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班主题背景下区域环境和材料投放的实践研究
2020-11-25孙小蕾
孙小蕾
(四川彭州市加联风铃草幼儿园 四川 彭州 611900)
环境是潜在的老师,着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而洛扎洛夫认为“对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最有效的影响是间接的、含蓄的暗示”,他还表示“教师创设的多元化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进步和提高是起着任何集体教育活动都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他们所说的多元环境,自然也包含我们今天所说的区域环境的创设。在我们的主题开展中如何创设区域环境;如何让幼儿与环境有效互动,如何来实现环境的记录、激活幼儿学习动机的功能呢?自从主题开展以来,我们对主题下的环境区域创设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1.创设情境化活动区域,促使幼儿主动学习(学习性)将区域环境情景化
根据幼儿的需求与身心发展特点,为幼儿创设一个贴近生活、对幼儿有较好的学习价值与意义背景的环境。主题情境性区域环境的创设,不但能够体现主题进展情况,推动主题的发展,而且能够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丰富幼儿的个别化经验,促进幼儿个别化学习能力的发展。如:在“顽皮一夏”这个主题区域活动中,我紧密结合主题,将我们班环境布置成了夏天的场景,为全班孩子创设了一个具有体验性的大环境。当然在这个前提下,也充分考虑到了各个小区域之间的联系。例如:围绕这个主题我们教室开设了“水果店”、“冷饮店”、“夏季用品专卖店”、等活动区域,让幼儿“玩中学”、“学中玩”,在情境化的环境中学习操作,体验活动的快乐。
2.拓展自主空间,构建开放的布局设置
在区域活动的设置上,我结合室内环境做整体布局,然后再确定区域的位置,并根据各活动区域的内容和性质进行调整。例如:“海陆空总动员”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淡化了以往设置语言区、数学区、美工区、操作区、建构区的模式,而是在“交通工具”这个大背景下设置了“百宝箱”“交通工具模型店”等等。同时,设置这些区域活动的目的并不是单一的,比如“交通工具模型店”既可以让幼儿进行美工操作,又可以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所以,我们在设置区域时,力求内容要丰富,容量要多(应大于幼儿的总人数),用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提供给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更多一些。
3.全面考虑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3.1 材料投放要与教育目标达成一致性。在集体教育活动中,为了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我们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动手动脑操作摆弄。但是,有时受材料的局限,不得不分组多人合用一些材料,许多被动型的幼儿只能被动观望.那么区域活动便是最好的弥补.还有在集体教育活动中,由于幼儿发展水平的不一致,有些幼儿刚有些兴趣,由于时间的不允许,被迫终止探索,那么可到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另外,集体教育活动结束,个别幼儿对探索的内容,意犹未尽,还有深入下去的需要,区域活动正好可以满足这些幼儿,使活动向纵向发展。
3.2 材料要有层次性和递进性。记得上学期我们开展了“我长大了”这个主题活动,在“小小服装设计师”活动区域中投放了旧衣服、废旧彩纸等各类装饰材料。刚开始,孩子们对装饰旧衣服很感兴趣,活动参与也很积极,后来他们的兴趣逐渐减弱,该区域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少。我发现了这个问题后,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于是又投放了新的材料:画夹、画笔、水粉颜料、衣服小样等。果然孩子们对新的材料产生了兴趣,利用所提供的材料设计出了各种不同的服饰,很多作品都很有创意。所以说幼儿的发展是有差异的,我们给孩子提供的材料要有一定的层次性,能够满足各种不同差异幼儿的发展需求。
3.3 提供的材料要有探究性。活动材料还应具有探究性。教师可以多给幼儿提供相应的半成品和原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例如:在“森林美食”这个区域中,我给幼儿准备的材料都是一些原始材料,有:各种大小的海绵、长短不一的吸管、不同厚薄的泡沫、各种颜色的卡纸、橡皮泥。果然孩子们都很感兴趣,积极动手操作,最后几乎小吃店的所有成品都是我们班孩子们的“杰作”。所以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应该多给幼儿提供一些探究性材料,因为这些原材料、半成品等探究性材料反而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发幼儿动手动脑,引导幼儿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