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分层教育教学探究
2020-11-25张春慧
张春慧
(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古城镇初级中学 宁夏 彭阳 756500)
分层教学法起源于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的“因此施教”,主张在面对不同学生时,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面对学生个性的差异性时,采用最适合学生的方式,注重学生差异性的存在。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就开始了分层教学方法的探索,在1993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就明确学生要全面提高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等核心素质,要求各地学校促进学生活泼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虽然早在20世纪就已经开始了分层教学方法理念的渗透,但各个地方发展水平不一致,这极大地阻碍了分层教学法的贯彻。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我们以初中历史为例探讨目前初中学生在分层教育上的应用。
1.分层教学法概述
1.1 分层教学法的概念。所谓分层教学法就是:“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状况、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以发展学生能力与素养为出发点,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区别设置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引导每个学生达到最优的学习状态。”分层教学法肯定了学生间的差异性,注重个性化的学习进程。这与我国传统的学习方法不相一致,从肯定学生存在差异的角度来看,反映了我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模式的转变。这种思路的转变也肯定了分层教育法在目前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1.2 分层教学法的优势。分层教学法有效的改变了传统大班制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考核。面向不同学生,制定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改变传统中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传统模式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控制整个课堂走向,但学生数量多,理解能力层次不齐,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不能及时消化吸收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分层教学的优势在于合理的将学生分层,设置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体系。避免传统“一刀切”的现象的发生,这与“核心素养”的要求也相一致。
2.分层教育法的应用策略
2.1 分层备课。分层备课是分层教育法中的第一个环节,教师应当全方位,多角度的把握本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根据所了解掌握的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特别是初中历史的学习,这一步尤为重要,历史不单单依靠课本的学习,部分学生可能有的对历史有从父母,长辈,新闻之中接触过,将学生进行分层,更有助于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其次,再将学生分层后之后,老师还应当将教学体系重新进行分层。此举的目的在于不同级别的学生对应相应的教学目标,我们所做的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学生的学习。若不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则将学生进行分层就是没有意义的。合理的,科学的教学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习信心。分层备课对教师来讲既加大了对学生学习状况了解的难度,也对教师对课本的深层次理解提出了新的要求。但这种方式更加切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2 分层上课。分层上课是教学体系的中心环节,前期都是为了上课所进行的准备。在实践过程中,对待各层学生应当一视同仁,不可对劣势学生冷眼相向,这是对教师自己的要求。在课堂的练习与提问中,应当将问题与练习分层,对接收慢的同学首先解决基础问题,在将基础知识打牢巩固之后,再进行上一层次的练习。对待他们应当多鼓励多支持,给与他们展示的机会。让每个层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来,如我们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足鼎立时,我们可以按照如下的方式设计问题:(1)简述三国鼎立时期的各国主要人物及成就。(2)为什么在这段人才倍出的历史时期,只有这三个国家留存下来并逐渐形成三国鼎立之势。(3)为什么三国后期最后由司马家族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设计题目从简单到复杂,尽量涉及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尽量让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当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3 分层考核。作为分层教学法的最后一环,老师在辅导学生时应当同样注意分层教学。对不同的学生应当有计划的针对学生的薄弱地方进行加强。解决学生在这堂课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初中历史的难度不是很大,但各个学生的知识储备不相同,有的学生对世界历史中的亚非文明感兴趣,对这部分比较了解,学起来也会比较有兴趣。但对其他部分可能兴致不高。所以,我们在进行考核时应当注意分层。另一方面,这也侧面告诉我们,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通过考核的结果对学生学习情况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对待学习情况较好的同学要及时调整他们的分层情况。最终达到“由劣变优,优变更优”的效果。最终使得班级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法可以兼顾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从备课、上课、考核三方面入手全方位的运用分层教学方法,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成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