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2020-11-25王秀发
王秀发
(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循环经济园学区梁庄小学 安徽 阜阳 236000)
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时,需要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借助生活实物、教学情境、实践活动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内化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1.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新的教育形式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能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促使学生各项能力和素养的稳步增强。同时,教师还需要将这些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融合起来,促使学生能认真思考和分析生活中遇到的诸多数学问题,能主动去探究和思考,这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数学知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同时还能锻炼学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稳步提升。数学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在各个领域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时间能力的提高,注重生活化的教学。
2.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2.1 借助生活实物展示。数学学科研究的主要就是数与形,而这两者都较为抽象,学生难以通过教师的简单描述准确把握其本质[1]。加上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都是形象思维,尚不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因而更难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就需要采用生活实物展示法,借助学生感兴趣或者熟悉的物品进行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的更加具体,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降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切实增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有关长方体的内容时,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为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生活中的长方体。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黑板擦,然后询问学生:“同学们,从正面看这个黑板擦是什么形状的呢?那从侧面看这个黑板擦是什么形状的呢?这个物品属于什么性状呢?”之后,教师就要引入长方体的概念,让学生能懂得黑板擦属于长方形,然后再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属于长方体吗?你能举几个例子吗?”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观看和看法,有的学生说课本属于长方体,有的学生认为空调的外机箱属于长方体,有的学生说冰箱属于长方体等。借助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长方体的内容,也会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切实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2 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数学知识本身就较为枯燥,且具有较高的难度[2]。如果教师在教学时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陈旧,教学模式较为枯燥,那么将会导致整个课堂氛围过于沉闷,无法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时,教师就需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借助有趣的活动、语言的描述以及多媒体技术,将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营造出一个生活气息满满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的内容时,教师就需要给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很多学生都喜欢吃汉堡,那么教师就可以将情境创设在肯德基中,临近圣诞,肯德基举行了抽奖活动。一等奖是圣诞快乐桶,二等奖是火鸡人气明星,三等奖是手撕鸡鸡翅尖辣翅,四等奖是原味炸鸡桶,五等奖是奥尔良鸡腿堡一个。在此情境中,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而教师需要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几等奖呢?你觉得你抽中一等奖的可能性是多少呢?你觉得你抽中四等奖的可能性是多少?”这样的教学情境充满生活气息,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参与欲望,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2.3 鼓励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相互渗透,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加入更多生活中的元素,还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只有学生可以真正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还能更好地内化所学知识[3]。此外,学生时间能力的提高也是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内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生活实践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现象中隐藏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提出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促使学生能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例如,在教学“数据的表示和分析”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实践任务,即调查和了解所有学生的生日,并绘制成条形统计图,了解不同月份中学生的数量;调查和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制作成条形统计图。教师需要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进行统计和绘制。在展示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切实锻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实现学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的同步增强。因此,教师需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借助生活实物展开教学,开展有趣的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