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培养小学后进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
——以数学活动题为例
2020-11-25李春芳
李春芳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柯桥小学 浙江 绍兴 312000)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指学生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有多样化的解决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在解决问题之后学生要进行反思,通过一系列的过程最终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1.敢于质疑,树立信心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时候,尤其是面对后进生,要注意掌握循序渐进的教学进度,培养学生的信心。后进生在学习数学时会因为不自信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敢表现,遇到问题的时候,学生也不敢提出疑问。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中注意尊重学生,鼓励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跟得上课堂进度,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敢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以《优化》问题为例。这一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寻找最优方法节省时间,提高解决问题效率。例如:小明妈妈7点下班,回家之后做饭用了30分钟,烧水用了15分钟,吃饭用了20分钟,洗衣服用了40分钟,在做完这些事情之后,妈妈还要陪小明阅读2个小时。小明妈妈到几点才可以睡觉?
学生通过计算有的认为小明的妈妈10:45才可以睡觉,有的学生认为小明妈妈10:05就可以睡觉。你有什么想问的?孩子们纷纷发言:
为什么计算的时间不同?
什么叫优化?怎样才能更优化?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也是可以同时进行的?
教师趁机引导学生说一说。
有的学生认为,在做饭的同时可以洗衣服,在烧水的同时可以吃饭;有的学生认为,妈妈不需要陪小明阅读……
教师对于学生发现的问题、讨论的结果以及依据可以进行委婉的点评,并且对学生持温和的态度,使学生建立信心,进而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最终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2.善于探究,学会方法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能力,使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后进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还面临一个难点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因此只能跟着教师或者其他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走,如果这个方法不适合后进生,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就会觉得困难,最终导致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难以提升。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合适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以《找次品》为例。这一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并找出最佳解决方案。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问题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但是无论是哪种探究方式,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比如在6个瓶子中有1个瓶子比较轻,最少用天平称几次可以称出来。学生选择小组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有的学生说两个两个对比着称,还有的学生说平均分成两份称。无论是哪种方法,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都要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轮流操作;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不断的学习到更多的方法,最终提升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勇于反思,培养习惯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完数学知识之后,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反思其实是一个检查与巩固的机会,学生在进行反思的过程中会再复习一遍数学知识,而且会从之前的过程中找到一些闪光点和不足。对于后进生来说,努力将闪光点消化吸收,将不足逐渐改正过来,最终可以提升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以《数与形》为例。这一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可以借助图形解决数学中的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完这一问题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反思,说一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的收获。有的学生发现自己对数字的敏感性不足,因为即使利用图形显示了数字,但是自己依然没有找到数字之间的规律;有的学生发现自己用图形解决问题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通过反思,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对于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比较擅长,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学生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调整,最终可以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尤其是面对数学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教师更要通过合适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数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提升都有积极的影响,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培养与其他学生合作的能力,最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