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渗透公民意识教育的探究
2020-11-25马国红
马国红
(西藏拉萨江苏实验中学 西藏 拉萨 850000)
1.初中地理教学渗透公民意识教育的意义和目标
公民意识教育是指通过多种教育活动使现代公民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活动,承担自身责任,积极培育国家意识、责任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成为一名有价值的“公民”。
初中阶段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初步阶段也是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对人生价值的形成以及日后的发展将会产生巨大影响。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我们的自豪感也自然而然的产生,然而部分年轻人多次迷惑发言,其原因令人深思。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指引学生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和价值观,从中学这一价值观形成阶段就要开始抓住强调。
大家通常认为公民意识教育主要取决于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然而权威杂志与义务地理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地理教育是公民意识观培育,正确价值观锻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为了更好培育出具有责任心和大局意识的公民,地理教育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也要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并且因其学科特殊性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根据初中学生的知识储备水平和认知理解水平,以及处于价值观形成初期阶段,在地理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是:(1)他们创造一种全球秩序感和可持续发展感以及关心和爱好环境的友好行为的发展。(2)了解家乡环境和城市发展,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加强并且提供爱国主义和民族意识。(3)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坚持多种文化并存和共同发展的理念,明白国际合作的意义。(4)培育社会责任感和意识,积极参加社区服务活动。
2.初中生公民意识现状调查分析
2.1 七年级学生公民意识状况调查分析。为了解初中阶段学生公民意识的普遍状况,对此展开问卷调查,对某校300位学生随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100%。
(1)参与意识,90%的学生参与班级、家庭事务的决定,但其中超过五成的学生表示其为跟风表现,内心并无太多想法;71%的学生会参加志愿者活动,但其中6%的学生明确表示自己不愿意参加。
(2)生态环保意识,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学生十分能够具有有效资源最大化利用,支持二次回收利用;告诫和约束身边的人保护环境,并严格要求自己;能分辨资源环境保护道路上行为是否可为。调查表明:96%的学生能够做到资源节约,循环利用资源;75%的学生会阻止家人对于环境造成污染的行为,提议父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83%的学生在意识自身行为会破坏环境时能停止。
(3)道德规范意识,学生是否能够遵守基本的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有正义感和公德心。据调查表明近七成的学生能够自觉遵守相关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54%的学生能够制止班级的不良现象、报告老师;73%的学生会帮助陌生人。
(4)社会意识,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国家的基本情况与家乡的发展动态。经调查表明:70%的学生热爱家乡,30%的学生了解家乡的具体发展动态及特色产业,28%的学生了解二胎政策,60%的学生了解最新出台的国安法。
2.2 教师访谈情况分析。搜集部分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感受,发现普遍存在以下几种问题:(1)初中学生价值观属于初步形成阶段,存在跟风现象,缺乏主见;出现偏差部分存在过激想法;(2)部分初中学生缺乏实际的地理操作,思想局限,只关注课堂和书本知识;(3)部分初中生还未形成“大我”的价值观,仅对学习以有关的事情有兴趣兴趣不大。
3.地理教学有效渗透公民意识教育的教学策略
基于学校初中生的公民意识调査及教师访谈结果进行探讨发现地理教学中公民意识有效渗透可通过以下途径:
3.1 时事新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中“东南亚”要求说出该地理位置的特点和重要性。通过地图,学生可以比较轻松地发现东南亚的位置特点是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但是对于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需要结合时事新闻解读可以更好体会。例如从瓜达尔港开通的原因进行探讨分析,以及其曾经对我国的能源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通过时事新闻的相关解读,学生可以深刻了解地理位置重要性,还可以了解到实时新闻,加强对现阶段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的自豪。将时事新闻与地理教学相结合,将地理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地理知识,同时了解国际形势的变化,扩展学生思维角度,打破看问题的局限性。
3.2 利用乡土地理。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中“工业”要求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状况及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从当地比较强势的高新技术发展为切入点进行介绍,加强学生的同感性以及对家乡的了解。例如珠海市的无人船行业,在南极科学考察担任重要角色,以及飞跃港珠澳大桥的飞机表演、长隆海洋王国都是珠海文化的代表。学生深刻感受到了家乡高新技术产业及工业的发展,对家乡也有更好的了解与发展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