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分析
2020-11-25曹敬敬
曹敬敬
(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五中学 宁夏 海原 750000)
对于教师来说,学生出现分层的情况不可避免,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教师要做的是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展开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指教师将学生群体分成各个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教学,尽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初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很有必要运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不再被学习难度阻碍,而是一步一步逐渐克服,在一次次超越自我的过程中证明自己。接下来,本文具体阐述如何通过实施分层教学的方式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环境。
1.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的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数学教师都较为尊重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此施教,就是对学生的个体进行尊重,将其作为学习的主体[1]。近年来,教育领域在倡导减负的教学观,原因有两点,一是直接原因,学生觉得作业太多;二是根本原因,学生觉得作业太难。事实上,后者原因的可能性更大,试想教师为学生布置大量的简单作业,因为会做,学生反而越做越有趣,可见,分层教学非常适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当中。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分层教学,学生不再感到非常吃力,在此前提下,教师逐步加大教学难度,学生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越来越高。
2.运用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2.1 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不同难易程度的提问。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若教师提出统一性的问题,基础薄弱的学生无法正确回答,而基础高的学生又觉得很简单,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下降[2]。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不同难易程度的提问。对于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进行较高水平的提问,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对于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可以向其进行基础性问题的提问,意在夯实其基础;对于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教师提问的重点方向是对其进行拔高,应当进行一般问题之上的提问。在此提问背景下,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对于数学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增强。例如,教师教授学生学习数据分析的相关知识时,基于某一道例题,教师可以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提问中位数和众数,对基础一般的学生提问平均数,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问方差,各层次学生的提问不同,更能体现出学生为作答进行的准备。当然,学生之间的层次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每当学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进步或退步时,教师需要及时调整学生所处的层次。
2.2 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消化。对于教师而言,初中数学知识并不存在较高的难度,然而学生却不这样认为,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是否已经理解了相关知识[3]。例如,教师在完成某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后,询问学生是否听懂了,当少数学生甚至一位学生在说出听懂了之后,教师就误以为全班学生都听懂了,从而进行下一只是点的讲解,事实上,多数学生是没有理解的。分层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注意到这一点,因为学生群体呈现分层状态,若教师在只听到少部分甚至一位学生手段发言后,应该要再等到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听懂了之后在进行下一知识点的讲解。理解与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若学生没有在课堂上理解,那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课后进行理解,尤其是基础一般和较差的学生,更是如此。表面看来,教师的教学时间有所浪费,事实上,若学生没有理解,教师还需要花费更大量的时间重新讲解,得不偿失。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消化。
2.3 运用恰当的方式让学生易于理解。初中数学课堂中,每当教师发现学生出现开小差的情况时,都会进行训斥,因为学生对数学课堂并不尊重。然而,一味地训斥只会让学生在内心中堆积不满的情绪,久而久之,甚至会放弃初中数学的学习。由于自身的教学方式过于枯燥,学生很难投入到其中,以至于出现走神、开小差的情况,所以一味训斥学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教师更需要做的是反思自身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运用学生更加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讲解关于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证明当做是临摹。临摹是画画的一种方式,在画三角形时,如果确定了两条边及其夹角的边长,画出来的三角形是不是一样的呢?当学生实际操作后,发现确实如此,说明边角边(SAS)的判断定理是完全正确的,同理,学生也可以证实其他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印象。
3.总结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实际运用能够显著增强课堂的高效性。应用分层教学法之前,教师需要明确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一些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如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提问、运用恰当的方式让学生易于理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