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探讨
2020-11-25蔡佳玲
蔡佳玲
(浙江省诸暨市三都镇海亮教育园海亮小学 浙江 诸暨 311800)
引言
数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利息与利率、空气质量指数、经济增长等,通过对这些数字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数字的分析更加重要,而小学数学教育阶段对学生数感的培养也非常重要,逐渐成为教育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对数学有更深刻的认识,让学生找到数学的规律,从而感觉数学的“好玩”,有意思,从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这对学生的长远学习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可以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1.培养估算能力,提升学生数感理念
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是要在长期的训练中逐渐养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持续对学生进行估算意识的培养,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这对学生后续学习更深刻的数学知识有非常大的帮助,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也非常重要[1]。在新课改下,学校的数学教学更加重视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通过整合更多的教育资源,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有些小学数学题目中有一些填空题,要求“能填哪些数”,并要求不用写出计算过程,这就需要学生通过估算来解决,学生要根据老师讲的知识和原理来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法和突破口。教师要鼓励学生用更多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不断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良好数感。
2.训练思维方式,提升学生数感理念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引导和启发学生,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上的增长。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教师的导课环节也非常重要,在小学阶段最好可以通过一些有意思的问题,或是故事来引入课题,让学生观看多媒体播放出来的动画、视频等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心中的疑问和好奇,引导学生自主的思考和回答问题。例如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进行导课:同学们,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都掌握了乘法口诀表,并且都非常熟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又学习了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大家都还记得吗?现在我们就来看几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之前准备好的题目,159×12=?158×31=?161×11=?211×12=?135×17=?例如159×12=?在做的时候我们可以将12分成10和2,先用2去乘以159,在用10乘以159,将结果相加,与两位数和两位数的乘法非常类似,大家听明白了吗?现在其他的题大家可以做一下,有没有人愿意到讲台上面来写,谁愿意试一试?学生们争先恐后的举手。通过讲台上面的同学和下面的同学们的解答,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再将错误的同学错题原因进行分析,会的同学也可以帮忙指出错误原因。
3.创设学习情境,提升学生数感理念
数学学习离不开生活,要在生活中善于发现解决生活问题,在数学课堂的学习中要将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引到课堂中来讲,不仅让学生有更熟悉的生活环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2]。例如在小数的比大小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班里长得高矮差距比较大的两个同学叫出来,让他们站在一起,让同学们说说他们谁高谁矮。之后在测量这两个同学的身高,以米为单位,就是小数,从而让同学们可以直观的学会小数的比大小问题,吸引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不仅如此,还能激发学生自主的在生活中寻找类似的问题,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数感和问题意识。在教材学习过程中,要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掌握教学大纲中的内容,每节课都有相应的学习任务。根据生活中的问题来比较小数大小,例如在比较小红、小军和小丽谁跳的更远(都是小数),同学们可以分为小组进行讨论,之后讲出自己的比较方法,老师最终进行总结,将比较的方法教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完成更多的练习进行巩固。
①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3 元 ○ 2.6 元 6.35m ○ 6.53m
4.723 ○ 4.79 0.458 ○ 0.54
②根据生活经验提出有关比较大小的问题?
设计意图:在问题探索过程中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和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将生活问题转化成为数学问题进行解决。在新知识运用②中将实际问题和数学比大小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结束语
总之,数感是学生学习数学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如果数感好学习数学接受新知识就会更容易,小学数学教师要在课堂中善于关注和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观察和实践,提高学生的数感,进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