必须得到企业有力的支持。首先,学校在制定创新创业的教育计划的时候,一定要邀请物联网行业的相关代表前来参与,为校企合作的开展打下基础。其次,学校这边可以为企业提供交流的平台,引进专业的技术人员在学校开发创新创业项目,鼓励老师参与其中,增强老师的专业水平和创新意识;最后可以积极的吸收利用企业的平台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场所和就业机会。

3 结束语

通过对以创新创业为导向高职物联网专业的教学现状的分析可以得出,目前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创新意识还有所不足,创新创业课程在物联网教学课程中所占的比重还有待提高,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互动还差强人意等。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师必须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在教学结构上做出调整,应当确立以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开展物联网专业教学方面的创新,使得创新创业方面实践应用和理论知识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猜你喜欢

联网院校高职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简述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