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逻辑思维方法

2020-11-25

读与写 2020年25期
关键词:题型规律题目

肖 浪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实验小学 贵州 盘州 553500)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知识与智慧一同增长,逻辑思维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当学生有了逻辑思维,也就有了自己的独特的知识储备库,就更能深刻的掌握好老师所教授的知识,进行举一反三,这样加减法以及乘除的思维培养等小学数学的重难点,在逻辑思维下也将不攻自破。

1.分散与综合思维

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首先要教给学生的就是拆解的过程。就像西医学习解剖一样,把数学题进行分解,分解成一个个零碎的知识点,然后分别研究每一个知识点,自然而然学习的难度也就降低了。老师要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这种拆解之后的知识点,更要教会学生的是这种拆解知识点的方法。

在学会了分散思维之后就要可以教授综合思维,在学生可以拆解知识点之后,让学生用知识点或者公式来组成一道习题,两人一组,一人出题一人解题。在互相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明白难题是怎么由一个个细碎的知识点拼凑而成的,对题目和知识点也就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1]。

2.比较与分类思维

在清楚了题目的具体结构以及构成知识点之后,教师需要着手教授学生关于题型的问题,每一个题目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又有着固定的题型存在,这时就需要了比较思维。比较相似题目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相似点是出现的知识点、公式,总结归纳好,那么对于这类题型也就掌握了。然后再用分类思维进行题型分类,相似的题型归为一类,当学生掌握了许多题型之后,自然再遇到难题也都会信手拈来,随着学生分类掌握的题型越多,能难得住学生的题型也就越来越少[2]。

例如说在应用题的学习中,学生第一次学习应用题,一定会感到眼花缭乱,会觉得每一道题目都是新题,这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来去掉驳杂的信息,进而进行归纳属于什么样的题型。比如说在“鸡兔同笼”的问题中,学生学会了一题,但是也有可能在“鸭狗同笼”中迷茫,这是很正常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题目,对于题目的理解能力也不深。在进行比较与分类之后学生就会明白原来这两个其实是一个题,自然以后遇到其他的类似问题也就不会再次迷失在题目中[3]。

3.抽象与概括思维

在许许多多的客观事物中找到其中的共通点,就是抽象思维,也就是将事物最本质的内容从其他的客观条件中找出。而数学中无时无刻不在需要这种思维,比如说九九乘法表,孩子们只需要知道结果就是上一个结果的十位减去一,个位加上一,用规律可以将全部结果都算出,这就大大的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不需要苦苦背诵。类似于九九乘法表的数学内容还有很多,数学不是杂乱不堪的,而是自有其规律,掌握了规律也就让学生掌握了数学。教会学生在许许多多的复杂数字中找到其演算规律,再将这规律概括到往后的所有计算,就是教师在教授学生小学数学时必要的抽象与概括思维[4]。

抽象思维最开始的学习会比较艰难,学生抓不住重点,而老师需要的是对学生耐心,以大量的题目来让学生清楚中重点在哪里,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找到重点的能力,在复杂中抽丝拨缕,最后养成抽象思维。

4.归纳与演绎思维

在数学中有非常多的思维,最常用的其实还是这两种:归纳与演绎思维。什么是归纳思维呢?归纳思维其实与抽象思维有异曲同工之妙,抽象思维是在驳杂的群体中找到共同点,而归纳演绎则是在个体中发现规律进而推测群体规律,在高等数学中数字的变化由于许多演算规则而不定,而在小学数学中有许多演算定律、性质、法则,都是用归纳思维概括而得出的[5]。

比如说在乘法当中,两个乘数相互交换位置,所得的结果不变。这个结论就是通过几个例子归纳而出的。鼓励学生多思考这样的问题,在思考时提示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踊跃讨论发言,有助于学生更加紧密的掌握这种运算规则,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思维是在以后学习更高等级的数学是所必需的,有了这种思维才能实现举一反三,在小学的数学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上文所阐述的归纳、抽象、比较、分散等思维,对于小学数学乃至于其他的小学学科的学习都是很有帮助以及必要的。这些思维有助于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以及数字在题目中的顺序规律。学生在把握数学的本质时必须要经历的一步就是学习初期的艰难,老师要有耐心有耐性,对学生进行指导时以引导为主,而每个学生擅长的思维也都各不相同,老师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教学,这就需要老师对于教学所掌握具体深浅不一进行良好的评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思维包括但不仅限于这些,有了这些思维,学生就能在每个不同的单元中找到最需要的思维模式,这样也就可以在关键的小学阶段为学生打下良好的逻辑思维基础。

猜你喜欢

题型规律题目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常见数列创新题型归纳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