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1-25天祝县华藏寺镇教育辅导站
○ 天祝县华藏寺镇教育辅导站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教学感染力差。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常态化模式,阅读教学应该具有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共鸣。阅读教学的过程,本质上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而学生则通过自身理解寻找新的感悟,这种新的感悟就是与文本产生共鸣的结果。然而,目前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不是文本而是作品,作品与文本的区别就是,作品是解读过的文本。使用作品进行阅读教学时,只是照本宣科地将文本思想讲给学生听,最终导致学生不得要领,教学效果不明显。
2.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教学形式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现代文阅读教学更应如此。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还是会选择固定的教学模式,虽然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教学,但是小学教师中依然存在教育理念陈旧的现象。另外,教师手中掌握的资源比较少,科研促进教学的理念成为无根之水,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再加上正在使用的小学语文课本基本上每一个单元都有相应的主题串联,因此教师也认为没有必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完全可以把同一单元课文作为一种类型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固化了学生对课本的理解,不利于学生开拓性思维与想象力的培养。
3.文本细读能力不足。文本细读能力关系到阅读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细读能力。但经过调查研究后发现,目前小学高年级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更加重视识字、写字训练,文本分析与解读时间被严重压缩。诚然,小学教育需要重视识字、写字以及词语理解,但是这些训练更适合在小学低年级进行,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进行字词训练,忽视对阅读文本的解读与分析训练完全是本末倒置。长此以往,学生的文本分析与理解能力迟迟得不到提升,对之后的学习生活也会产生严重影响。
4.考评机制不合理。目前,考评机制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教学内容与考试内容相分离,换句话说就是课堂教什么,考试不考什么。这种考试其实是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目前课堂教学中并不合理,以小学朗读训练为例,有些教师会花费大量精力进行朗读指导,这种朗读训练比重过大的情况会影响学生掌握其他阅读技能,比如通过默读、跳读等形式提升阅读速度。另外,还会让学生养成过于夸张的朗读方式,这样不仅不会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会导致学生出现不良的阅读习惯。
二、对策
1.把握作者思路。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保持耐心,在阅读文章时应抱着欣赏的态度和求知精神。阅读开始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速读,了解文章框架,对文章的写作思路以及其中蕴含的感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通过摸索文章框架与作者写作思路,可有效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水平,同时,了解作者写作思路也是现代文阅读训练的基础,通过学习掌握作者思路,可以切实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寻找文章切入点。小学现代文阅读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语文考试中的难点。为了提高小学生现代文阅读水平,教师应该教导学生针对题目寻找文章切入点。为此,在现代文阅读训练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开始答题之前先理解题目意思,一般情况下,题干中会包含部分文章思想以及命题者的阅读感悟,教师应训练学生审题速度与质量,确保审题后能准确把握题干中心思想,根据命题者的意图进行阅读,根据题干要求寻找文章切入点,提取相关信息进行作答,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现代文阅读答题质量。
3.细化局部内容。从各个层面来讲,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不存在冲突关系,学习成绩只是学生学习质量一个较为直观的反映,而阅读素养则是学生受用一生的财富,并且提高阅读素养也是提升语文学习成绩的一种有效方法。为了提升阅读素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细化的解读,细致地对一些精彩片段进行剖析,让学生与文章产生共鸣,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这也是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关键环节。通过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章经典片段,学生逐渐提升阅读素养,获取受用一生的财富。