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陶艺教学刍议

2020-11-25兰州市七里河区少儿活动中心

甘肃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泥塑陶艺传统

○ 兰州市七里河区少儿活动中心

中国陶艺是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它历经千年炉火,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以一种特殊的形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精神内涵。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弘扬传统民族文化,“非遗活动”走进校园。根据课程标准的制定,美术课程越来越讲求学习活动的综合性;注重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因此,小学陶艺课教学已成为当今小学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它不仅有利于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的开发,更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艺术修养等方面的提高。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继承传统陶艺的文化形式与精髓

中国传统陶艺是以实用性、装饰性为主要目的,在造型上以同心圆为特征,含蓄而内敛,以日常器具为制作方向。在教学中,学生学习手捏成型法、泥条盘筑法、泥板成型法、印模成型法、拉坯成型法等传统的泥塑方法,用这些传统泥塑方法制作花瓶、小罐子、烟灰缸、小碗等。当学生完成基本形状后,再次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装饰这些器皿,使它们在实用的基础上更加美观。“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展开想象与创造。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在保证基本固定性的同时,还要给予教师教学更大的空间。”所以,作为美术社团课程的陶艺课,教案内容也要根据学生的特征来备课,根据课堂情况随时做出调整。而这些有序的教学活动不仅陶冶了学生情操,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审美素养,激发出无穷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法国哲学家、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写到:“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小学生具有独有的思维特点,他们可能充满无限积极性,也可能因无兴趣而倦怠停止。 因此,在课程安排上,除了学习制作具有简单、实用性的器具外,还设计安排了学习泥塑玩具的课程,使学生的学习更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泥公鸡(公仔)、北京兔爷、惠山阿福等等。为了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能以示范来展现艺术作品产生的过程,玩味和品读中国传统玩具自身的艺术文化魅力,创造出新的泥塑作品。“玩与学”和谐地展示在泥塑课堂上,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陶冶了审美情操,精彩的示范演绎也让学生领略到教师精湛的技艺,使陶土艺术更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三、感知和学习陶艺的制作方法与技巧

美术的特征是视觉形象性,我们的思想、情感、经验、想象和意图都会被固着于不同的材料上,被他人通过视觉所感受,或触及心灵,引发共情和共识,或产生功能,改善环境和生活。在实践中,将表达意愿和功能目的固着于材料上,需要相应的技法。首先,陶艺课在实践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陶艺制作环节的繁琐上,导致学生在课堂时间完不成一件作品;其次,学生对陶艺材料及属性不熟悉,容易造成材料浪费或作品不尽如人意。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大多数学生首次接触陶艺也比较茫然,导致作品缺乏新意和创造力。因此,陶艺教学就要在制作方法与技巧上多下功夫。例如,在《长颈鹿》陶艺教学中,以泥塑玩具为课题,渗透陶艺技术,从基础形状的塑造到装饰及赋彩等等,学生不仅学会了陶艺创作的基本方法,还品味到从设计到作品完成的整个过程,充满着成功的喜悦感。

陶艺除了用手操作外,还需要辅助工具来完成。因而,怎样使用工具也是陶艺教学需要突破的重要一环,例如学习中使用不同型号的泥塑刀,不仅促进了学生用手的灵巧性,培养了学生对泥性和工具协调统一的配合,更是让学生突破自己,不怕困难,勇于创新并且归纳总结,形成了独立思维的习惯。

四、在教学发展中进行激励性评价,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奇怪的人脸》一课中,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陶罐,并用人的表情五官来装饰,鼓励他们勇于表达内心的感情和认知,所以每个学生制作出来的作品都会带有自己喜爱的巧思在里面。这时,教师应真诚赞美作品中独特的构思,并在其基础上添加一些意见和建议,触类旁通其他技法,启发和拓展学生们的思维,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陶艺作品,使每个学生的作品都呈现出不同的个性。

猜你喜欢

泥塑陶艺传统
泥塑玩具
多彩泥塑
泥塑师
民间美术——泥塑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疯狂”的陶艺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学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