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2020-11-25毛雪缘
毛雪缘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长宁中心小学 广东 博罗 516100)
1.什么是解决问题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教学是指学生根据教学情境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通过分析问题结构→提炼数量关系→制作方法模型来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得到问题结果的数学思维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将复杂的信息简化为数学符号和数量关系,在探索中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答案,在过程中积累了数学经验,数学思维也得到了发展。解决问题教学并非应用题教学,应用题教学关注的是形式和答案,而解决问题教学则更多的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实现的综合能力培养。由此可见,解决问题教学的核心就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实施策略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偏小,生活经验少,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而小学数学又是一门知识点繁多且抽象性强的工具学科,所以小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学习时常常出现理解困难的问题,很难将抽象的数学内容通过想象变得形象立体起来,导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效率低下,学生难以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2.1 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动态展示解决问题情境。科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和动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动作是儿童思维的开始。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对枯燥的数学文字和数据进行动态展示,既吸引了小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带来感官刺激,使学生更快的融入到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同时启发了学生的思维,降低了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难度。比如在开展解决问题教学时涉及到的 “相遇问题”,由于小学生想象能力有限,数学老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为学生进行动态展示相遇场景,使学生可以在动态展示中直观的看到对应的数量关系,这样理解起来更容易,同时也提升了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在遇到同类型问题时能够拥有清晰的思维方向,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2.2 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还原解决问题情境。随着小学生的年龄心理以及认知能力的发展,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已经由传统模式下的机械记忆转变为通过思维和动手操作来进行知识理解并记忆。小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可以完成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内化,所以在开展小学数学的解决问题教学时,老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为学生还原出问题的情境,这样既直观又立体的解决问题情境能够丰富学生的理解认识,同时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中的“植树问题”和“时钟问题”这种类型的数学问题时,很难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就找到准确度的解题思路。由于课堂教学受场地的限制,很难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去进行观察,那么小学数学老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突破空间限制,为学生还原出解决问题的情境,这样学生就能轻松地找到问题中的关键点,从而找到解决这类型问题的规律。比如“种树问题”,数学老师就可以用画图软件来为学生分步演示种树的问题情境,分为两头都种树,两头都不种树,有一头种树这三种种植方法,学生在老师用画图软件还原种树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解题规律,从而沉淀出数学思维,化解了知识的重难点问题。
2.3 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实践操作解决问题情境。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在开展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时,数学老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为学生创设互动式教学。老师将问题融入课堂游戏的实践操作中,激发起小学生的探究欲望,积极的参与进互动活动中来,实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氛围,既提高了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方阵问题”“工程问题”“行程问题”这类可操作性强的问题,由于小学生面对抽象的问题描述很难进行深入的理解,而老师演示又不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的直观,所以老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以画图、游戏等形式来对这类型问题拥有直观的认识。比如“工程问题”,有一批布,如果只做西服的上衣可以做20件,如果做西服的裤子可以做30条,那么这批布一共可以做几套这样的西服?老师可以运用信息软件来模拟出实际裁剪制衣场景,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按动鼠标来操作裁剪过程,了解工程问题的着眼点。学生在信息技术辅助下进行实际操作,深刻理解了工程问题的内涵,从而面对这类型问题时掌握了解题技巧,拥有清晰的解题思路,大大提高了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
总结
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手段,不仅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形象具体,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满趣味性,极大的提高了小学生参与解决问题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同时也提升了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数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